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舞蹈演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是面临压力最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其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冷漠待人、厌恶训练、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常常会感到无助与无所事事等。它不仅影响个人,也直接影响舞蹈事业的发展。因此,分析舞蹈演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和提出缓解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界定
(一)专业舞蹈演员的定义
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对现实和自然的体验和模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是受生命内在驱动而产生的肢体语言。舞蹈经常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夏商开始,统治阶级追求骄奢、狂放的享乐生活,“奴隶女乐”出现。从东周以后,女乐舞蹈已经形成较为鲜明而统一的美感形式;舞蹈与其他艺术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象和审美风范。
2.专业舞蹈演员的界定
专业舞蹈演员是熟练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艺术类人才,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是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演出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舞蹈演员是指按照技能、实践、理论基础的专业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出来的能够表演、能够创编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界定
舞蹈表演工作倦怠是指舞蹈演员在排练和表演中不能顺利应对舞蹈排练课程和表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舞蹈演员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低效能感和感觉枯竭感。其中,情感耗竭表现为舞蹈演员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舞蹈热情丧失,属于舞蹈排练工作倦怠的压力维度;去个性化又被称“人格解体”,表现为舞蹈演员感受到对舞蹈排练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排练工作中对排练表现出消极、冷淡的态度,属于舞蹈排练工作倦怠的人与表演关系维度;低效能感表现为舞蹈演员在工作中对自己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时常感到无法胜任舞蹈表演工作,从而在舞蹈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去付出努力,属于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评价维度;舞蹈演员感觉枯竭感主要表现在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和更新,觉得自己难以寻找舞蹈感觉,情感被掏空,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这属于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认知维度。
二、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人格因素
工作倦怠的三个倦怠维度都与低自尊有关。舞蹈演员自尊的缺乏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数密切相关。自我实现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舞蹈演员更有可能体验到倦怠,例如,舞蹈演员从未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练功房排练或者永远都是伴舞的角色,产生郁闷、易怒等情绪。
外控的人因为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強有力的他人或机遇,所以比内控的人更多地体验到倦怠。那些外控的对自己身体怀有监督主义观念的舞蹈演员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格解体和更强烈的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
(二)社会支持对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社会支持在工作环境中很自然地发挥作用,舞蹈演员运用社会支持来调整自己的职业世界,间接地降低和减少倦怠症状。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倦怠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社会支持调节着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应激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低,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具体表现情绪低落、待人冷漠、厌恶训练、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常感到无助与无所事事等,社会支持高,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弱,在不断的舞台表演实践中,舞蹈演员时刻保持着舞蹈的激情。
(三)知识结构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知识结构主要分为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舞蹈演员是否熟悉、了解理论知识,掌握主要表演意识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常识,都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产生一定影响。
专业舞蹈演员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系统学习和掌握舞蹈表演学理论专业技能训练并以优秀成绩毕业,掌握主要舞蹈表演的技能,并能够熟练地刻画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产生一定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没有熟悉掌握舞蹈自专业知识的舞蹈演员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弱。
(四)受伤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舞蹈演员不可避免地会受伤,急性受伤如突发性扭伤或肌肉拉伤会偶尔出现。前一秒还在跳舞,后一秒已经倒地。慢性毛病如肩膀拉伤是从一次次受伤积累而成的。舞蹈受伤几乎是舞蹈演员的家常便饭。
虽然当今快节奏、强竞争的舞蹈界已经踏入预防受伤的阶段,但是受伤依然伴随着舞蹈演员,伤痛种类繁多,某些伤在舞蹈演员身上发生概率远大于普通人。专业舞蹈演员因受伤不能参与排练演出和训练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舞蹈演员能否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与其能否正确应对工作倦怠不可分割。
三、舞蹈演员应对工作倦怠的方法
(一)培养积极自信的人格特质
舞蹈演员要建立健全积极心理防御;积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正确看待舞蹈工作作倦怠的存在;增加信心和勇气;建立积极社交能力,发展人际关系。
(二)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舞蹈演员专业能力较强,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了解本专业新的技术技巧与发展动态,善于把握本专业各种体裁作品的表演风格。
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强的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外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脉搏,具有较扎实的艺术学、舞蹈表演学理论知识和必备的舞蹈学、音乐学、美学知识,掌握主要表演意识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常识。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要将形象美与内容美完美结合,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表演能力。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舞蹈表演、创编等方面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程度,并不断进行舞台表演实践,获得较强的专业艺术实践能力,使舞蹈演员体会到舞蹈的快乐和表演中的成就感,不断进行自我肯定。
(三)倡导社会支持舞蹈表演事业的发展
从来源上看,社会支持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等。家庭成员应支持舞蹈演员的工作,并给予肯定,朋友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舞蹈演员在排练中排解工作倦怠。从形式上看,社会支持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支持舞蹈演员;情感支持指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对舞蹈演员给予支持和肯定。
(四)提高舞蹈演员自我保护意识和伤后恢复意识
舞蹈团体应提供如何减少受伤的交叉培训、季前检查和知识讲座,同时还应研发无痛的训练体系并广泛应用,排练中应科学训练、有度训练。演出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专业舞蹈演员因受伤不能参与排练演出和训练,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舞蹈演员要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治疗。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状况,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细化到专业舞蹈演员,力求真实地反映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的现状,通过对专业舞蹈演员的整体评价,分析影响因素,认识其危害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这不仅有助于预防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也为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实施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以维护和促进专业舞蹈演员的心理和行为健康,保证专业舞蹈演员完成演出、排练任务,提升舞蹈表演水平。这样可以为高校科学、有效地培养舞蹈表演专业人才,防止工作倦怠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祁三菊(1990-),女,藏族,甘肃甘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舞蹈理论与教学。
