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发声是一个综合艺术,是气息和腔体联合工作,协调配合的有效过程。歌唱发声练习要有目的和要求,要针对性展开腔体、呼吸、咬字吐字等技巧训练。
关键字:声乐;歌唱;技巧
每个人都喜欢音乐,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表达我们的欢乐与悲伤,可以陶冶情操。有人也喜欢歌唱,但是歌唱也是需要技巧的,一味的大声喊叫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伤害,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声带有影响。所以需要技巧来帮我们圆一个歌唱之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歌唱之“器”就是如何有效调动自己的发声器官,有效组织声音。根据这个问题谈谈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
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培养成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练声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我们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要求
在歌唱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那么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
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有显著效果。柯威介绍说:“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威尔认为,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大声的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采用“微声”唱法,训练出很多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不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难度相当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二、歌唱技巧练习的具体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歌唱,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注意歌唱中的问题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没放下、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歌唱中共鸣的训练
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咬字吐字
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中国传统戏曲有“京韵十三辙”的训练方法,对于我们歌唱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5、注意音准节奏的训练
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歌唱站姿
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歌唱站姿要抬头挺胸,胸廓和肋骨要完全打开,同时胸口放松,挺拔而有力。
结语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曾经总结演唱技巧为:“头顶虚空,两肩轻松,气沉丹田,全靠要转”。这十六字的口诀中即包括了发声共鸣腔体的使用,又有气息的控制与调节;既是技术,又是理念。用混声进行训练和歌唱混声是指歌唱时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运用所产生的声音。在我国民族唱法中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指头声)这两个名词,混声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应用混声练习歌唱能声区统一,声音流畅,并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歌唱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歌曲,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目的。
总的说来,歌唱是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的协同运动,四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只有将四个环节辩证统一地处理好,才能拥有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唱中真实的情感!
作者简介: 丁剑勇,男,(1978--)甘肃省天水人。陕西省宝鸡市姜城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
关键字:声乐;歌唱;技巧
每个人都喜欢音乐,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表达我们的欢乐与悲伤,可以陶冶情操。有人也喜欢歌唱,但是歌唱也是需要技巧的,一味的大声喊叫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伤害,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声带有影响。所以需要技巧来帮我们圆一个歌唱之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歌唱之“器”就是如何有效调动自己的发声器官,有效组织声音。根据这个问题谈谈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
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培养成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练声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我们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要求
在歌唱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那么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
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有显著效果。柯威介绍说:“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威尔认为,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大声的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采用“微声”唱法,训练出很多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不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难度相当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二、歌唱技巧练习的具体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歌唱,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注意歌唱中的问题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没放下、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歌唱中共鸣的训练
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咬字吐字
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中国传统戏曲有“京韵十三辙”的训练方法,对于我们歌唱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5、注意音准节奏的训练
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歌唱站姿
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歌唱站姿要抬头挺胸,胸廓和肋骨要完全打开,同时胸口放松,挺拔而有力。
结语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曾经总结演唱技巧为:“头顶虚空,两肩轻松,气沉丹田,全靠要转”。这十六字的口诀中即包括了发声共鸣腔体的使用,又有气息的控制与调节;既是技术,又是理念。用混声进行训练和歌唱混声是指歌唱时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运用所产生的声音。在我国民族唱法中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指头声)这两个名词,混声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应用混声练习歌唱能声区统一,声音流畅,并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歌唱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歌曲,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目的。
总的说来,歌唱是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的协同运动,四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只有将四个环节辩证统一地处理好,才能拥有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唱中真实的情感!
作者简介: 丁剑勇,男,(1978--)甘肃省天水人。陕西省宝鸡市姜城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