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摸清我乡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基本情况,为党委、政府制定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加快我乡乡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深入我乡各校、各村和少数民族家庭,对进一步提高我乡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形成《淤泥彝族乡少数民族社区师生语言使用调研报告》。
一、我乡人口及地理分布概况
我乡地处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东邻保基乡,南通羊场乡,西接鸡场坪乡、松河乡,北依普古乡。国土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95亩,人均耕地1亩。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组,8217户28173人,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汉族、苗族、布依族等8个民族。平均海拔高度约1780米,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达河1360米,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22820人,占总人口81%。彝族人口17185人,占少数民族的61%。按年龄结构划分:0—6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287人,7—12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538人,13—15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345人,16—18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458人,19—24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265人,25—50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4569人,51岁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数8711人。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淤泥乡的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的地区。
二、我乡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教育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也是提高人们文化技术水平的主要措施。我乡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边远自然村寨,因诸多因素,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相对落后。2010年,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分为:小学1671名,初中1510名,高中(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内)556名,大专49名,本科21名。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毛入学率分别是:小学99.6%,初中104.31%(含流入人口少数民族学生),高中25.7%,大专7%,本科0.4%。人均受教育年限8.5年,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7年。10年前拥有电视机的家庭6.5%,通过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住房改造、通电线路、人畜饮水、通讯设备等。
加之淤泥乡是盘县的主要产煤乡之一,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乡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比例100%。2010年,全乡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少数民族人数9968人,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年龄35岁左右,男性较多,占该年龄段人口比例为85%,他们的小孩70%都是留在家中,让年迈体弱的父母在家领管,这些老人在家都是用本民族语言同小孩交流,因此到入学年龄时到学校,基本不通汉语,更不用说普通话了,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在我乡的学前班和一年级就只好用“双语”教学,在我乡的8所小学和1所中心幼儿园的教师都会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但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他们都是本民族,了解本民族语言,在教学中应用彝族语言、普通话混合教学,整个小学阶段,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还不能流利的用汉语表达,直到初中毕业也写不出一篇基本通顺的文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部分人虽然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从事采煤、饮食业、运输业、搬运、包装、加工、修理、建筑、回收废旧等行业。年人均收入2200元,他们通过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学到一定的技能和致富的本领,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不仅没有减少家庭中种植、养殖业的收入,反而增加收入。其原因之一是合理安排闲散劳动力,做到家中农活,外出务工两不务,有钱弥补种植业,养殖业投入不足的缺陷,解决投资经费难问题;其二,在养殖方面,扩大养殖家禽、家畜、猪等的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变传统养殖为科学养殖,即将粮食饲养变为饲料饲养,增加养殖投入,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出栏数量,从而增加养殖收入。
三、对影响我乡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原因分析
我乡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落后主要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造成,形成了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1)生存环境较差。我乡少数民族居住地地广人稀,大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深山区、石山区。许多民族村寨交通不便,有的村寨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还有部分村寨的交通也是“晴通雨阻”,处于人背马驮的落后运输方式。信息相对闭塞,既没有广播,也没有网络,书刊文报严重匮乏,信息不能及时到达。居住条件差,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闭塞的信息桎梏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
(2)生活习俗有待改进。因为所处环境偏远封闭,早期的苗族和彝族以村落为单位,其生活、习俗及其婚丧嫁娶社交等都是在相对封闭区域环境中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对提高民族人口素质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早期存在的近亲结婚,对人的身体素质影响严重,三代内血缘关系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少数民族母语社区发展及学校教育的对策建议
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变落后的传统习俗观念,通过抓好教育教学,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少数民族发展能力。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我乡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建立和实施“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工程” ,我乡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确保对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长。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在对涉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项目和资金安排。
(2)加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乡村干部和涉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工作,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取得农户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新局面。二是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民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纳入我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到高等院校、党校和发达地区培训锻炼。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输入力度。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培养和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工作实绩突出、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干部能享受到足够的培养锻炼机会,并实现到期提拔重用。四是出台鼓励性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创业,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基地的建设发展。六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乡土人才的培养。
(3)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生育质量,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的素质。农村人口生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后备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就要把好出生关。 一是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前提下,研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宣传材料,配备必要的宣传设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大力提倡晚婚晚育,鼓励民族通婚,杜绝近亲结婚。三是要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结合起来,保证生育质量,在一些地方要有针对性培养民族医生,促进医患沟通,避免因民族习俗和语言不同导致误诊和贻误病情。
(4)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步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一是优先发展以交通、通讯为主的信息流基础设施,改变交通闭塞、信息闭塞的现状,打破封闭,促进开放,改变落后的思想。 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搞好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三是加强民族地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寨规划、“五改一加强”、庭院绿化美化等方式,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把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促进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通,增进健康文明的民族文化交流。
总之,要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一是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招商引资,带动一方经济速度发展;二是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后继人才;三是严格控制计划生育,禁止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四是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步伐。使农村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收稿日期:2012—04—24
