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时代性和社会性、亲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权威性和专制性,因此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性格行为千差万别,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行为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从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教研究者三方面着手,分析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幼儿社会化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教养方式;性格行为
一、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據估算,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逾1.2亿,其中14周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少年有1409万人,为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关于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多以流动人口总体为研究对象,少有对青年群体及其子女问题的关注;其次,对流动人口子女问题的研究,多为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婴幼儿的医疗保健问题等,较少涉及家庭教育问题[1]。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本文就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作了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19世纪以前,由于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儿童的需要和发展还未得到广泛关注;19世纪末,人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一切的观念都来自后天。他鼓励父母和老师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宜的经验。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在儿童性格方面的影响,所以他特别关注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养方式。20世纪20年代,华生行为主义的出现,对父母教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强调儿童早年生活对后期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就是为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能在幼儿心中产生良好的角色定位。父母教养方式对保持和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有最为直接的作用,因为它能积极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和个性。不正确的家教方式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B.N.米谢夫等人曾谈到:“父母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以矛盾的信条,往往成为孩子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对孩子过分操心以及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亦经常是孩子性格上歇斯底里特征得以发展的根源这种性格特征还伴以易动感情,缺乏自我控制和自私自利等表现[3]。
二、研究的方法
(一)访谈法
采用访谈法从小班抽取一些幼儿家长,通过对他们进行访谈得到他们的反馈。调查的内容在通过家长反馈后,经过整理本人从调查结果中选取其中5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他们在教养幼儿时的态度与幼儿在被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与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本人对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情景进行观察和记录,与访谈结果进行对比总结是否一致。采用自然观察法是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干预手段,并且记录最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文献法
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的课题做理论的奠基石。文献法使课题在理论的支持下更具有说服力。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
父母教养方式就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了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施加影响所采取一系列方法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现代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因此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溺爱型、独断型、民主型、忽视型[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性格对孩子性格行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独断型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在性格上就有一种我行我素的态度。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与养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因素
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因素有:一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素质和气质、体貌特征和成熟速率;二是社会化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团体组织和机构,广播、影视、报刊的宣传等;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意识。但是这三个要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社会化因素中的家庭。
(三)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和期待,对孩子的行为几乎不加以控制,也不对孩子做出过多要求。家长采用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和性格产生了幼儿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的影响。通过幼儿园四个多月实习对这些幼儿的观察中发现,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等现象。
(2)独断型的教养方式
独断性的教养方式的父母比较专制,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用他们的思维控制着孩子的一切行为。家长采用独断性的教养方式使幼儿产生了性格内向或脾气暴躁,在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且不与他人交往。
(3)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忽视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很不关心,只是对孩子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不会在精神上支持。家长的忽视型的教养方式让幼儿的性格愈来愈内向,行为上愈来愈不自信。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有很多父母为了忙着挣钱而忽略自己的孩子,却毫不自知。
(4)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教养方式。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限制,他们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孩子来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家庭中赤与黑,父母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论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表现为: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我实习所在的班级共有42个幼儿,除了个别有事的家长没来,总共来了38位家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户外游戏等,现在的家长很重视早期教育,但是却缺乏正确的教养方法,使得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幼儿的个性的发展是不能单纯靠教师在幼儿园中的教来完成的,必须通过家园合作才能完成。父母经常和孩子谈话、亲近,并且会花心思去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和经历过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在幼儿做错事是也会给出批评,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在生活中性格大方、豁达、善良、自信。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4]。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教研究者三方面着手。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去了解目前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比较这三种观点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让家长在对幼儿教养方式上采取的更好的教育形式: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倡民主型教育;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站、让家长了解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让家长及时改正与避免。社会(幼教研究者)、家庭、幼儿园三结合,让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与行为。
参考文献
[1]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刘金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关键词:家长;教养方式;性格行为
一、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據估算,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逾1.2亿,其中14周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少年有1409万人,为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关于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多以流动人口总体为研究对象,少有对青年群体及其子女问题的关注;其次,对流动人口子女问题的研究,多为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婴幼儿的医疗保健问题等,较少涉及家庭教育问题[1]。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本文就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作了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19世纪以前,由于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儿童的需要和发展还未得到广泛关注;19世纪末,人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一切的观念都来自后天。他鼓励父母和老师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宜的经验。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在儿童性格方面的影响,所以他特别关注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养方式。20世纪20年代,华生行为主义的出现,对父母教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强调儿童早年生活对后期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就是为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能在幼儿心中产生良好的角色定位。父母教养方式对保持和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有最为直接的作用,因为它能积极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和个性。不正确的家教方式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B.N.米谢夫等人曾谈到:“父母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以矛盾的信条,往往成为孩子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对孩子过分操心以及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亦经常是孩子性格上歇斯底里特征得以发展的根源这种性格特征还伴以易动感情,缺乏自我控制和自私自利等表现[3]。
二、研究的方法
(一)访谈法
采用访谈法从小班抽取一些幼儿家长,通过对他们进行访谈得到他们的反馈。调查的内容在通过家长反馈后,经过整理本人从调查结果中选取其中5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他们在教养幼儿时的态度与幼儿在被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与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本人对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情景进行观察和记录,与访谈结果进行对比总结是否一致。采用自然观察法是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干预手段,并且记录最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文献法
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的课题做理论的奠基石。文献法使课题在理论的支持下更具有说服力。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
父母教养方式就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了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施加影响所采取一系列方法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现代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因此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溺爱型、独断型、民主型、忽视型[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性格对孩子性格行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独断型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在性格上就有一种我行我素的态度。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与养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因素
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因素有:一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素质和气质、体貌特征和成熟速率;二是社会化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团体组织和机构,广播、影视、报刊的宣传等;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意识。但是这三个要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社会化因素中的家庭。
(三)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和期待,对孩子的行为几乎不加以控制,也不对孩子做出过多要求。家长采用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和性格产生了幼儿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的影响。通过幼儿园四个多月实习对这些幼儿的观察中发现,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等现象。
(2)独断型的教养方式
独断性的教养方式的父母比较专制,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用他们的思维控制着孩子的一切行为。家长采用独断性的教养方式使幼儿产生了性格内向或脾气暴躁,在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且不与他人交往。
(3)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忽视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很不关心,只是对孩子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不会在精神上支持。家长的忽视型的教养方式让幼儿的性格愈来愈内向,行为上愈来愈不自信。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有很多父母为了忙着挣钱而忽略自己的孩子,却毫不自知。
(4)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教养方式。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限制,他们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孩子来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家庭中赤与黑,父母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论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表现为: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我实习所在的班级共有42个幼儿,除了个别有事的家长没来,总共来了38位家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户外游戏等,现在的家长很重视早期教育,但是却缺乏正确的教养方法,使得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幼儿的个性的发展是不能单纯靠教师在幼儿园中的教来完成的,必须通过家园合作才能完成。父母经常和孩子谈话、亲近,并且会花心思去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和经历过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在幼儿做错事是也会给出批评,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在生活中性格大方、豁达、善良、自信。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4]。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教研究者三方面着手。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去了解目前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比较这三种观点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让家长在对幼儿教养方式上采取的更好的教育形式: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倡民主型教育;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站、让家长了解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让家长及时改正与避免。社会(幼教研究者)、家庭、幼儿园三结合,让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与行为。
参考文献
[1]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刘金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