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侧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在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教师带领—学生练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实现学生的高效引导,且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得不到保障。为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并引领学生深入教学素材,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文章就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堂的融合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看法与策略,以期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引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音乐教学;构建策略
一、 引言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在课堂上缺乏引导,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新知、理论以及进行欣赏。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方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学习产厌倦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立足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生处于思想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知,具有引导性的学习方式更能引发其思考。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學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从整体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直观性、系统性的知识呈现,可以为学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 信息化指导与高中音乐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首先,符合当前教育理念对学生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作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充分发挥音乐的指导意义,并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侧重引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课堂需求、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系统地为学生呈现,有助于改善以往单一的理论讲解模式,其系统化的知识呈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容。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并在指导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实现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其次,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对高中音乐教学来讲,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思维工具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充分体会其内涵,使其在掌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为细致,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学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难以实现学生对音乐的深入学习。为此,引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成为高中教师的首要追求目标。
最后,满足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课堂需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方便人们生活生产的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系统化的知识在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由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指导中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探究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良好路径,为学生创设高效学习平台。
三、 音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指导理念,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效果,在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贯彻信息化指导理念,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学生的能力发展。
音乐课程属于艺术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应侧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音乐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对音乐产生的想象、感知与情感多方面的因素,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寻找教材、学习内容中的趣味因素,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在指导中仅以直接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相关的理论以板书、口头传授等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这些枯燥的内容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搁浅音乐教学的发展。且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艺术类课程教师应侧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实际指导中,引入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感情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构建“激趣”的高效课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声形并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俄罗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民土风情,使其在趣味的引领下,主动加入学习。又如,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章中,主要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情以及民族文化,有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少数民族文化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个民族不同的歌曲特征,基于对民歌民曲的了解,产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背景的动力。高中音乐教学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启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其审美意识。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先导,为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产生音乐表现的需求,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保证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趣味课堂的需求。 (三)结合信息技术,把握素材内涵
音乐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其灵魂深处的呐喊,深入理解学习素材,才能进一步了解内涵。为此,高中音乐教师不应仅将教学目标限定于学生的音乐技能掌握,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要侧重学生对素材内涵的理解,通过乐曲创作的背景、表达思想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并结合信息技术直观、系统的特点,带领学生分析更为深入的学习内容。
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课为例,笔者在指导时,对学生提出导学问题:“大家知道哪些外国歌曲是赞颂祖国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随后,笔者接着引导:“我们生在一片土地,应当热爱她,颂扬我们美丽的祖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名曲。”从而引出学习内容。之后,笔者为学生播放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并播放捷克这一国家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进一步感受歌曲中的思想,以及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热爱。紧接着,笔者播放《芬兰颂》,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再用同样的方式体会一下这首作品,你能体感受到什么呢?”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有的说这一类作品充满热情,给人以正能量,也有的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审美意识也得到有效提升。音乐教师在实际在教学中,应侧重引导的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更为深层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理念,从而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四)结合信息技术,提升音乐素养
审美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培养因素。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实现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提升。为此,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其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认知成形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学习内容,而音乐课程是他们建立审美观念,完善音乐认知的重要环节,健康的审美观念不仅可以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同样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波动。鉴于此,教师需要透过音乐作品并合理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与多属性,能够从不同音乐类型中发现其闪光点,以此来建立正确的音乐赏析观念,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判断音乐作品的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两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具有更宽广的音乐认知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判断。为此,在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板块与扩展内容。例如,在学习国外交响音乐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比中国民间乐曲;再如,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时,可以插入古典音乐介绍,通过古今中外各民族地区音乐作品的展示,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在实际指导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呈現形式,充分发挥其实效,在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进一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年诚萍.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35):155-156.
[2]冯弢.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中影视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20(21):161-163.
作者简介:
薛潇,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音乐教学;构建策略
一、 引言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在课堂上缺乏引导,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新知、理论以及进行欣赏。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方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学习产厌倦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立足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生处于思想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知,具有引导性的学习方式更能引发其思考。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學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从整体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直观性、系统性的知识呈现,可以为学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 信息化指导与高中音乐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首先,符合当前教育理念对学生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作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充分发挥音乐的指导意义,并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侧重引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课堂需求、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系统地为学生呈现,有助于改善以往单一的理论讲解模式,其系统化的知识呈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容。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并在指导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实现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其次,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对高中音乐教学来讲,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思维工具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充分体会其内涵,使其在掌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为细致,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学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难以实现学生对音乐的深入学习。为此,引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成为高中教师的首要追求目标。
最后,满足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课堂需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方便人们生活生产的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系统化的知识在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由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指导中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探究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良好路径,为学生创设高效学习平台。
三、 音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指导理念,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效果,在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贯彻信息化指导理念,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学生的能力发展。
音乐课程属于艺术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应侧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音乐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对音乐产生的想象、感知与情感多方面的因素,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寻找教材、学习内容中的趣味因素,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在指导中仅以直接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相关的理论以板书、口头传授等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这些枯燥的内容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搁浅音乐教学的发展。且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艺术类课程教师应侧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实际指导中,引入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感情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构建“激趣”的高效课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声形并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俄罗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民土风情,使其在趣味的引领下,主动加入学习。又如,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章中,主要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情以及民族文化,有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少数民族文化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个民族不同的歌曲特征,基于对民歌民曲的了解,产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背景的动力。高中音乐教学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启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其审美意识。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先导,为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产生音乐表现的需求,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保证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趣味课堂的需求。 (三)结合信息技术,把握素材内涵
音乐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其灵魂深处的呐喊,深入理解学习素材,才能进一步了解内涵。为此,高中音乐教师不应仅将教学目标限定于学生的音乐技能掌握,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要侧重学生对素材内涵的理解,通过乐曲创作的背景、表达思想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并结合信息技术直观、系统的特点,带领学生分析更为深入的学习内容。
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课为例,笔者在指导时,对学生提出导学问题:“大家知道哪些外国歌曲是赞颂祖国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随后,笔者接着引导:“我们生在一片土地,应当热爱她,颂扬我们美丽的祖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名曲。”从而引出学习内容。之后,笔者为学生播放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并播放捷克这一国家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进一步感受歌曲中的思想,以及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热爱。紧接着,笔者播放《芬兰颂》,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再用同样的方式体会一下这首作品,你能体感受到什么呢?”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有的说这一类作品充满热情,给人以正能量,也有的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审美意识也得到有效提升。音乐教师在实际在教学中,应侧重引导的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更为深层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理念,从而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四)结合信息技术,提升音乐素养
审美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培养因素。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实现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提升。为此,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其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认知成形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学习内容,而音乐课程是他们建立审美观念,完善音乐认知的重要环节,健康的审美观念不仅可以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同样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波动。鉴于此,教师需要透过音乐作品并合理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与多属性,能够从不同音乐类型中发现其闪光点,以此来建立正确的音乐赏析观念,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判断音乐作品的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两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具有更宽广的音乐认知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判断。为此,在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板块与扩展内容。例如,在学习国外交响音乐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比中国民间乐曲;再如,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时,可以插入古典音乐介绍,通过古今中外各民族地区音乐作品的展示,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在实际指导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呈現形式,充分发挥其实效,在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进一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年诚萍.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35):155-156.
[2]冯弢.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中影视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20(21):161-163.
作者简介:
薛潇,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