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视域下的证据证明标准与地图证明力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证据,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上,都是查明案情,确认事实的不二手段。而对证据的裁量,由于很难用确定的标准加以规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国际法上的证据究竟以何标准进行判定,这是一个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上都不断进步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卡塔尔与巴林案、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白礁案中有关证据证明标准的内容为切入点,尝试着探究一下国际法中的证据证明标准问题。
  关键词:证据;证明力;地图
  中图分类号:D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114-02
  作者简介:郜碧澄(1993-),女,安徽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一、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以卡塔尔诉巴林案为切入点
  卡塔尔巴林案涉及到的第一个关于证据证明的标准是“prima facie”的概念。庭审阶段,卡塔尔提出对1939年英国决定有效性的质疑,法院认为英国政治代表告知巴林政府之前对岛屿的占有显示出某种初步印象(prima facie)的权利并因此需要卡塔尔提交全面的证据来支撑。“prima facie”这个拉丁文及其代表的含义非常值得玩味。对于这个词,笔者倾向于从文义和法律适用两方进行解释:从文义上说,“prima facie is a Latin expression for ‘at first sight.’It may be used as an adjective meaning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fact or raise a presumption unless disproved or rebutted’”①。而它的法律上的概念,主要是用于举证责任。“prima facie”多被翻译为“表面证据”,这是一个常用于英美法系的证明标准。美国《布莱克法律大辞典》将其解释为“除非相反的证据被提出,否则据此证据已能确立某项事实或支撑某项判决”②表面证据的效果在于,虽然表面证据并不排除其他证据,但除非对方提出相反证据,否则表面证据即被视为充足。这一效果使得举证责任在当事双方之间发生转移。国际法在证据证明标准上,一定程度地吸收了英美法系的这一证明方式,但是表面证据的认定一直以来是一个问题。在1947年科孚海峡案中,国际法院就曾指出一国对其领土和水域所实施控制的单纯的事实,既不会涉及表面责任,也不能转移证明责任。因此,以国际法院判决之角度,单纯的主张并不能视为表面证据。
  在卡塔爾巴林案中,英国政治代表提出的巴林所具有的“prima facie claim”其实就是一个具有“表面证据”特征的说法。英国政治代表认为,巴林在哈瓦尔岛上进行的活动,已经可以作为一种表面证据被理解,因此举证责任在双方间发生了转移,此时并不是巴林需要证明自己对哈瓦尔岛有主权活动,而是卡塔尔需要给出全面的证据来排除巴林的“表面证据”。事实上卡塔尔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来排除,因此英国政治代表最终认定哈瓦尔岛主权应当归属于巴林。
  卡塔尔巴林案涉及到的另一个关于证据证明的标准,与法院的引述有关。在判决杰拉达岛主权归属时,法院引述常设法院在东格陵兰案中的评论:“It is impossible to read the records of the decisions in cases as to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ithout observing that in many cases the tribunal has been satisfied with very little in the way of the actual exercise of sovereign rights,provided that the other state could not make out a superior claim”③。这说明,尽管一方的主权活动证据很少,但是当另一方不能够证明做过更多主权展示的话,仅有的这些主权活动证据依然可以令法庭感到满意。因此,证明双方证据的标准,不在于绝对意义上的证据多少,而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优势。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民法上的“证据优势”概念。关于民法上的证据优势,美国法学会的《证据法典范》作出了一些解释,即优势证据为“认定事实,是决定该事实之存在,比该事实不存在,较有可能”④。上文所提到的证据优势概念,是英美法系常用的证据证明标准之一,通常适用于民事诉讼。这是一个与刑事诉讼的证据裁量标准不尽相同的概念。刑事上的证据裁量,多采用更为严格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相对较难适用于国际法上对证据证明力的裁量。因此,证据优势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裁量标准。
  《国际法院规约》和《国际常设法院规约》中对证据的规定不多,大致是:法院为就地搜集证据而须在某国领土内行动,应向该国政府接洽;当事国应为一切措施搜集证据;举证期限结束后,法院应当拒绝当事国提出的口头或书面证据。但是,国际司法上究竟以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判定证据,《规约》并没有提及。在司法实践中,也多是综合了以上提到的诸标准进行判定。
  二、地图的证明力——以马来西亚/新加坡白礁、中岩礁和南礁案为切入点
  地图的证明力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白礁案中的一个争议点。马来西亚在起诉时提交的地图集包含有关该区域的48副地图。并且马来西亚方认为,尽管地图本身并不能形成领土主权权源,并不是具有本质上的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地图属于当事国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意志的具体表达范畴,与其他间接证据共同建立或者重建真实情况。
  由此可见,对于双方基于地图证据提出的主张,法院均予以认可。通常国际法上的地图的效力,与其绘制方是官方还是私人、作出时间在关键时间之前还是之后、出于争端国还是第三国等均有关系。作为地图证明力认定的一般规则,地图效力应为:关键日期之前的一国官方地图>关键日期之后的一国官方地图>第三方中立地图>关键日期之后一国官方片面绘制的官方地图>私人绘制的地图>同一时期绘制内容存在冲突的地图。   从证据分类的理论上说,地图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间接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和传来证据(并不源自于案件事实)。即便如此,地图在解决领土争端时依然有重要作用。以白礁案为例,双方均提交了大量地图作为支撑其主权的证据,这些地图的作用均不尽相同,笔者将地图证据按作用分类,每种作用选取一个代表地图,大致如下:
  地图作为对争议地区管辖和管理的主权行为证据,大多是作为主要证明文件的附图,是一种间接的证据。虽然这种情况下地图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但是當其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时,会具有很强的证明价值,能够证实和补强其他来源的证据。但这种情况下地图的证明力是与本身的精确性、客观性、来源等密切相关的。在白礁案中,上表所列的“新加坡在白礁周围海域进行海军巡逻和演习”中,新加坡提交的主要证据是新加坡共和国海军指挥官下达的文件,而地图只是文件的附属。同样,在马来西亚提出的“1968年石油协定”中,主要证据是协定本身和一些新闻资料,特许地区地图只是一种补充。可见,地图在作为一国主权活动的证据时,大多情况下是依附于其他证据的补充,证明力与地图本身的性质息息相关。
  当地图作为边界条约组成部分时,由于其与条约本身的不可分割性,常常会有决定性意义。当其被用于确定边界位置时,由于地图本身比文字描述具有更强的精确性,会被作为确定边界位置的最直接证据。白礁案中涉及划界协定时,双方均直接将地图进行了提交,并且引用于诉状或答辩状的正文之中。
  综上所述。根据其自身性质,以及在领土争端中的证明作用,地图的证明力会有强弱之分。在诸如划界协定中作为官方确定位置的手段时,地图会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证明意义。而当地图只是作为其他证据的辅助和补强时,其证明力大小常常与自身的客观性、精确度、来源等息息相关。
