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中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传授给中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增进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脱离阅读的误区。
关键字:品读;兴趣;方法;自主;情感
在语文阅读当中,学生经过阅读不但要得到知识性信息,还要真正感受出文章中包含的语感、情感。对于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传授的方法来获取,然而一些情感方面的东西,我们必须依靠亲身体验来完成。所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增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更好的感受语感与情感。
1目前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误区
1.1 过分的追求阅读的速度
过分的追求阅读的速度,是很多的学生犯的一个毛病,他们总是期望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进而提升语文能力,能够真正的实现学有所用。因此就会出现部分学生,犹如清代的书生阅读“八股文”那样,拿着类似《中学生作文精华》的书生硬的阅读着,不论文章的意义何在,长时间的揣摩着,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完全的忽视着。进入此种阅读误区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来,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只有故事情节,没有突出人物重点。而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文中罗列了太多常见的例证。
学生的这种阅读误区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的揠苗助长。很多的学生把在书中阅读到的“精华”,或者把别人的佳作,拿来模仿,其效果只是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写出来的作文会漏洞百出。
1.2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太过放任
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过分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对其一般采取放任的态度,不注重对学生的详细指导,学生仅仅依靠自己的兴趣去阅读书籍,时间长了,一定会造成学生只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极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中学时期,还有很多方面不够成熟,例如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等,例如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古典诗词,除了古诗词之外不愿意去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还有的学生对文言散文作品比较感兴趣,完全忽视了对现代文的阅读;有的学生对港台及内地的文章比较感兴趣,长期的阅读这方面的文章,学生就会感受到文章不华丽、不柔情、不浪漫等等。
作者针对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抽查,作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的读书笔记中都是抄写的古典诗词,有的学生的读书笔记全是华丽的句子,还有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记载了一些怪癖的词句。
学生以如此形式开展课外阅读,单单在课堂测试中,这些问题就会凸现出来。例如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感觉文言语段的阅读很顺利,但是对于现代文语段的阅读掌握却很难;通常写起记叙文感觉很流畅,但是对于议论文的书写却感觉很难等等。
1.3学生对离奇文章的偏爱
人们通常都会有“涉奇”的心理,特别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阅历还不够,求知欲比较强,“涉奇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详细体现在:在课外阅读当中,有很多的学生對离奇的文章比较好奇。例如在阅读长篇小说的时候,许多的学生对离奇的情节比较注重;在阅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章,对许多的奇谈怪论比较有吸引力。
作者曾经对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实验,在暑假期间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楼梦》,学生开学之后,给学生留几个问题:例如,有许多的人这样是袭人是主子的奴才,也是奴才的主子。你觉得这个说法对不?文中的贾宝玉对吟诗、题对、制艺(应试作文)三项,他比较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例举薛宝钗身上有什么优点?贾蓉和“红楼二尤”是什么关系?王熙凤身上有什么优点与缺点?林黛玉最终怎么死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答案大都不知道,但是后面几个问题,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作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后面的问题涉及的故事情节比较离奇,比如说“红楼二尤”的故事情节,“黛玉葬花”的情节”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那些对人物刻画比较详细的情节,学生大都比较轻视。因此,虽然学生对《红楼梦》阅读比较投入,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是阅读效果却不理想。
2带领学生脱离阅读误区的方案
2.1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去实施阅读
在教材中每篇文章的阅读后面都附有,阅读引读,讨论,分析等等,对阅读本文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主要是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实施把握。这就要求,在学生阅读前,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去实施阅读,要指导学生注重看文章的引读,讨论、练习部分,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施阅读。
2.2引导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
课内文章是学生实施阅读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融会贯通,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课文为本,促进中学生对课内学习方法的把握。
一般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作品,文章中都会涉及许多精华段落和句子,老师一定要注重这些段落、句子的把握,引导中学生对这些句子实施精读,要让中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注,仔细读懂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语调,渐渐的培养中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比如:在《海燕》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对“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两段话,仔细的阅读,分析出两段话之间的异同点,讨论下“高傲的、黑色的”这几个形容词的意义所在,并告诉学生对这几句话进行背诵。这样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阅读道路。
2.3让学生感受下阅读的喜悦
在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才会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阅读的成绩感,让学生怀着这种心情更好的去深入阅读。
总体来说,在中学生阅读当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阅读的情景,激发中学生的阅读欲望,引领学生用心去阅读。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中学生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把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让阅读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主编.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郭思乐主编.谛听教育的春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万平. 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J]. 教学研究,2012
