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东清远市为例介绍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模式,建立工业园区和依托原有企业,引进外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扩大规模,指出了在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产业集聚中受到的人才、土地、环境、资金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过程中大力扶持本土企业,打造“区域品牌集群”、培育完整产业链等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一、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效应
产业集聚(Industrialagglomeration),也称为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通常具有地域集聚、专业化、合作网络和根植性的特征,表现为特定企业与政府、协会、服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在某一地区集结,并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使用通用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劳动力,满足客户的广泛需求;大量以產业相关联的生产供应商或机构、部门在本地网络化条件下,形成本地化产业氛围,许多企业粘合在一起进行竞争合作。
二、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模式
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现以清远市为例来分析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清远市属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毗邻珠三角,位于环珠三角地带,广州距清远市区只有64公里,为港澳地区、深圳、珠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向内地辐射的中间地带,全市境内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贯穿南北,并与大小北江组成四通八达,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土地、劳力、森林、矿产、水力等资源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广东进入产业结构性调整阶段,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重点加速移向珠三角核心区以外欠发达地区,清远市产业集聚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传统的地方产业特点,特别是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承接珠三角的转移来的企业,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在集聚模式上主要有两种:
(一)工业园区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清远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兴建工业园,采取措施积极“引鸟入笼”。引入外地企业,建成了清远华侨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和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三大园区。园区的总体规划中清远华侨工业园规划面积为94.5平方公里,清远民族工业园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29.04平方公里。三大园区有各自明确清晰的产业定位:清远华侨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清远民族工业园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饲料、矿产资源加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模具、汽车制造、电子、铜材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
清远市政府对三大工业园在财税方面给予了扶持,凡投资在工业园区内的新办生产性企业,以企业为单位,投产后5年内,每年缴纳入库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50万元以上的新增部分,或再次超过50万元且逐年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的新增部分,财政部门按地方留成新增部分奖励50%给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更新设备和扩大再生产。
(二)专业镇
依托原有产业,在原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和进行产业升级。如源潭镇是全国三大优质陶瓷原料基地之一,从2002年初开始,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力度率先开发建设了建材陶瓷工业城。目前,陶瓷工业城已引进包括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宏宇等四个国内品牌主新明珠、道格拉斯和马可波罗等国际著名品牌在内的陶瓷企业14家。全面实现了从陶瓷原料输出转变为陶瓷产品输出的新局面。
英德的水泥基地引进具有先进生产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水泥企业,引进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安徽海螺集团及台湾最大的台泥集团,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干法旋窑单一水泥生产基地,已成为中国水泥之都。
三、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问题和约束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所以政府在发展当地的经济策略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快速的实现GDP的增长,而对环境、资源等考虑不周,不利于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的转移来实现;产业化水平偏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耗竭性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仍然占主体,缺乏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产业;多数企业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显著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仍未充分发挥;产业涟漪效应不尽理想,产业发展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力和产业感应度都有待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业竞争力较低。
(一)人才制约
清远市教育在近几年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清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距还很远。清远市目前只有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0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544人,在校生7800人,毕业生175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3万人,在校生26588人,毕业生6608人。每年到清远报到的大中专毕业生1400名左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产业升级。
(二)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约束
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等。在引进的企业有一些是资源依赖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带动清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给资源带来的压力和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资源的开采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采矿选矿过程中生成的废气、废水、废石和粉尘等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因素,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如源潭陶瓷工业走廊给周边带来的粉尘污染。再生铜基地再生铜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往往含有油、塑料、绝缘材料等有机物,在熔炼过程中易于产生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C所列的化学污染物;位于北江沿江经济带的企业可能给北江水域造成污染等。在引进外地企业时,由于政府的GDP政绩的冲动,已走了一段要近利的老路。作为珠三角转移的承接地,转移过来的产业一般是珠三角产业升级后所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给清远当地的内生型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有限,一旦迫于资源压力或劳动力成本上升,或者是没有了优惠条件,就可能转移到别的地方,给本地形成空壳经济。
(三)土地、劳动和资本约束
目前的产业集聚主要是由外地企业的整体搬迁过来或外部资本的投入,本土企业很少,资金、技术主要是由这些企业带来,当地一般是提供土地和一些优惠政策。历史的经验证明,外地引进的企业技术一般在企业内部循环,核心技术难以进行外部扩散,给当地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有限。还可能由于政府对引进企业的政策倾斜,给本土企业带来不公平竞争,可能有碍本土企业的发展。
随着清远市工业规模的扩大,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稀缺性会越来越突出,成本上升是必然的。如果不能使企业对当地产生依赖,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一旦成本上升到认为在别的地方投资更有利时,就可能造成资本的流失。
四、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
在路径选择上,要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区位与资源比较优势的做法,注重产业集聚区内竞争优势的培育;在政府作用上,要改变过去政府单纯提供优惠措施的做法,注重产业集聚区域治理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以地区潜在的竞争优势来吸引投资者;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上,要改变过去产业竞争力层次低的状况,注重发挥区域的核心能力,在区域认同与植根本地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一)大力扶持本土企业
