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我国爱滋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方法:将近年来国外用干扰素治疗爱滋病的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大剂量干扰素主要用来治疗爱滋病有关的卡波济氏肉瘤及淋巴瘤,小剂量的口含干扰素主要用来改善与爱滋病有关的一些临床症状。结论:在治疗爱滋病的过程中,我们也可试用干扰素的注射剂型和口含片剂作为爱滋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爱滋病(AIDS)病例以来,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因此,寻找一条治疗AIDS的有效途径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外除研制齐多夫定(AZT),双脱氧肌苷等药物外,还在探索干扰素在治疗AIDS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机理。干扰素在我国治疗AIDS方面未见中文资料,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我国AIDS的治疗提供信息资料。
有研究表明,干扰素是机体本身抗病毒的一种内源性武器,临床上使用的干扰素按来源分为α、β、γ3型,主要来源是天然和人工基因重组技术,剂型有注射剂和口含片剂2种〔2〕。其在体内发挥抗病毒作用的3个环节是:干扰素的诱生,细胞抗病毒状态的建立和其作用的表达〔3〕。研究表明:干扰素可用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HIV阳性患者,与AIDS有关的卡波济氏肉瘤(KS)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其并发症主要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鸟分枝杆菌综合征、KS及淋巴瘤等〔4〕。临床上治疗AIDS的方法主要有3种〔5,6〕:① 对已经被HIV病毒感染的细胞使用抗病毒药物。② 试图重组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 给予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在循环系统内使病毒失活,从而阻止它造成深部感染。
截止1996年已有11个抗HIV病毒的药物批准用于治疗AIDS。目前多使用AZT或双脱氧肌苷等作为治疗药物,同时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抗HIV病毒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和抗生素一样出现了HIV病毒的耐药菌株,为了解决耐药性的问题需要开发出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由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可作为治疗AIDS的辅助药物。Poli的实验表明干扰素能抑制HIV病毒在慢性感染细胞系中的表达。在英国,α干扰素已获批准治疗AIDS有关的KS。
1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和AIDS有关的KS
KS是AIDS的显著临床特征,是发生在HIV抗体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在美国AIDS患者中KS的发生率为11%~15%,发生部位多见于下肢、躯干上部、头颈部、硬腭、喉粘膜、枕部及耳廓周围等部位。
1.1 用干扰素单独治疗 Mitsuyasu〔6〕认为,当干扰素单独使用高剂量(>20mu/m2)时,对KS的有效率大约为30%,而低剂量时几乎无反应。通常,干扰素的用法为肌肉或皮内注射,持续2或3个月,有反应的患者剂量可调整至3次/周。用干扰素单独治疗KS最适宜的时间尚不知道,但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最少得持续2~3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7〕。
1.2 干扰素和AZT联合治疗 AZT为核苷类似物,是最早批准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该类药物还包括双去氧肌苷(ddI)和双去氧胞苷(ddC)〔8〕。
Ⅰ期试验提示,干扰素和AZT联合用药的最大耐受量为α干扰素9×106IU/d,加AZT100mg,q 4 h〔5〕。Fischl〔9〕对56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发现有效率为47%,平均存活期延长,而且干扰素的用量也低于单独使用时的剂量。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单独用干扰素,还是联合治疗KS,有效率除了与干扰素的剂量有关外,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例如α干扰素不能用于CD4+淋巴细胞数<2×108/L的患者。Rogerio等认为:CD4+淋巴细胞数<2×108/L时,联合治疗KS,缩小后也易复发。
两者联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丧失,体重减轻等。
1.3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联合治疗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聯合使用,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副作用加重〔8〕。Gill等报告的21例患者用阿霉素、博来霉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再使用干扰素,结果仅有2例患者对干扰素的治疗有效。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用干扰素联合化疗,发现85%的患者因KS的加重而死亡。因此,不管是两者联合治疗或是化疗之后再用干扰素治疗都是不可取的。
2 大剂量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 与AIDS有关的淋巴瘤发生率大约为15%,该病预后不好,平均存活时间为4~7月。Shapiro用α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5例患有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7 d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Bergmann等〔10〕也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了5例HIV阳性患者的恶性B细胞淋巴瘤,干扰素的用法为3×106IU/d,im,用1周,然后改为3次/周,丙种球蛋白的用法为每2周1次,400mg/kg。3~6个月后,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不久又复发,但发现其存活时间有所延长。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的副作用与AIDS相关的并发症相似,包括寒颤、发热、肌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度疲倦和白细胞减少等。