一、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界定
(一)专业舞蹈演员的定义
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对现实和自然的体验和模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是受生命内在驱动而产生的肢体语言。舞蹈经常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夏商开始,统治阶级追求骄奢、狂放的享乐生活,“奴隶女乐”出现。从东周以后,女乐舞蹈已经形成较为鲜明而统一的美感形式;舞蹈与其他艺术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象和审美风范。
2.专业舞蹈演员的界定
专业舞蹈演员是熟练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艺术类人才,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是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演出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舞蹈演员是指按照技能、实践、理论基础的专业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出来的能够表演、能够创编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界定
舞蹈表演工作倦怠是指舞蹈演员在排练和表演中不能顺利应对舞蹈排练课程和表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舞蹈演员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低效能感和感觉枯竭感。其中,情感耗竭表现为舞蹈演员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舞蹈热情丧失,属于舞蹈排练工作倦怠的压力维度;去个性化又被称“人格解体”,表现为舞蹈演员感受到对舞蹈排练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排练工作中对排练表现出消极、冷淡的态度,属于舞蹈排练工作倦怠的人与表演关系维度;低效能感表现为舞蹈演员在工作中对自己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时常感到无法胜任舞蹈表演工作,从而在舞蹈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去付出努力,属于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评价维度;舞蹈演员感觉枯竭感主要表现在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和更新,觉得自己难以寻找舞蹈感觉,情感被掏空,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这属于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认知维度。
二、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人格因素
工作倦怠的三个倦怠维度都与低自尊有关。舞蹈演员自尊的缺乏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数密切相关。自我实现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舞蹈演员更有可能体验到倦怠,例如,舞蹈演员从未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练功房排练或者永远都是伴舞的角色,产生郁闷、易怒等情绪。
外控的人因为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強有力的他人或机遇,所以比内控的人更多地体验到倦怠。那些外控的对自己身体怀有监督主义观念的舞蹈演员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格解体和更强烈的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
(二)社会支持对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社会支持在工作环境中很自然地发挥作用,舞蹈演员运用社会支持来调整自己的职业世界,间接地降低和减少倦怠症状。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倦怠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社会支持调节着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应激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低,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具体表现情绪低落、待人冷漠、厌恶训练、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常感到无助与无所事事等,社会支持高,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弱,在不断的舞台表演实践中,舞蹈演员时刻保持着舞蹈的激情。
(三)知识结构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知识结构主要分为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舞蹈演员是否熟悉、了解理论知识,掌握主要表演意识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常识,都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产生一定影响。
专业舞蹈演员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系统学习和掌握舞蹈表演学理论专业技能训练并以优秀成绩毕业,掌握主要舞蹈表演的技能,并能够熟练地刻画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产生一定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没有熟悉掌握舞蹈自专业知识的舞蹈演员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弱。
(四)受伤对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舞蹈演员不可避免地会受伤,急性受伤如突发性扭伤或肌肉拉伤会偶尔出现。前一秒还在跳舞,后一秒已经倒地。慢性毛病如肩膀拉伤是从一次次受伤积累而成的。舞蹈受伤几乎是舞蹈演员的家常便饭。
虽然当今快节奏、强竞争的舞蹈界已经踏入预防受伤的阶段,但是受伤依然伴随着舞蹈演员,伤痛种类繁多,某些伤在舞蹈演员身上发生概率远大于普通人。专业舞蹈演员因受伤不能参与排练演出和训练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舞蹈演员能否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与其能否正确应对工作倦怠不可分割。
三、舞蹈演员应对工作倦怠的方法
(一)培养积极自信的人格特质
舞蹈演员要建立健全积极心理防御;积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正确看待舞蹈工作作倦怠的存在;增加信心和勇气;建立积极社交能力,发展人际关系。
(二)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舞蹈演员专业能力较强,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了解本专业新的技术技巧与发展动态,善于把握本专业各种体裁作品的表演风格。
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强的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外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脉搏,具有较扎实的艺术学、舞蹈表演学理论知识和必备的舞蹈学、音乐学、美学知识,掌握主要表演意识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常识。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要将形象美与内容美完美结合,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表演能力。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舞蹈表演、创编等方面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程度,并不断进行舞台表演实践,获得较强的专业艺术实践能力,使舞蹈演员体会到舞蹈的快乐和表演中的成就感,不断进行自我肯定。
(三)倡导社会支持舞蹈表演事业的发展
从来源上看,社会支持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等。家庭成员应支持舞蹈演员的工作,并给予肯定,朋友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舞蹈演员在排练中排解工作倦怠。从形式上看,社会支持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支持舞蹈演员;情感支持指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对舞蹈演员给予支持和肯定。
(四)提高舞蹈演员自我保护意识和伤后恢复意识
舞蹈团体应提供如何减少受伤的交叉培训、季前检查和知识讲座,同时还应研发无痛的训练体系并广泛应用,排练中应科学训练、有度训练。演出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专业舞蹈演员因受伤不能参与排练演出和训练,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舞蹈演员要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治疗。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状况,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细化到专业舞蹈演员,力求真实地反映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的现状,通过对专业舞蹈演员的整体评价,分析影响因素,认识其危害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这不仅有助于预防舞蹈演员排练工作倦怠,也为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实施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以维护和促进专业舞蹈演员的心理和行为健康,保证专业舞蹈演员完成演出、排练任务,提升舞蹈表演水平。这样可以为高校科学、有效地培养舞蹈表演专业人才,防止工作倦怠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祁三菊(1990-),女,藏族,甘肃甘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舞蹈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