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社会生活评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社会生活评论,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围绕自己的看法写下的文章。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寥寥几百字的短文(一部分杂文、随笔和漫谈也可归入此类)。它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及认识等,或表扬,或批评,用以引导他人的行为,具有时效性及针对性强,说理有力的特点。
  事实上,面对近几年“文体自选”的高考作文题(如2016年全国Ⅲ卷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江苏卷的“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浙江卷的“虚拟世界”,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的“风采人物评选”、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上海卷的“坚硬、柔软与和谐自我”、天津卷的“范儿”,2014年全国大纲卷的“农民工与医药费”、北京卷的“老规矩的新思考”、四川卷的“自己站起来”等),选写社会生活评论都是一种极佳的选择;同学们完全可以写一写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没有必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
  评论社会生活现象,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要在对材料做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避免离开事实泛泛而谈。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积极关注和投身社会生活
  写社会生活评论,不是为写而写,要对社会有用。社会生活有积极的方面(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有消极的方面(如不正之风、封建迷信)。同学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世界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相比一般议论文,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更敏锐,认识更深刻。这主要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而不单单是写作技巧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的洞察力、创造力,所以古人有“文以识为主”的说法。拓宽自己的生活面,具有广博的社会知识,是写好此类文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写作时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同时,建议同学们在高三一年,坚持阅读《中国青年报》《报刊文摘》等高品位的报纸。像《中国青年报》的“思想者”“青年话题”“文化周刊”“冰点探索”等版面,每期均有以时代慧眼“烛照”社会生活,且思维含金量高、论述鞭辟入里的范文可供品读。阅读这些时评,既能使你两耳得闻窗外事,丰富自己的材料积淀,又能提高你的见识水平与析事论理的基本能力。
  二、精选评论对象,定好论题
  “文章切忌随人后”。人云亦云、千人一腔,是作文的大忌。写社会生活评论,应当是“领异标新二月花”:认识要“异”,不落入俗套;见解要“新”,不拾人牙慧。这就需要在写作时选择新颖的视角,如苏轼所说的看“庐山”,要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开掘。比如时文《别过度阐释“大学生饿死家中”》,就“湖北大学生王小林‘饿’死家中”这一事件发表了评议。为什么不该“过度阐释”“大学生饿死家中”呢?作者的理由相当明确——“这,毕竟是极端个案,而王小林‘野人’般的生活方式又是那么反常”。换言之,作者反对的是对王小林“大学生”身份的凸显与放大。那么,该事件就没什么警示意义了吗?并非如此。作者由此想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遗忘、抛弃如此之深”,发出了“亲人也好,邻居也好,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疏忽了他们,遗忘了他们,但社会不应该抛弃他们。流浪之猫狗尚且有爱心组织救助,何况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没办法想办法,缺法规快制定,但愿,发生在王小林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来”的深切呼吁。这样的论析,无疑触及本质,引人沉思。
  三、严密结构,巧用评论方法
  社会生活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然适用。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均可灵活运用。此外,“瞻前顾后”法(即从现实中的某件事联想到历史上的诸多事,通过回顾历史打开思路)、“借题发挥”法(即以某一事物为由头,引发对另一类事物的议论)、“开渠引水”法(一般是以先进人物与落后人物、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成功与失败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出正确结论)等,也都是常用的构思方式。
  例如时评《被野狼咬出的乡村空巢困境》,开篇引述“鲁南地区野狼袭人事件”,着重点出现象中的“被袭击者全为老人与小孩”这一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自身亲历与当地老人的说法,顺理成章推出全文观点——该事件“再一次暴露出农村的空巢化问题”。具体展开阐述时,既援引了具有权威性的调查数据,列出了“笔者的父亲”算的“一笔账”,更联系“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在横向比照中强化了分析说理的力度,凸显了解决“乡村空巢”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作者谈隐忧,道根源,树榜样,事实论据确凿有力,实话实说且注意融情入文。
  [时文示范]