3 低剂量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
有研究发现,口腔粘膜存在有干扰素受体,舌下含化干扰素可激活并提高IFN的治疗作用,而且不被消化道的各种酶所破坏,使患者容易接受。基于这种原理国外已将口含的干扰素试用于AIDS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Obel等〔11〕将3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人,其中16例接受口含干扰素的治疗,16例仅采用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在入院2~4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出院,其余2例患者在入院18~42 d后死亡,对照组均在入院4周后死亡。这些结果表明口含干扰素对危重患者有帮助。Koech等〔12〕用低剂量(2IU/kg)的口含干扰素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8例患者有症状,2例无症状,同时为了增加吸收,用麦芽糖将药品包裹,用法为qd。结果表明患者CD4+淋巴细胞数增加,体重增加,HIV感染有关的症状减轻。
Jordan〔13〕用口含干扰素治疗HIV阳性的患者,150IU/d,12个月后,CD4+淋巴细胞平均增加了14%。Val等介绍了1位进行过开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因输血感染了HIV病毒,口含低剂量干扰素2~4 iU/(kg*d),坚持11个月,期间没有进行其他治疗,11个月后,该患者体重增加,口腔溃疡消失,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1×108~2.5×108/L。Koech〔14〕也证明HIV阳性的患者,口含α干扰素后,症状有显著改善,而且有20%的患者血清中HIV抗体转阴。Dolei也建议AIDS患者口含低剂量干扰素比大剂量效果好。Hulton〔15〕将HIV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0IU)和高剂量组(100IU),给患者口含干扰素,4~8周后,观察其CD4+淋巴细胞计数、B微球蛋白、体重等,未发现任何变化,同时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估计与用量过小,疗程太短有关。对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的作用机理和疗效评价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对AIDS有关的KS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大,且副作用的表现与AIDS的一些临床症状较相似,两者不容易区分。目前为减少干扰素的注射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国外已研制出干扰素的长效制剂,即将干扰素吸收于发育不全的胶原之中,再包入缓释衣内供皮下注射,每周只需给药1次。也可使用亲淋巴给药法,先在上臂束上测血压用的缚带,将干扰素注射在前臂皮下,然后充气加压,促使药液趋向淋巴系统。口含干扰素对改善AIDS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费用低,服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康来仪,孙新华,李敬鹉,等.我国爱滋病流行特征与有关流行因素的浅析.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93,11(3)∶150
[2]汪俊韬,吴昊.慢性乙丙丁各型肝炎干扰素疗法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4)∶171
[3]陈志强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21(3)∶174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爱滋病(AIDS)病例以来,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因此,寻找一条治疗AIDS的有效途径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外除研制齐多夫定(AZT),双脱氧肌苷等药物外,还在探索干扰素在治疗AIDS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机理。干扰素在我国治疗AIDS方面未见中文资料,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我国AIDS的治疗提供信息资料。
有研究表明,干扰素是机体本身抗病毒的一种内源性武器,临床上使用的干扰素按来源分为α、β、γ3型,主要来源是天然和人工基因重组技术,剂型有注射剂和口含片剂2种〔2〕。其在体内发挥抗病毒作用的3个环节是:干扰素的诱生,细胞抗病毒状态的建立和其作用的表达〔3〕。研究表明:干扰素可用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HIV阳性患者,与AIDS有关的卡波济氏肉瘤(KS)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其并发症主要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鸟分枝杆菌综合征、KS及淋巴瘤等〔4〕。临床上治疗AIDS的方法主要有3种〔5,6〕:① 对已经被HIV病毒感染的细胞使用抗病毒药物。② 试图重组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 给予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在循环系统内使病毒失活,从而阻止它造成深部感染。
截止1996年已有11个抗HIV病毒的药物批准用于治疗AIDS。目前多使用AZT或双脱氧肌苷等作为治疗药物,同时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抗HIV病毒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和抗生素一样出现了HIV病毒的耐药菌株,为了解决耐药性的问题需要开发出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由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可作为治疗AIDS的辅助药物。Poli的实验表明干扰素能抑制HIV病毒在慢性感染细胞系中的表达。在英国,α干扰素已获批准治疗AIDS有关的KS。
1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和AIDS有关的KS
KS是AIDS的显著临床特征,是发生在HIV抗体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在美国AIDS患者中KS的发生率为11%~15%,发生部位多见于下肢、躯干上部、头颈部、硬腭、喉粘膜、枕部及耳廓周围等部位。
1.1 用干扰素单独治疗 Mitsuyasu〔6〕认为,当干扰素单独使用高剂量(>20mu/m2)时,对KS的有效率大约为30%,而低剂量时几乎无反应。通常,干扰素的用法为肌肉或皮内注射,持续2或3个月,有反应的患者剂量可调整至3次/周。用干扰素单独治疗KS最适宜的时间尚不知道,但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最少得持续2~3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7〕。
