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挂了一幅中国地图,然后让学生谈谈广州至北京的风景名胜,学生兴趣高涨。之后,我话锋一转,问学生:“从地图上,你能知道广州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思考、讨论后,到黑板前来看地图、量地图,然后提出问题,尝试计算,并估算计算结果,成功地导入了“比例尺”一课。通过这样来创设情境,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式学习与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学生应当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应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应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总之,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始对学生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目的哪些知识。若有哪些知识有疑问,用横线把它画出来,或在有疑问处用‘?’标出来,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学生把求知的目光投向我,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抓住重点指导学生再看书,让他们分析、讨论、计算,最后加以纠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获得的数学知识理解更深刻了,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探究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战略目标。教会学生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大胆质疑、猜想,并进行验证。
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环面积应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大胆猜测计算方法,结果很快提出了两种想法:①R2-r2;②(R-r)2。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学生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检验中去。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郁,积极性高,而且活跃了思维,培养了探索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质疑等等。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还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探究式学习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智能发展同步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挂了一幅中国地图,然后让学生谈谈广州至北京的风景名胜,学生兴趣高涨。之后,我话锋一转,问学生:“从地图上,你能知道广州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思考、讨论后,到黑板前来看地图、量地图,然后提出问题,尝试计算,并估算计算结果,成功地导入了“比例尺”一课。通过这样来创设情境,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式学习与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学生应当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应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应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总之,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始对学生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目的哪些知识。若有哪些知识有疑问,用横线把它画出来,或在有疑问处用‘?’标出来,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学生把求知的目光投向我,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抓住重点指导学生再看书,让他们分析、讨论、计算,最后加以纠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获得的数学知识理解更深刻了,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探究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战略目标。教会学生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大胆质疑、猜想,并进行验证。
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环面积应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大胆猜测计算方法,结果很快提出了两种想法:①R2-r2;②(R-r)2。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学生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检验中去。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郁,积极性高,而且活跃了思维,培养了探索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质疑等等。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还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探究式学习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智能发展同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