  牙膏皮与西瓜皮
  文/郑也夫
  有洋学者云,牙膏皮极能反映出使用者的性格,大凡将之挤得齐整的人多喜欢自己的事情井然有序,而将牙膏皮挤得乱糟糟的人多在审美上不求整齐。闻后惊叹该学者眼光之犀利。的确,世间刻意经营的事情大多主要体现出人的智力水平,而恰恰是不经意的举手投足却更透露着性格。
  近来笔者也有新发现:西瓜皮是早年生活遭遇的写照。凡将西瓜皮啃得“趋青”(北京俗语,露出青色之意)的人早年生活多是俭朴而艰苦,凡不将瓜皮吃净的人早年家境多富足宽裕。不信您悄悄观察一番。
  笔者发现,自己这个年龄层中的多数成员西瓜皮啃得极为干净。或许这也正反映着我们成长时期中国的状况:富人寥若晨星,多数同龄人都经历过困难时期和插队落户的生活。即使到中年发了财,少年时铸成的习惯与性格也要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啃西瓜皮即是一例。
  笔者自然没有忘记观察当代青少年,他们大多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绝少有人面对瓜皮时承继着父辈的寒酸相。
  近来读曾文正教子书,虽已壮岁仍觉受益。但仍有困惑久久不解。为什么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如此盛名,显然是因为富贵成才成器者,即使不像骆驼穿过针眼,也像鲤鱼越过龙门一样罕见。但为什么要使家运昌盛往往需几代人奋斗,而多数人家竟是发达了一代便迅速垮掉?富人子弟垮了,自有穷家男儿取代,但若一代人刚脱去赤贫便统统被暖风吹醉又该如何?   或许这是杞人忧天,但近日与台湾友人晤面时,他们也颇有同感:台湾富起来了,但上一代的奋斗精神已所剩无几。海峡两岸何其相似。
  西方人大富大贵了,但其子孙竟比我们的后代更多地保持住一种奋斗精神。如何使一个家、一个国,富裕了而仍有寒士的气概,是中华古老文明留待今人解决的问题,不然《曾文正公家书》也不会这般走红。但紧迫的是当今两辈吃瓜人该如何面对西瓜和这个世界。
  [品评]
  本篇精短时评运用了“借题发挥”法。作者先“借”牙膏皮解说“不经意的举手投足却更透露着性格”;进而联系到西瓜皮,指出“当代青少年”“绝少有人面对瓜皮时承继着父辈的寒酸相”;最后又“借”《曾文正公家书》有感而发,谈到了如何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老问题。整篇文章从小处入手,“借”得恰当,“评”得在理。
  [考场范文]
  于无声处
  2016年江苏一考生
  当浪漫之都巴黎正弥漫着时装周的气息:穿着夺目华服的模特在各大秀场的T台上朝各个方向摆弄造型,摄影师敏锐地捕捉着每个动人瞬间,闪光灯伴着此起彼伏的快门声……而此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西南山区,演员江一燕发布了一条微博——“大山里的时装周”。在附上的照片中,一群肤色黝黑的孩童身穿由各色布料自制成的“礼服”,展露着灿烂的笑颜。
  2016年,江一燕支教巴马山区的第九个年头。我很欣赏她的率性,当其他公众人物大张旗鼓地给慈善机构捐款时,她独自一人默默走进大山深处教书讲课;而当世人都将目光聚焦于巴黎的繁华热闹时,她又倔强地“炫耀”起深山中的快乐来。你们宣扬的滥俗善行我不说,你们未曾经历的温暖我一定要说——这,便是江一燕的个性所在吧。
  人云亦云,言人之皆言,混沌于众人之中,则面目模糊,毫无个性而言。身处这个聒噪的世界,我们常被周围无止境的庸俗喧嚣扰乱。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单身青年总免不了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催促要早日完成终身大事;家庭聚会,长辈尤爱计较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几乎能将其倒背如流;街头巷尾,女人们嗑着瓜子,搓着花生米,见人就说刚从卖菜大妈那儿听来的飞短流长……有些话,先前说了现在还想说;有些事,别人讲过还要再讲。在一片絮絮叨叨、啰里啰嗦中,他们成为影视剧中灰色的人影,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七姑八婆。
  古人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是不说,而是要从鸡毛蒜皮中脱颖而出,说出独特的声音,说出独立的自我。陈坤行走于西藏,他信佛,他领悟,他相信只要不停地行走,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阿列克谢耶维奇多年来走访核泄漏区居民,俯身靠近受害人,静静倾听他们的故事,为世界带来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人尽皆知之言不必多说,在众人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敢说之时冒出声音,那才是真正的振聋发聩。
  话到此处,不禁想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年,面对北京老城被大肆拆除的危机,两人四处奔走,最终却仍是无功而返。在尘土飞扬的碎石瓦砾之中,梁思成这位七尺男儿抚墙失声痛哭。他对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先生本儒雅如温水,可在那个默默无声的年代里,也不吝彻彻底底滚烫一回。于无声处,为家,为国,为世界。
  不琐碎,不滥俗,有话则短;能发现,能担当,无话则长。
  谁说不是呢?这桩桩件件看似仅是个性的彰显,实则蕴含着更令人动容的情怀。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类时评”。文章娓娓而谈,结构严密:先是用江一燕发布微博引入正题;再以“七姑八婆”等例子论证“不琐碎,不滥俗,有话则短”;再用陈坤、梁思成等例子强调“能发现,能担当,无话则长”;最后归拢收尾,赞扬他们共同的“个性”与“情怀”。全文先分后总,清晰严密,浑然成篇。
  文章巧用对比,开头两段将“有话则长”与“有话则短”作比照(“你们宣扬的滥俗善行我不说,你们未曾经历的温暖我一定要说”);接着是“有话则长”与“无话则长”的对比(“人尽皆知之言不必多说,在众人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敢说之时冒出声音,那才是真正的振聋发聩”),由此鲜明地凸显了文章观点。而篇尾的“实则蕴含着更令人动容的情怀”,足以耐人寻味。
  [写作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目前,不少年轻人开心地呼朋唤友搞圣诞聚会,而另一些人对“过洋节”现象显得忧心忡忡,将它与麦当劳快餐、迪斯尼动画和好莱坞电影并列,作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征。有人还把过“洋节”还是“土节”上升到民族大义的层面,呼吁要“抵制洋节”。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者:林逾静,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其他文献
