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算式、运算符号、计算方法的教学。这将导致学生对于计算的认知停留在结果层面,而忽略数学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把握问题的本质,准确地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156
引言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计算能力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要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题的兴趣
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进行计算题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计算题教学因为理论性太强,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我会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游戏、竞赛、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方式进行一些计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在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教学时,我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给同学们一起完成计算。为此他们在编题和选题时都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而且学生们编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精选出的题目不但涵盖了小学阶段全部的简便运算类型,还把平时易错的题目也都找了出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效果也非常的好。
二、创设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其思维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虽然具备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学习中还是需要大量具体示例作为支撑。此阶段学生的符号意识从经验观察水平过渡到本质内化水平,并在本质内化水平阶段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数学表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表象是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对其结构特征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理念形象,而数学直观是数学表象中重现的事物形象,具有一定的逼真性,与客观事物本身相似。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a×c+b×c=(a+b)×c的时候,教师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如问学生先买2支单价为5元的笔,再买6支同样的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2×5+6×5=40(元)和(2+6)×5=40(元)两个算式,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学生会发现,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是最后需要的费用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可以将两个算式建立起联系,得到2×5+5×6=(2+6)×5。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情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再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交流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最后教师展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使学生理解在乘法分配律a×c+b×c=(a+b)×c中的字母a、b、c表示的是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数学表象,积累符号学习经验。
三、提炼信息,用符号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时的符号应用能力是检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符号的重要方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常常存在一些复杂的信息,有时还会夹杂一些无用信息,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提炼信息的能力,用符号表达信息、解决问题。以下述具体问题为例:“妈妈让亮亮用木条将家里的一幅长方形画裱起来,这幅画的长度是宽度的2倍,亮亮用了1.8米的木条,请问画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是2×(长+宽),但本题直接给出了所用木条的长度即画的周长,要求长和宽两个未知数。很多学生对此没有头绪。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即题中给出了长度和宽度的关系(2倍)、周长(1.8米),能否借助符号这一工具建立相关关系式。经过引导,学生用符号“a”表示宽度,再根据“长度是宽度的2倍”这一信息,将长度表示为“2a”,之后根据周长公式建立“2×(a+2a)=1.8”的数学式,最终求解得到宽度为0.3米,长度为0.6米。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信息并学会有效提炼信息,之后用符号表示某些信息,并建立数学表达式进行具体问题的求解。这个过程能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符号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使用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方式描述现实事物和解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通过打通符号与符号、知识与知识、符号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学生从本质内化水平过渡到理性辩证水平,并在理性辩证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国.符号意识的内涵、偏颇及教学要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59-63.
[2]翁银英.基于心理规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2.
[3]彭郁强.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47.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156
引言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计算能力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要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题的兴趣
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进行计算题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计算题教学因为理论性太强,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我会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游戏、竞赛、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方式进行一些计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在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教学时,我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给同学们一起完成计算。为此他们在编题和选题时都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而且学生们编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精选出的题目不但涵盖了小学阶段全部的简便运算类型,还把平时易错的题目也都找了出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效果也非常的好。
二、创设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其思维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虽然具备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学习中还是需要大量具体示例作为支撑。此阶段学生的符号意识从经验观察水平过渡到本质内化水平,并在本质内化水平阶段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数学表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表象是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对其结构特征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理念形象,而数学直观是数学表象中重现的事物形象,具有一定的逼真性,与客观事物本身相似。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a×c+b×c=(a+b)×c的时候,教师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如问学生先买2支单价为5元的笔,再买6支同样的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2×5+6×5=40(元)和(2+6)×5=40(元)两个算式,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学生会发现,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是最后需要的费用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可以将两个算式建立起联系,得到2×5+5×6=(2+6)×5。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情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再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交流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最后教师展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使学生理解在乘法分配律a×c+b×c=(a+b)×c中的字母a、b、c表示的是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数学表象,积累符号学习经验。
三、提炼信息,用符号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时的符号应用能力是检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符号的重要方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常常存在一些复杂的信息,有时还会夹杂一些无用信息,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提炼信息的能力,用符号表达信息、解决问题。以下述具体问题为例:“妈妈让亮亮用木条将家里的一幅长方形画裱起来,这幅画的长度是宽度的2倍,亮亮用了1.8米的木条,请问画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是2×(长+宽),但本题直接给出了所用木条的长度即画的周长,要求长和宽两个未知数。很多学生对此没有头绪。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即题中给出了长度和宽度的关系(2倍)、周长(1.8米),能否借助符号这一工具建立相关关系式。经过引导,学生用符号“a”表示宽度,再根据“长度是宽度的2倍”这一信息,将长度表示为“2a”,之后根据周长公式建立“2×(a+2a)=1.8”的数学式,最终求解得到宽度为0.3米,长度为0.6米。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信息并学会有效提炼信息,之后用符号表示某些信息,并建立数学表达式进行具体问题的求解。这个过程能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符号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使用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方式描述现实事物和解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通过打通符号与符号、知识与知识、符号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学生从本质内化水平过渡到理性辩证水平,并在理性辩证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国.符号意识的内涵、偏颇及教学要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59-63.
[2]翁银英.基于心理规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2.
[3]彭郁强.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