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源流与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书是中国书法字体的一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草书字体既有严格的内在规定性又有恣意挥洒的自由成分。约定俗成在草书体的形成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发展到后来,因为草书家的参与,书法艺术在东汉走向自觉,以书家为代表的草书传统就此形成。草书的源流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草书;源流;发展
  一、草书的形成和发展
  草書,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
  “章草”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逐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
  二、如今的章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俗体的章草,即通常所谓的原始状态,用笔源自篆隶,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处于不成熟的初创阶段,如汉简《神乌传》,陆机《平复帖》。其最根本的用笔方法基本延续了篆隶书的平铺直叙,运笔过程中体现出拖和绞转的特点,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结字灵动和变化,纵横交错、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线条用得较多,整体上有浑朴烂漫的色彩。还有一个是严格意义上已经规范化了的章草,字势基本取横势,且每字中有明显的波折特征,虽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化。我们只能从其明显而夸张的波折来认同它与隶书的亲缘关系,这类作品有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帖》。后世书家习章草者,宋克、赵子昂等多以此法为宗。宋克为吴门书派的始祖,而全盛时期的领袖则非祝、文莫属。元末明初,吴门宋克的书法冠绝一时。
  三、草书的演变与成熟
  汉代的草书书法最初从隶书的便捷快速书写中产生出来,带有明显的隶书痕迹,后人称之为“章草”。
  汉代著名草书家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代表作品有《秋凉平善帖》《终年帖》等。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老庄玄学,注重生命体验,追求个性在生活内容中的表达,因此书法就成为他们施展才华、表现个性的最好方式。东晋政权南渡以后,书法在士大夫之间格外盛行。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后人把他们和成称为“二王”。
  王羲之书法在草书方面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将今草的技巧推向完善,通过自己成熟而精妙的风格实现了章草向今草的转变。王羲之的草书,点画流动飘逸,用笔富有提按虚实的节奏变化,字形则灵活多样,俯仰顾盼的姿态变化非常生动。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学的同时,又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点。在王羲之死后,王献之的书风曾享誉一时,甚至超过了自己对父亲,因此获得了与其父并称“二王”的荣耀。
  草书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草书名家孙过庭。不仅是孙过庭,在唐朝,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也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张旭、怀素。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张旭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张旭书法师从其堂舅陆彦远,上承陆柬之、虞世南,取二王法。他在二王传统草书的基础上创造出笔势连绵回绕、纵势的狂草,开拓出草书的新形式。
  传为张旭的草书作品《古诗四帖》。此帖字势纵长,用紧密的小空间与疏松的大空间作强烈的群组对比。用笔上,夸张二王侧锋绞转的笔法,增强字结构的大开大合。《肚痛帖》现存石刻本,内容为琐事书牍,亦行笔劲健多变,酣畅淋漓。将诸多矛盾不可思议地合而为一,表现出如此的和谐一致,展现出一幅气韵生动、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怀素,是继张旭以后的狂草名家。本姓钱,长沙人,幼年出家,因贫穷无钱买纸,乃种芭蕉以叶代纸,又在漆盘木板上练字,甚至板盘皆被穿透,可见学习之勤奋。后来他云游各地,得以向名家请教并有机会观摩名家手迹,艺事大进。他常在酒酣兴发时即挥笔作书,行笔之势飞动,矫健有力,能与张旭相伯仲。怀素代表作品,《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墨迹以及《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等刻本传世。
  《自叙帖》为怀素狂草中之代表作,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共126行,开始6行缺佚,由北宋苏舜钦补书全卷,行笔圆劲奔放,人谓之有“惊蛇走虺,骤雨旋风”之势。
  四、结语
  经过了最鼎盛的唐朝,后来最善草书者,为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和王铎。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不仅在当时,在现代也是我们临习书法的重要范本。这些草书书法家和草书作品,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有一份责任感,好好的在繼承传统的基础上,让草书在当代释放新的光芒。
  参考书目:
  1、朱关田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2009年
  2、华人德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 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各时代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题材,在中国长达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从未停止。爱情之于女性,如雨露之于旱土,暖阳之于寒流,自古女性对爱情充斥着美好的幻想,在心里构划着理想的爱情蓝图,但爱情就像罂粟,有着诱人的魅力,也同时让人迷醉,女性的敏感多情,使得爱情更具几分苦涩,对情郎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背叛,以及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无奈,都在女性爱情的土
期刊
【摘要】:俄罗斯高等教育主要是以许可、评估、委认系统进行质量的监控,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院校评估、专业评估、专业委認为主体进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对俄中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及其优缺点,从而对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保障  一、前言  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
期刊
【摘要】:张后觉北方王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现成良知说”,对王阳明心学中“良知”说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学问方面主张“学问易简”,强调易简才是学问之根源。事事物物单讲一个“良”字,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只需从内心处下功夫即皆有成。  【关键词】:张后觉;良知;学问易简;正感正念  张后觉(1503—1589),字志仁,号弘山,山东茌平人。早岁,先后受业于颜中溪、徐波石,学习阳明良知之学,身体力践,学
期刊
【摘要】:佤族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和缅甸北部地区共有的重要跨境民族,2015年缅北冲突以来,我国佤族同胞在特殊情况下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对当前形势下的佤族同胞的民族、国家认同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沿边地区;国家;民族认同  一、缅北冲突及调研背景  缅北地区的冲突主要是由历史和民族问题造成的。自古以来該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生状态,19世纪英国人占领缅
期刊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强调某方面能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只重视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只重视专业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第二课堂及课外素质拓展。  (二) 创新实践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谈,了解了云南昆明某理工高校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调查现状,并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析,发现个人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条件、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启示,希望社会能够在个人成本分担这块引起重视。  【关键词】:个人成本;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戰略和现实推进,我国
期刊
人类发展史表明,无论什么样的较量,无不是为利益所驱动,以利益为目标。若干年来,美国凭借其在两次战争中大发横财积累的经济实力及在此基础上经营起来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对他国进行肆无忌惮地干涉或威胁,尤其是利用高科技进行各种间谍活动,以维护其现有的地位,而且以后仍会利用这些继续扮演全球的霸主角色。在冷战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文化等方面的渗透,对东欧实现了“和平演变”。根据美国最
期刊
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不仅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生活,而且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在史学思想方面。“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思想发挥到极致,使国内这一时期的史学也出现混乱的局面。进入19世纪后,西方的史学完全摆脱了宗教史学思想的束缚,且推进了新一阶段的以尼布尔和兰克为代表的史学运动,从语言文字方面着手,追溯史料形成的来源,批判史料可信程度,且这一时期欧洲内部大致平静,使得史学家的态度
期刊
赵御众,字宽夫,号惕翁,滦州(今河北滦县)人,明末诸生,生卒年月不详。顺治十七年,随孙奇逢进学。赵御众一生境遇颇为凄苦,因明末战乱,不得已避居河南密县。后与张沐、汤斌、耿介、耿极、马尔楹、钱佳选等人于河南密县超化村讲学。时至马时芳立超化十子祠,赵御众,位列其一。赵御众一生著述颇多,曾编辑孙奇逢遗书为《传信录》二十五卷,及孙奇逢粹语为《夏峰答问》五卷,后将其平生所见编辑为《弗措录》,又著《困亨录》、
期刊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是面对压力的同时,也存在新的机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1.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变化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