一、我乡人口及地理分布概况
我乡地处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东邻保基乡,南通羊场乡,西接鸡场坪乡、松河乡,北依普古乡。国土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95亩,人均耕地1亩。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组,8217户28173人,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汉族、苗族、布依族等8个民族。平均海拔高度约1780米,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达河1360米,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22820人,占总人口81%。彝族人口17185人,占少数民族的61%。按年龄结构划分:0—6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287人,7—12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538人,13—15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345人,16—18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458人,19—24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265人,25—50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4569人,51岁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数8711人。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淤泥乡的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的地区。
二、我乡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教育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也是提高人们文化技术水平的主要措施。我乡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边远自然村寨,因诸多因素,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相对落后。2010年,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分为:小学1671名,初中1510名,高中(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内)556名,大专49名,本科21名。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毛入学率分别是:小学99.6%,初中104.31%(含流入人口少数民族学生),高中25.7%,大专7%,本科0.4%。人均受教育年限8.5年,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7年。10年前拥有电视机的家庭6.5%,通过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住房改造、通电线路、人畜饮水、通讯设备等。
加之淤泥乡是盘县的主要产煤乡之一,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乡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比例100%。2010年,全乡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少数民族人数9968人,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年龄35岁左右,男性较多,占该年龄段人口比例为85%,他们的小孩70%都是留在家中,让年迈体弱的父母在家领管,这些老人在家都是用本民族语言同小孩交流,因此到入学年龄时到学校,基本不通汉语,更不用说普通话了,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在我乡的学前班和一年级就只好用“双语”教学,在我乡的8所小学和1所中心幼儿园的教师都会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但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他们都是本民族,了解本民族语言,在教学中应用彝族语言、普通话混合教学,整个小学阶段,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还不能流利的用汉语表达,直到初中毕业也写不出一篇基本通顺的文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部分人虽然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从事采煤、饮食业、运输业、搬运、包装、加工、修理、建筑、回收废旧等行业。年人均收入2200元,他们通过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学到一定的技能和致富的本领,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不仅没有减少家庭中种植、养殖业的收入,反而增加收入。其原因之一是合理安排闲散劳动力,做到家中农活,外出务工两不务,有钱弥补种植业,养殖业投入不足的缺陷,解决投资经费难问题;其二,在养殖方面,扩大养殖家禽、家畜、猪等的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变传统养殖为科学养殖,即将粮食饲养变为饲料饲养,增加养殖投入,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出栏数量,从而增加养殖收入。
三、对影响我乡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原因分析
我乡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落后主要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造成,形成了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1)生存环境较差。我乡少数民族居住地地广人稀,大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深山区、石山区。许多民族村寨交通不便,有的村寨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还有部分村寨的交通也是“晴通雨阻”,处于人背马驮的落后运输方式。信息相对闭塞,既没有广播,也没有网络,书刊文报严重匮乏,信息不能及时到达。居住条件差,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闭塞的信息桎梏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
(2)生活习俗有待改进。因为所处环境偏远封闭,早期的苗族和彝族以村落为单位,其生活、习俗及其婚丧嫁娶社交等都是在相对封闭区域环境中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对提高民族人口素质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早期存在的近亲结婚,对人的身体素质影响严重,三代内血缘关系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少数民族母语社区发展及学校教育的对策建议
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变落后的传统习俗观念,通过抓好教育教学,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少数民族发展能力。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我乡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建立和实施“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工程” ,我乡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确保对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长。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在对涉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项目和资金安排。
(2)加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乡村干部和涉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工作,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取得农户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新局面。二是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民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纳入我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到高等院校、党校和发达地区培训锻炼。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输入力度。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培养和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工作实绩突出、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干部能享受到足够的培养锻炼机会,并实现到期提拔重用。四是出台鼓励性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创业,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基地的建设发展。六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乡土人才的培养。
(3)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生育质量,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的素质。农村人口生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后备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就要把好出生关。 一是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前提下,研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宣传材料,配备必要的宣传设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大力提倡晚婚晚育,鼓励民族通婚,杜绝近亲结婚。三是要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结合起来,保证生育质量,在一些地方要有针对性培养民族医生,促进医患沟通,避免因民族习俗和语言不同导致误诊和贻误病情。
(4)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步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一是优先发展以交通、通讯为主的信息流基础设施,改变交通闭塞、信息闭塞的现状,打破封闭,促进开放,改变落后的思想。 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搞好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三是加强民族地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寨规划、“五改一加强”、庭院绿化美化等方式,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把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促进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通,增进健康文明的民族文化交流。
总之,要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一是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招商引资,带动一方经济速度发展;二是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后继人才;三是严格控制计划生育,禁止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四是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步伐。使农村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收稿日期: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