给本土企业建立良好的产业配套网络,发挥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本地区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基本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适当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便可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配套网络。在规划产业园区时应促进引入企业与本地企业融合,充分考虑到引入企业与本地资源、本地企业、本地现有优势结合的问题,确定的主导发展的产业要与本地原有经济基础相结合。
(二)培育完整产业链,完善产业层次,建立垂直结构产业集群
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区域要形成产业链,促使相关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通过各种措施使集聚区域产生聚集的“向心力”,促使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改造横向结构集群。搭建现代流通平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可通过对现有园区进行板块细化,分为主导产业区、配套产业区、物流仓储区等板块,促进园区内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逐步形成特定专业的市场,鼓励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强流通体系的辐射力,建立方便、快捷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垂直结构集群,使产业链适度延长,使市场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备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突出地域特色,创建“区域品牌集群”
集群品牌是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许多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大和知名度高的集群品牌,如顺德家电、虎门服装、清远鸡等。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各自特有的专业技术、人文与自然资源等,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突出产品的差异性,正确定位区域品牌,彰显集群的特色魅力。如清远的清远鸡地理标志、麻竹笋之乡、温泉之乡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政府要制定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整合集群内有效资源,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各企业共建与共享。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和产业协会要承担品牌建设、维护和推广职能,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致力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特色。
(四)加强现代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集聚网络
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服务体系,如信用、担保体系等;引入风险投资公司等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使企业的资金链保持稳定,为园区内企业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资本支撑。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直接相关联的配套服务业,如信息咨询,法律、会计、审计等,充分发挥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信网,强化已有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内点、线、面之间,特别是点与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五)培育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人文關系网络和区域创新文化氛围
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人员培训、市场营销、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建立比较稳定的战略联盟,增强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晓红.对欠发达地区园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7).
2、肖顺发.欠发达地区应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黎逸科,黎碧茵.广东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浅析[J].热带地理,2008(7).
4、李宝岐,林雪岩.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之路[J].产权导刊,2010(8).
5、阎钢军.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J].人民论坛,2006(2).
(作者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一、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效应
产业集聚(Industrialagglomeration),也称为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通常具有地域集聚、专业化、合作网络和根植性的特征,表现为特定企业与政府、协会、服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在某一地区集结,并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使用通用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劳动力,满足客户的广泛需求;大量以產业相关联的生产供应商或机构、部门在本地网络化条件下,形成本地化产业氛围,许多企业粘合在一起进行竞争合作。
二、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模式
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现以清远市为例来分析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清远市属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毗邻珠三角,位于环珠三角地带,广州距清远市区只有64公里,为港澳地区、深圳、珠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向内地辐射的中间地带,全市境内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贯穿南北,并与大小北江组成四通八达,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土地、劳力、森林、矿产、水力等资源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广东进入产业结构性调整阶段,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重点加速移向珠三角核心区以外欠发达地区,清远市产业集聚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传统的地方产业特点,特别是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承接珠三角的转移来的企业,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在集聚模式上主要有两种:
(一)工业园区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清远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兴建工业园,采取措施积极“引鸟入笼”。引入外地企业,建成了清远华侨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和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三大园区。园区的总体规划中清远华侨工业园规划面积为94.5平方公里,清远民族工业园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29.04平方公里。三大园区有各自明确清晰的产业定位:清远华侨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清远民族工业园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饲料、矿产资源加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模具、汽车制造、电子、铜材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
清远市政府对三大工业园在财税方面给予了扶持,凡投资在工业园区内的新办生产性企业,以企业为单位,投产后5年内,每年缴纳入库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50万元以上的新增部分,或再次超过50万元且逐年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的新增部分,财政部门按地方留成新增部分奖励50%给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更新设备和扩大再生产。
(二)专业镇
依托原有产业,在原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和进行产业升级。如源潭镇是全国三大优质陶瓷原料基地之一,从2002年初开始,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力度率先开发建设了建材陶瓷工业城。目前,陶瓷工业城已引进包括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宏宇等四个国内品牌主新明珠、道格拉斯和马可波罗等国际著名品牌在内的陶瓷企业14家。全面实现了从陶瓷原料输出转变为陶瓷产品输出的新局面。
英德的水泥基地引进具有先进生产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水泥企业,引进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安徽海螺集团及台湾最大的台泥集团,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干法旋窑单一水泥生产基地,已成为中国水泥之都。