1.2 干扰素和AZT联合治疗 AZT为核苷类似物,是最早批准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该类药物还包括双去氧肌苷(ddI)和双去氧胞苷(ddC)〔8〕。
Ⅰ期试验提示,干扰素和AZT联合用药的最大耐受量为α干扰素9×106IU/d,加AZT100mg,q 4 h〔5〕。Fischl〔9〕对56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发现有效率为47%,平均存活期延长,而且干扰素的用量也低于单独使用时的剂量。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单独用干扰素,还是联合治疗KS,有效率除了与干扰素的剂量有关外,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例如α干扰素不能用于CD4+淋巴细胞数<2×108/L的患者。Rogerio等认为:CD4+淋巴细胞数<2×108/L时,联合治疗KS,缩小后也易复发。
两者联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丧失,体重减轻等。
1.3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联合治疗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聯合使用,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副作用加重〔8〕。Gill等报告的21例患者用阿霉素、博来霉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再使用干扰素,结果仅有2例患者对干扰素的治疗有效。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用干扰素联合化疗,发现85%的患者因KS的加重而死亡。因此,不管是两者联合治疗或是化疗之后再用干扰素治疗都是不可取的。
2 大剂量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 与AIDS有关的淋巴瘤发生率大约为15%,该病预后不好,平均存活时间为4~7月。Shapiro用α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5例患有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7 d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Bergmann等〔10〕也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了5例HIV阳性患者的恶性B细胞淋巴瘤,干扰素的用法为3×106IU/d,im,用1周,然后改为3次/周,丙种球蛋白的用法为每2周1次,400mg/kg。3~6个月后,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不久又复发,但发现其存活时间有所延长。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的副作用与AIDS相关的并发症相似,包括寒颤、发热、肌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度疲倦和白细胞减少等。
3 低剂量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
有研究发现,口腔粘膜存在有干扰素受体,舌下含化干扰素可激活并提高IFN的治疗作用,而且不被消化道的各种酶所破坏,使患者容易接受。基于这种原理国外已将口含的干扰素试用于AIDS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Obel等〔11〕将3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人,其中16例接受口含干扰素的治疗,16例仅采用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在入院2~4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出院,其余2例患者在入院18~42 d后死亡,对照组均在入院4周后死亡。这些结果表明口含干扰素对危重患者有帮助。Koech等〔12〕用低剂量(2IU/kg)的口含干扰素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8例患者有症状,2例无症状,同时为了增加吸收,用麦芽糖将药品包裹,用法为qd。结果表明患者CD4+淋巴细胞数增加,体重增加,HIV感染有关的症状减轻。
Jordan〔13〕用口含干扰素治疗HIV阳性的患者,150IU/d,12个月后,CD4+淋巴细胞平均增加了14%。Val等介绍了1位进行过开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因输血感染了HIV病毒,口含低剂量干扰素2~4 iU/(kg*d),坚持11个月,期间没有进行其他治疗,11个月后,该患者体重增加,口腔溃疡消失,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1×108~2.5×108/L。Koech〔14〕也证明HIV阳性的患者,口含α干扰素后,症状有显著改善,而且有20%的患者血清中HIV抗体转阴。Dolei也建议AIDS患者口含低剂量干扰素比大剂量效果好。Hulton〔15〕将HIV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0IU)和高剂量组(100IU),给患者口含干扰素,4~8周后,观察其CD4+淋巴细胞计数、B微球蛋白、体重等,未发现任何变化,同时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估计与用量过小,疗程太短有关。对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的作用机理和疗效评价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对AIDS有关的KS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大,且副作用的表现与AIDS的一些临床症状较相似,两者不容易区分。目前为减少干扰素的注射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国外已研制出干扰素的长效制剂,即将干扰素吸收于发育不全的胶原之中,再包入缓释衣内供皮下注射,每周只需给药1次。也可使用亲淋巴给药法,先在上臂束上测血压用的缚带,将干扰素注射在前臂皮下,然后充气加压,促使药液趋向淋巴系统。口含干扰素对改善AIDS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费用低,服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康来仪,孙新华,李敬鹉,等.我国爱滋病流行特征与有关流行因素的浅析.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93,11(3)∶150
[2]汪俊韬,吴昊.慢性乙丙丁各型肝炎干扰素疗法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4)∶171
[3]陈志强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2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