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文中,作者从五大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孕育孩子的健康心灵。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自私、耐挫力差、攻击、焦虑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轻松和谐,开启心灵大门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教学时,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二、因材施教,打开心灵钥匙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家庭、背景的不同,其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所以,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划分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教育。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要求学困生能够背诵这首诗,会写里面的每一个字,理解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中层次学生,教师则是给他们安排作业,让他们能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并且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出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而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搜集整理一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并分别用短文的形式描写出不同诗词里面诗人对于节日产生的情感,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涯共此时”、“爆竹声中一岁除”等。这样,一边教学一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
三、情感倾诉,搭建心灵桥梁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學生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内心倾诉,以便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困惑,消除内心的阴影。
四、榜样示范,浇灌心灵鸡汤
总书记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不是让学生情感停留在目睹邱少云在烈火中燃烧,内心极度痛苦阶段,而是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为了集体,为了战斗胜利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内心世界。在课文的结尾处,我是这样处理的:邱少云被烈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请听录音:“391”高地夺下不久,在那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上,在那巍峨高耸的坚硬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为集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体会,而且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让榜样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健全的人格,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五、承受挫折,补给心灵良药
毛泽东同志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了。”挫折还可以培养人才,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教学时,可组织“珍惜时间、把握自我”、“战胜自我、梦想成真”等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等,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难等,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各个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提升学生受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受挫综合能力。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既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又要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探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林慧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操作策略》.
[2].杨巧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自私、耐挫力差、攻击、焦虑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轻松和谐,开启心灵大门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教学时,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二、因材施教,打开心灵钥匙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家庭、背景的不同,其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所以,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划分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教育。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要求学困生能够背诵这首诗,会写里面的每一个字,理解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中层次学生,教师则是给他们安排作业,让他们能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并且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出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而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搜集整理一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并分别用短文的形式描写出不同诗词里面诗人对于节日产生的情感,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涯共此时”、“爆竹声中一岁除”等。这样,一边教学一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
三、情感倾诉,搭建心灵桥梁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學生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内心倾诉,以便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困惑,消除内心的阴影。
四、榜样示范,浇灌心灵鸡汤
总书记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不是让学生情感停留在目睹邱少云在烈火中燃烧,内心极度痛苦阶段,而是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为了集体,为了战斗胜利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内心世界。在课文的结尾处,我是这样处理的:邱少云被烈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请听录音:“391”高地夺下不久,在那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上,在那巍峨高耸的坚硬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为集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体会,而且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让榜样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健全的人格,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五、承受挫折,补给心灵良药
毛泽东同志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了。”挫折还可以培养人才,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教学时,可组织“珍惜时间、把握自我”、“战胜自我、梦想成真”等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等,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难等,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各个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提升学生受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受挫综合能力。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既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又要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探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林慧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操作策略》.
[2].杨巧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