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四种。名词性从句是高中学生必学的重要英语语法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学名词性从句时,学生经常为What和that 在句中的用法而困惑。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知识的总结,供同学们参考:  What和that 都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但他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截然不同。    一、在引导名词性从句时,从属连词that一般要注意三个不(thr
一、填空题  1.sin25π6 cos25π3 tan(-25π4)=.  2.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 φ)(0≤φ2的解集是全体实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  15.已知锐角△ABC中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  (1)设BC·CA=CA·AB,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设向量s=(2sinC,-3),t=(cos2C,2cos2C2-1),且s∥t,若
2015年全国高考已尘埃落定,综观今年各套试卷,大部分省份把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题来考查,且所选材料与命题,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样的试题形式,这对同学们阅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笔者针对今年高考的命题进行探究,通过真题呈现进行误区警示,并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期提升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决胜高考。  一、命题探究  从全国部分考区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査情况来看,2015年高考论
【摘 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6.96%,意味着自此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随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逐年攀升,到2018年这一比例已达11.93%。 因此,养老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相应的养老设施匮乏,带给了社会和每个家庭巨大的负担。基于此,本文借鉴A公司的实践经验、结合服务营销理论以此研究国内的智慧养老服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30分,是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所谓“得阅读者得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英语教师和考生所共同认识。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有:词义题、信息题(包括细节理解)、推理题(包括作者态度)和主旨题等。  现对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做详细说明:  一、词义猜测题  猜词技巧是一种很重要的应试技巧。在诸多的英语测试中,几乎都包含有判断生词或关键词词义的题目。  考试中经常作为词义
例谈计算过程的優化
期刊
Unit 3  一、重点词汇  1. burst (burst, burst)  1) n. 爆炸;爆破;爆裂:a burst in a waterpipe 水管的破裂  a burst of anger, enthusiasm, etc. 怒火、热情等的迸发  a burst of applause 一阵欢呼  2) vi.
在高考解几试题中,有一类关于直(曲)线与曲线的相交的位置关系问题,在这类问题中,我们可以把同一个对象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征,即将同一个对象“算两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下面通过几例以示说明:  一、同一个三角形“算两次”  例1(2014年湖北卷)已知F1、F2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P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F1PF2=π3,则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A. 4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参加2015年高考的你,如果还在为那篇重要的作文而担心,那么请在接下来的作文备考中,不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考查方向,关注命题范围  1.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四大特点。  (1)贴近生活。作文材料紧贴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焦点话题;部分考题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选择材料,如2014年高考江西卷要求围绕“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作反思。  (2)关注价值观。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言论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用一个比喻(生活是一面镜子)来说明你的人生态度(笑、哭)决定你的生活状态(笑、哭),注意这里的“笑”和“哭”的内涵,既有实指意义,也有虚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