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官员“体检”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人的“带病提拔”,对公道、正派的干部确实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一般“医生”的“望闻问切”,似乎也有所效果,但毕竟还不是二郎神眉心的天眼,无法深入官员身体腠理,所以必须要对官员进行认真全面的“体检”。
  “体检”要强制。主观感觉没有“病”,并不可靠;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不等于健康。现在有些官员身上毛病甚多,却是死不认账。譬如广东省的国资委原主任刘富才,曾因擅自出国等多项违纪问题被查,他却说:“我当这么大的官,你们要调查的那些事都不叫事。”在有些官员的意识中,胳肢窝的“红肿之处,艳若桃花”,尽管不是吉祥物,暗暗夹着就行,无碍观瞻。
  這个世界上,讳疾忌医的人不少,要他们主动“袒腹”,犹如等待石头说话,基本上没有可能。有的病,譬如“香港脚”,不少患者喜欢用沸水烫,正常人认为受不了,相当于挨“老虎凳”之类的酷刑,而人家却嘴巴里“咝咝”不息,舒服得挤眉弄眼。引起脚癣的真菌固然会被烫死一些,但烫伤之后的皮肤反更利于真菌的繁殖。搽了“达克宁”,就没有这种“享受”了,所以有的人就一直舍不得去治!品尝权力的滋味实在要比烫烫“香港脚”惬意得多,而腐败作风比“香港脚”更顽固得多,难治得多。因而对于官员的“体检”,应该比照现行的婚前强制体检,并且更具有刚性。
  “体检”要深入,依法依规寻找隐藏的“毛病”。以前的诊断多是停留在听“患者自述”、找“群众”座谈、听汇报等“柔性”的形式上,而像询问、质询、个案监督等“诊断”手段相对用得较少。结果,座谈会上,一众“群众”常常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严肃的“诊病”过程也就此变得浮皮潦草。
  “体检”要多角度观察。有的患者做完B超,看了幾个数字,便说“自己并不吃药,而胆结石倒比过去小了些”,额手相庆。医生却捏着拳头打比方:“有时候从这个角度看,好像个儿瘦削一些,而换个角度看,就已经甚为魁梧了。”腐败作风的各个侧面,总站着一些充满自信与傲慢的懒得一动的人,他们用固定不变的视角,看事论物,以为十分自然。其实,只要稍微移动一下脚步,就可以全面地观察到“短板”甚至是“烂板”了。
  “体检”的医生要认真写“报告”。谁写的,出了问题,就找谁。历史上记载,清代的张汧(qiān),曾任福建布政使,湖广巡抚,后来因为贪污被判处绞监候,推荐保举张汧的大学士梁清标、尚书熊一潇、户部侍郎王遵训、内阁学士卢琦、大理寺丞任辰旦等官员亦全部被革职,让有些不负责任乱打保票的“伯乐”心有余悸。我们完全可以比前人做得更完美一些。
  “体检”也不能仅看人家创作的或已经超期的“报告”,就信以为真。见到名不副实的东西,一定要推倒重新“体检”。《南亭笔记·卷十》里说,李鸿章的弟弟“督粤”时,属员以二十万金为寿,他即保举以“廉正勤能”四字,计值每字五万金。这样的“体检”报告要不了多久,一定会穿帮。
  据说,张汧起初并不贪,亦有过清廉的举动,所以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得杀“回马枪”,得年年检时时检,形成制度式的“体检”。
其他文献
看了《杂文月刊》今年第2期原创版《造屋不如树人》后,感叹不已。  晚清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左宗棠是何等的聪明,“大智慧”用在他身上一点不为过。为何年老后还想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的府第呢?  联想到当今,很多“出事”的官员,不能说他们能力不强、智慧不高,但大都在“造屋”与“树人”方面栽了跟头,他们心中的天平倾向“造屋”,而忽略了“树人”。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位上”时为子女聚集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忽视了道
期刊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村民:“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呢?山不高,距离山顶也不远。”“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不其然,从山底登上山顶,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我在山顶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位村民话中的含义:看到与走到,永远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我们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能成为我们实现