  [注释]
  ①From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ornell University’s Law School.https://www.law.cornell.edu/wex/prima_facie.
  ②Bryan.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9th edition,A Thomson Reuters business,2009:638-639.
  ③P.C.J.J.,Series A/B,No.53,p.46.
  ④李明.证据证明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11:108.
  [参考文献]
  [1]Bryan.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9th edition,A Thomson Reuters business,2009:638-639.
  [2]李明.证据证明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11.
  [3]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证据证明标准问题[J].当代法学,2011(5):131-141.
  [4]郑志华.论国际法上地图证据的效力[J].法商研究,2013(2):32-3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飞速增长的经济,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产品及服务日新月异,金融消费也日益普及。与此同时金融纠纷数量急剧攀升,较之普通民商纠纷,金融纠纷以其内容的专业程度高,信息不对等程度大等特性,金融消费者一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纵观各发达国家金融纠纷解决现状,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对于便捷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纠纷;利益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转型,我国在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法治建设。城市法治建设主要反映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巨变,要想提高环境建设的水平,就要重视法治建设。城市法治是将城市生活与现代法律规范融合的成果,要想打破城市个人血缘与地缘关系,就要重视契约与权力的有效融合,城市法治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表现,要想提高建设效果,就要重视法治方法的使用。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法治建设中空间法理学的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WTO规则认可反倾销成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本文从倾销和反倾销的基本法律问题出发,通过剖析WTO框架下中国企业频遭反倾销的各方原因,理论联系实际,全方面调动我国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促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96.1文
摘要:文章首先對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探讨构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策略,以此来为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230-01  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而言,民商法信用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不仅可以规范市场
摘要:当今社会,对公职人员而言,鉴于个体道德理性约束的有限性和社会伦理价值的多元化,不足以对其权力滥用现象产生足够强大的约束力,加上行政伦理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凸显,因此,将行政伦理上升到法律层面,促使行政伦理观得以普遍践行。  关键词:行政伦理;法治化;公权力;权利;腐败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1-0246-02  作者简介:唐微(199
摘要:规制国家公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是现代各国宪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最基本的内容。由于权力与权利各自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在宪政建设过程中两者常处于矛盾状态,协调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成为宪政的核心问题。深入了解权力与权利的内涵和其关系的演进过程及现状,有利于构建权力与权利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关键词:权力;权利;宪政;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
摘要:司法三段论是我国法律适用中的推理形式,其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法律事实为小前提、裁决结果为结论。小前提的建构是事实与法律博弈契合的过程。司法三段论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对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1]。实现公正司法,需要我们对小前提建构中的价值判断予以重视和规范。  关键词:小前提建构;价值位阶;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5-02
摘 要:中国古代号称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给了中国人传颂千古的骄傲,也留下历史的遗憾。汉武帝、唐玄宗、乾隆都是盛世君王。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他们把盛世推向了顶峰,也是他们把盛世带向了衰世。通过对君主统治得失,我们应该去深思社会发展,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规范各级官员和最高权力的监督行驶,使我们永久关注的社会话题与政治话题。  关键词:人治;社会治理;社会制度  中图分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对于隐私权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社会的需要,网络社会中也引发了很多矛盾,其中一个就是人们利用网络发表言论与网络隐私权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言论更加自由,表达自己个性的权利得到扩张,另一方面,网络言论得不到有效监督,导致侵权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旨在通过西安“手术台自拍”事件,引出当今社会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保护的界定,从而得出网民是否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动态化以及公安工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数据库、信息平台和技战法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的新型侦查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但侦查工作依然面临着片面依赖信息化、情报搜集不科学、社会控制阻力大、犯罪智能化等问题,因此,解决此类问题要从提高民警素质、强化信息采集、加强交流协作等方面予以着手。  关键词:信息化;动态化;侦查;信息搜集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