关键字:品读;兴趣;方法;自主;情感
在语文阅读当中,学生经过阅读不但要得到知识性信息,还要真正感受出文章中包含的语感、情感。对于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传授的方法来获取,然而一些情感方面的东西,我们必须依靠亲身体验来完成。所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增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更好的感受语感与情感。
1目前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误区
1.1 过分的追求阅读的速度
过分的追求阅读的速度,是很多的学生犯的一个毛病,他们总是期望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进而提升语文能力,能够真正的实现学有所用。因此就会出现部分学生,犹如清代的书生阅读“八股文”那样,拿着类似《中学生作文精华》的书生硬的阅读着,不论文章的意义何在,长时间的揣摩着,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完全的忽视着。进入此种阅读误区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来,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只有故事情节,没有突出人物重点。而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文中罗列了太多常见的例证。
学生的这种阅读误区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的揠苗助长。很多的学生把在书中阅读到的“精华”,或者把别人的佳作,拿来模仿,其效果只是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写出来的作文会漏洞百出。
1.2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太过放任
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过分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对其一般采取放任的态度,不注重对学生的详细指导,学生仅仅依靠自己的兴趣去阅读书籍,时间长了,一定会造成学生只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极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中学时期,还有很多方面不够成熟,例如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等,例如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古典诗词,除了古诗词之外不愿意去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还有的学生对文言散文作品比较感兴趣,完全忽视了对现代文的阅读;有的学生对港台及内地的文章比较感兴趣,长期的阅读这方面的文章,学生就会感受到文章不华丽、不柔情、不浪漫等等。
作者针对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抽查,作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的读书笔记中都是抄写的古典诗词,有的学生的读书笔记全是华丽的句子,还有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记载了一些怪癖的词句。
学生以如此形式开展课外阅读,单单在课堂测试中,这些问题就会凸现出来。例如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感觉文言语段的阅读很顺利,但是对于现代文语段的阅读掌握却很难;通常写起记叙文感觉很流畅,但是对于议论文的书写却感觉很难等等。
1.3学生对离奇文章的偏爱
人们通常都会有“涉奇”的心理,特别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阅历还不够,求知欲比较强,“涉奇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详细体现在:在课外阅读当中,有很多的学生對离奇的文章比较好奇。例如在阅读长篇小说的时候,许多的学生对离奇的情节比较注重;在阅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章,对许多的奇谈怪论比较有吸引力。
作者曾经对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实验,在暑假期间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楼梦》,学生开学之后,给学生留几个问题:例如,有许多的人这样是袭人是主子的奴才,也是奴才的主子。你觉得这个说法对不?文中的贾宝玉对吟诗、题对、制艺(应试作文)三项,他比较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例举薛宝钗身上有什么优点?贾蓉和“红楼二尤”是什么关系?王熙凤身上有什么优点与缺点?林黛玉最终怎么死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答案大都不知道,但是后面几个问题,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作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后面的问题涉及的故事情节比较离奇,比如说“红楼二尤”的故事情节,“黛玉葬花”的情节”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那些对人物刻画比较详细的情节,学生大都比较轻视。因此,虽然学生对《红楼梦》阅读比较投入,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是阅读效果却不理想。
2带领学生脱离阅读误区的方案
2.1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去实施阅读
在教材中每篇文章的阅读后面都附有,阅读引读,讨论,分析等等,对阅读本文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主要是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实施把握。这就要求,在学生阅读前,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去实施阅读,要指导学生注重看文章的引读,讨论、练习部分,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施阅读。
2.2引导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
课内文章是学生实施阅读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融会贯通,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课文为本,促进中学生对课内学习方法的把握。
一般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作品,文章中都会涉及许多精华段落和句子,老师一定要注重这些段落、句子的把握,引导中学生对这些句子实施精读,要让中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注,仔细读懂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语调,渐渐的培养中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比如:在《海燕》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对“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两段话,仔细的阅读,分析出两段话之间的异同点,讨论下“高傲的、黑色的”这几个形容词的意义所在,并告诉学生对这几句话进行背诵。这样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阅读道路。
2.3让学生感受下阅读的喜悦
在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才会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阅读的成绩感,让学生怀着这种心情更好的去深入阅读。
总体来说,在中学生阅读当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阅读的情景,激发中学生的阅读欲望,引领学生用心去阅读。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中学生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把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让阅读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主编.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郭思乐主编.谛听教育的春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万平. 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J]. 教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