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门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语文的教学、或者说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都是老师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能力休戚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深度剖析他们的心理,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对语文僵硬死板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38
身心都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都比较短,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很难专注于枯燥深奥的语文学习。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允许的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变革,以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展开科学性的探索,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1 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原因
1.1 老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让心智简单的小学生不能深刻领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理论知识的过度灌输更是让他们对语文的印象浮于浅浅的表层,简单的停留在基础性的死记硬背、抓耳挠腮地拼凑出一篇有字数要求的小作文上。这种像是完成固定化任务的学习让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渐行渐偏,既不能完美掌握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又没有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小学生对语文的逃避心理也就因此产生了。
1.2 传统的教学方法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但大多数地区依然只知其概念,不知其内在涵义。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课堂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大多都是老师站在台上讲解理论化的系统性知识,间接夹杂几次提问学生的行为。这种颇有些死板的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观点言论的机会,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直接导致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面对语文成绩时,选择放弃或是退缩。
2 多角度探索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摒弃旧的教育制度中与时代脱节的教育理念和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是当前社会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素质教育提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识。
2.1 更新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理应建立在兴趣之上,不管是对课堂上知识的讲解还是对课下作业的完成都应该有一种高度参与感,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达到家长的预期。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通过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重视心理探索,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譬如,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朗诵比赛、作文大赛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定期手抄报任务的布置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在逐渐走进教师与学生视野中,成为课堂上活跃气氛、简化学习内容的好帮手。多媒体的引入可以让晦涩生硬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单薄的纸片化形象变得丰满具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兴趣的摇篮,成为他们扩宽思维、发散想象的乐园。比如说一些对小学生而言相对困难的古诗词,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朗诵,配合对应的图片来全面展示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扩宽到思情感情的讲解。
2.3 营造浓郁的语文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发现兴趣的第一步。学习氛围的建立这个过程要求老师转变自己的身份定位,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视同仁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只是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氛围应该是轻松活泼、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学习氛围的调动者,应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们建立台上教师、台下朋友的亲密关系,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他们利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真正走进语文背后的世界,领略到这门学科的内涵。在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前提下也要开拓他们的思路,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
2.4 丰富学生的假期
假期是学生整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课本脉络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學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假期开始前,教师应该有目的性的给学生布置一些充满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存在,引领他们的探索欲望去主动地学习。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跟社会比较贴近的调查性作业,让学生们在实际走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3 总结
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兴趣引导下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也应该遵循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完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真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成亮.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4):17.
[2]王廷玉.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264.
[3]张华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2):91.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38
身心都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都比较短,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很难专注于枯燥深奥的语文学习。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允许的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变革,以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展开科学性的探索,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1 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原因
1.1 老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让心智简单的小学生不能深刻领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理论知识的过度灌输更是让他们对语文的印象浮于浅浅的表层,简单的停留在基础性的死记硬背、抓耳挠腮地拼凑出一篇有字数要求的小作文上。这种像是完成固定化任务的学习让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渐行渐偏,既不能完美掌握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又没有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小学生对语文的逃避心理也就因此产生了。
1.2 传统的教学方法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但大多数地区依然只知其概念,不知其内在涵义。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课堂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大多都是老师站在台上讲解理论化的系统性知识,间接夹杂几次提问学生的行为。这种颇有些死板的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观点言论的机会,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直接导致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面对语文成绩时,选择放弃或是退缩。
2 多角度探索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摒弃旧的教育制度中与时代脱节的教育理念和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是当前社会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素质教育提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识。
2.1 更新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理应建立在兴趣之上,不管是对课堂上知识的讲解还是对课下作业的完成都应该有一种高度参与感,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达到家长的预期。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通过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重视心理探索,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譬如,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朗诵比赛、作文大赛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定期手抄报任务的布置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在逐渐走进教师与学生视野中,成为课堂上活跃气氛、简化学习内容的好帮手。多媒体的引入可以让晦涩生硬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单薄的纸片化形象变得丰满具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兴趣的摇篮,成为他们扩宽思维、发散想象的乐园。比如说一些对小学生而言相对困难的古诗词,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朗诵,配合对应的图片来全面展示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扩宽到思情感情的讲解。
2.3 营造浓郁的语文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发现兴趣的第一步。学习氛围的建立这个过程要求老师转变自己的身份定位,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视同仁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只是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氛围应该是轻松活泼、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学习氛围的调动者,应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们建立台上教师、台下朋友的亲密关系,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他们利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真正走进语文背后的世界,领略到这门学科的内涵。在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前提下也要开拓他们的思路,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
2.4 丰富学生的假期
假期是学生整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课本脉络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學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假期开始前,教师应该有目的性的给学生布置一些充满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存在,引领他们的探索欲望去主动地学习。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跟社会比较贴近的调查性作业,让学生们在实际走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3 总结
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兴趣引导下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也应该遵循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完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真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成亮.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4):17.
[2]王廷玉.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264.
[3]张华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