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循序渐进,把学生引入写作的之门。 学生从二年级进入到三年级还有一个适应的阶段,不能一开始写作文就要求学生做到语言优美,层次清楚,字数不能少于三百字等。这样学生刚开始就"闻"而生畏了,如果刚开始就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厌烦、畏惧的心里,这就给老师以后的作文教学带来了麻烦。老师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写作的引导要循序渐进,先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要让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种快乐。要想让从未写过作文的学生"爱"作文,我们老师首先就要对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思想上减压,刚开学的前几周,老师可以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时不时的对一些句子写得较通顺同学进行点评、表扬,在学生心中树立写作文并不难的信念。 我在教小学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时,秋季刚开学的前两三周,我没有向学生提出要写日记、作文之类的要求,而是在每天放学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小纸条,要求他们在这张纸条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自己读得通顺,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第二天我把句子写得好一点进行表扬,对那些写得一般和较差的,我尽量找闪光点,比如那个词用得好,那一个句子写得好,当着全班同学夸夸他们,慢慢地树立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也就有一种想写的欲望,而且他们会尽量想办法写好。大约三周以后,我才慢慢的给学生灌输写作文的知识,刚开始我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很低调,命题尽可能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我在教学写人物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入手,每天只写一个人物,对于一个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要求三、四百字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我不限字数。然后让学生把写家人的作文连成一篇,一个人物独立成自然段,命题为《我的家庭》。这样一篇"长篇大作"就完成了,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学生最近流行玩什么游戏,学生的热点话题是什么就让他们写什么,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轻松的写,快乐的写。写前指导,写后指正,多表扬,少批评。
二、巧用课本,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要铺好学生写作的基石,只凭每周的那一、两节作文课谈何容易。我们课本一个单元的课文主题都很相近,而且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的要求都与前面的课例相关。平时,我是这样做的,在上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导读,让学生对本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看一看《语文园地》中的习作 ,这让学生在心里上提前做了准备,他们就会留心与作文有关的一切。例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了这组课文都是写名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而反应人物的某些精神品质。再讲清楚这单元的习作是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多留心观察,并想一想你身边的这些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一周绝大多数学生写的日记都与人有关,我发现课余时间学生看的作文书大都是写人的。我在点评学生日记的时候就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写人的方法。我上课时,就把课例当成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重点提练出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句子让学生细细的品味,并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我上每篇课文都设计了说话这一环节,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我平时注重了学生写作的训练,所以在上这一单元的作文时,学生没有压力,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
三、玩学接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积累素材的习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很多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提笔就无话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能东拉西扯,乱写一气,无层次,无主题。其实我们大人写东西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素材,写出来的文字也是空洞的,何况是学生。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途径,写作的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因为如此,我们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优秀的范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很多学生只看不记,只读不想,看完了不是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而是把别人的原文照抄,把别人的感情强加于自己,一看就知道是"克隆"的。所以,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看书,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在写作之中,这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郊游、讲故事比赛、文体活动、做游戏……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大自然就是一本书,也是农村老师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我在教学"画秋天"、写"秋天"的习作时,我考虑到写景的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我在前面的课文教学中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学生对秋天的景象还是很抽象的。我决定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踏秋"。出发之前,我先向学生讲清楚出去的目的、要完成的任务。我把学生带到了原野、小溪边、树林……学生边观察,我边指导,不时的抽几个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因为学生有"画秋天","写秋天"的任务,所以学生观察得很认真,他们还不停的向我问这问那,虽然很多景象他们以前见过,可他们依然感到新奇,很多学生都说他们看到了他们以前没有看到的美丽景象。回到学校后,我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分成小组交谈去野外的收获,老师再出示收集到的关于秋天的画面,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紧接着让学生画心中的秋天,画好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内容。最后我出示范文,我给学生分析了范文的写作方法、层次结构,内容的详略,我重点讲了拟人句、比喻句的写法。这时我看着学生的表情,我就知道很多学生有了写作欲望,所以我抓紧时机让他们动手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也开始给学生写"下水文"。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看见老师都写得这么认真,用不着我提醒,学生也会认真地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作文的效果比我期望的还要好。
四、巧妙指导,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儿童修改作文的能力。老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很多,比如指导学生同桌的互改,找多个学生修改,找家长改,自己修改,教师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总之,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教材,恰当运用大自然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二、巧用课本,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要铺好学生写作的基石,只凭每周的那一、两节作文课谈何容易。我们课本一个单元的课文主题都很相近,而且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的要求都与前面的课例相关。平时,我是这样做的,在上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导读,让学生对本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看一看《语文园地》中的习作 ,这让学生在心里上提前做了准备,他们就会留心与作文有关的一切。例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了这组课文都是写名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而反应人物的某些精神品质。再讲清楚这单元的习作是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多留心观察,并想一想你身边的这些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一周绝大多数学生写的日记都与人有关,我发现课余时间学生看的作文书大都是写人的。我在点评学生日记的时候就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写人的方法。我上课时,就把课例当成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重点提练出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句子让学生细细的品味,并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我上每篇课文都设计了说话这一环节,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我平时注重了学生写作的训练,所以在上这一单元的作文时,学生没有压力,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
三、玩学接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积累素材的习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很多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提笔就无话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能东拉西扯,乱写一气,无层次,无主题。其实我们大人写东西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素材,写出来的文字也是空洞的,何况是学生。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途径,写作的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因为如此,我们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优秀的范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很多学生只看不记,只读不想,看完了不是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而是把别人的原文照抄,把别人的感情强加于自己,一看就知道是"克隆"的。所以,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看书,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在写作之中,这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郊游、讲故事比赛、文体活动、做游戏……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大自然就是一本书,也是农村老师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我在教学"画秋天"、写"秋天"的习作时,我考虑到写景的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我在前面的课文教学中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学生对秋天的景象还是很抽象的。我决定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踏秋"。出发之前,我先向学生讲清楚出去的目的、要完成的任务。我把学生带到了原野、小溪边、树林……学生边观察,我边指导,不时的抽几个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因为学生有"画秋天","写秋天"的任务,所以学生观察得很认真,他们还不停的向我问这问那,虽然很多景象他们以前见过,可他们依然感到新奇,很多学生都说他们看到了他们以前没有看到的美丽景象。回到学校后,我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分成小组交谈去野外的收获,老师再出示收集到的关于秋天的画面,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紧接着让学生画心中的秋天,画好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内容。最后我出示范文,我给学生分析了范文的写作方法、层次结构,内容的详略,我重点讲了拟人句、比喻句的写法。这时我看着学生的表情,我就知道很多学生有了写作欲望,所以我抓紧时机让他们动手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也开始给学生写"下水文"。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看见老师都写得这么认真,用不着我提醒,学生也会认真地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作文的效果比我期望的还要好。
四、巧妙指导,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儿童修改作文的能力。老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很多,比如指导学生同桌的互改,找多个学生修改,找家长改,自己修改,教师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总之,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教材,恰当运用大自然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