三、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问题和约束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所以政府在发展当地的经济策略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快速的实现GDP的增长,而对环境、资源等考虑不周,不利于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的转移来实现;产业化水平偏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耗竭性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仍然占主体,缺乏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产业;多数企业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显著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仍未充分发挥;产业涟漪效应不尽理想,产业发展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力和产业感应度都有待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业竞争力较低。
(一)人才制约
清远市教育在近几年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清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距还很远。清远市目前只有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0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544人,在校生7800人,毕业生175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3万人,在校生26588人,毕业生6608人。每年到清远报到的大中专毕业生1400名左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产业升级。
(二)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约束
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等。在引进的企业有一些是资源依赖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带动清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给资源带来的压力和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资源的开采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采矿选矿过程中生成的废气、废水、废石和粉尘等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因素,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如源潭陶瓷工业走廊给周边带来的粉尘污染。再生铜基地再生铜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往往含有油、塑料、绝缘材料等有机物,在熔炼过程中易于产生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C所列的化学污染物;位于北江沿江经济带的企业可能给北江水域造成污染等。在引进外地企业时,由于政府的GDP政绩的冲动,已走了一段要近利的老路。作为珠三角转移的承接地,转移过来的产业一般是珠三角产业升级后所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给清远当地的内生型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有限,一旦迫于资源压力或劳动力成本上升,或者是没有了优惠条件,就可能转移到别的地方,给本地形成空壳经济。
(三)土地、劳动和资本约束
目前的产业集聚主要是由外地企业的整体搬迁过来或外部资本的投入,本土企业很少,资金、技术主要是由这些企业带来,当地一般是提供土地和一些优惠政策。历史的经验证明,外地引进的企业技术一般在企业内部循环,核心技术难以进行外部扩散,给当地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有限。还可能由于政府对引进企业的政策倾斜,给本土企业带来不公平竞争,可能有碍本土企业的发展。
随着清远市工业规模的扩大,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稀缺性会越来越突出,成本上升是必然的。如果不能使企业对当地产生依赖,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一旦成本上升到认为在别的地方投资更有利时,就可能造成资本的流失。
四、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
在路径选择上,要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区位与资源比较优势的做法,注重产业集聚区内竞争优势的培育;在政府作用上,要改变过去政府单纯提供优惠措施的做法,注重产业集聚区域治理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以地区潜在的竞争优势来吸引投资者;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上,要改变过去产业竞争力层次低的状况,注重发挥区域的核心能力,在区域认同与植根本地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一)大力扶持本土企业
给本土企业建立良好的产业配套网络,发挥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本地区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基本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适当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便可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配套网络。在规划产业园区时应促进引入企业与本地企业融合,充分考虑到引入企业与本地资源、本地企业、本地现有优势结合的问题,确定的主导发展的产业要与本地原有经济基础相结合。
(二)培育完整产业链,完善产业层次,建立垂直结构产业集群
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区域要形成产业链,促使相关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通过各种措施使集聚区域产生聚集的“向心力”,促使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改造横向结构集群。搭建现代流通平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可通过对现有园区进行板块细化,分为主导产业区、配套产业区、物流仓储区等板块,促进园区内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逐步形成特定专业的市场,鼓励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强流通体系的辐射力,建立方便、快捷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垂直结构集群,使产业链适度延长,使市场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备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突出地域特色,创建“区域品牌集群”
集群品牌是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许多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大和知名度高的集群品牌,如顺德家电、虎门服装、清远鸡等。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各自特有的专业技术、人文与自然资源等,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突出产品的差异性,正确定位区域品牌,彰显集群的特色魅力。如清远的清远鸡地理标志、麻竹笋之乡、温泉之乡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政府要制定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整合集群内有效资源,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各企业共建与共享。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和产业协会要承担品牌建设、维护和推广职能,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致力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特色。
(四)加强现代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集聚网络
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服务体系,如信用、担保体系等;引入风险投资公司等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使企业的资金链保持稳定,为园区内企业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资本支撑。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直接相关联的配套服务业,如信息咨询,法律、会计、审计等,充分发挥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信网,强化已有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内点、线、面之间,特别是点与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五)培育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人文關系网络和区域创新文化氛围
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人员培训、市场营销、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建立比较稳定的战略联盟,增强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晓红.对欠发达地区园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7).
2、肖顺发.欠发达地区应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黎逸科,黎碧茵.广东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浅析[J].热带地理,2008(7).
4、李宝岐,林雪岩.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之路[J].产权导刊,2010(8).
5、阎钢军.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J].人民论坛,2006(2).
(作者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