期刊
奇怪,一些1加1等于2的事情,碰上名人也打折扣。譬如纯净空气,全民控烟,媒体报道轰轰烈烈,于法于理势在必然。但是,却有“控而未严”的所在,即版面上、镜头中时不时冒出“名人烟”。  休得羡慕嫉妒恨,我懂。媒体推出的名人通常是一方之秀,铮铮闪亮,理当致敬。但是连带着对他手上的香烟也肃然起敬,可乎?  记得读过一篇回忆文化前辈杜宣的文章。杜老,传奇人生,大智大勇,德才俱崇,理该纪念。回忆文章也绘声绘色、
期刊
1868年,一位牧师向牛津大学的波德利图书馆捐赠了从1502年到1511年印的三部对折本古书。  关于这些古书,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原来在中世纪的英国,正如当时的欧洲各国,由于教育不普及,又没有印刷术,书多半是靠分散在各地的修道士们在修道院里抄写的。所以修道院里往往藏有珍贵的古抄本书籍。到十六世纪中叶,亨利八世查封了英国的所有罗马天主教修道院,金银财宝归他自己,房地产封赠给他的亲信贵族或者转卖给地主
期刊
鸡年到,我虚岁七十。写杂文,不过是近七八年的事,而陈凤翚老先生写杂文,已有五十年历史。讲年龄,陈老长我15岁,讲写杂文,陈老早我半个世纪。我写陈老,犹如小学生写博士生,真的有些底气不足。  底气不足,依然要写,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陈老是黑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身体力行,写了三千多篇杂文、随笔,出版了多部杂文、随笔作品集,不仅是黑龙江杂文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杂文界,也颇有影响。虽然陈老当过厅级
期刊
古往今来,反复为诗人所吟唱的主题,除开爱情恐怕就是乡愁了。  对于初恋者来说,爱情不只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是一种关于生命形式的设计,最初的异性,由于幻想的投注,成为光芒四射的偶像。如果说神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那么不妨说,初恋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自恋,一次具有形上学色彩的情感体验。  正是以这样一种超功利的本体属性为参照,婚姻才常常显得叫人失望,被戏称为“爱情的坟墓”。记不起是谁说过,只有
期刊
读2017年第2期《杂文月刊》原创版《城市角落的菜园》这篇文章,就想起了妻子对我说了很多次想拥有一套前面带有小院子的房子,种点菜,想吃的时候去拔一把,多方便。她说这样的生活真是幸福。当她看到这样房子时,就露出了很羡慕的样子。我笑着打趣道:“你小时候种地还没有种够吗?”妻子道:“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家虽然住在一楼,但前面没有小院子,妻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就在凉台上用花盆种些蔬菜,来满足自己的愿
期刊
古人吃饭,能吃出饭中柴禾的味道。《晋书》记载,有个叫荀勖的人,和武帝一起吃饭,对在座的人说,“此是劳薪所炊。”武帝不信,私下派人去问,果然如此,那顿饭正是用废弃旧车木轱辘烧煮出来的。  用柴禾煮饭粥,饭粥里有树脂和草木的清香,是袅袅升腾的烟火气息,浸入饭中。灶釜之下,噼啪作响,那一蓬跳跃火焰舔着锅底,忽明忽暗。  面对群山,劈柴喂马。柴禾,堆在乡人的房前屋后。我在黄山附近的卢村,黎明时站在半山腰上
期刊
河南鹿邑县法院在审理完结一起普通的饲养动物致人伤害的民事纠纷之后,作出了同一个案号、同一个判决日期的两份不同判决书。判赔金额有32668.86元和17618.98元两个数额。案件被告闫卫星走访了当地法院、检察院、纪委、人大、信访等多个部门,就是没有搞清楚到底哪个数字是判赔金额。更奇葩的是,约好的记者采访,竟变成了打记者抢录像设备的“拳脚相加”。我们建设法制社会,法律要有绝对的公信力。然而,发生在鹿
期刊
自不待言,我党有一系列衡量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标准,而百姓往往从是不是“贪”和能不能“干”来评判干部。由此,干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只贪不干;二、又贪又干;三、不贪不干;四、不贪只干。以时下干部队伍的情形析之,第一类是少数,理应彻底清除之;第二类虽“干”,但因其“贪”,也不宜选拔任用,因为其“贪”玷污着党的声誉,腐蚀着党的肌体;第四类无疑是党的好干部,多多益善矣!那么,对那些“不贪不干”者——虽手脚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