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它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的同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能进一步体现出其积极作用,必须要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加强科技伦理对科技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使科学技术活动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伦理危机;科技伦理
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认为应该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后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虽然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世界各国所共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通过科技伦理知识普及、教育、认识,不断深化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影响,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使人们的科技活动产生良好的结果。
1、科学技术活动所引发的伦理危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正日益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振兴对民族振兴与国家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世界范围内,掌握着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寻求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控制,产生了以科技为后盾的新霸权主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认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从而忽视了人文科学,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全社会范围内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出现了种种另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只不过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当事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于利益的不同思考和追求,才导致了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既可能为人类造福,又可能被用来从事邪恶事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是完全都依照人们的美好愿望来实现的。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要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的伦理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伦理
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这些表明对科学技术的评价不应只是对人的利益,它的评价还应有环境评价等。正是因为受到了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些事物及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必然王国”阶段,在运用科技手段对某些事物及其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只预期到好的结果,并没有设想到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1.2、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伦理
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伦理问题:
1)基因技术、生殖技术与伦理
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及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基因治疗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则是引起争议的领域。从历史上看,科学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极其深刻,故遗传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应该说是符合伦理道德的,重要的问题是取得社会的理解配合。首先是病人及其亲属的配合。因此,宣传基因治疗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同时建立并完善医疗法制与措施也是必要的。
2)网络技术与伦理
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也存在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电脑黑客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制造计算机病毒造成数据的丢失,系统的瘫痪或者闯入别人的计算机偷看别人的隐私。为了一己私利,使用科技手段造成对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损害。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
3)核生化技术与伦理
首先,“核冬天”是否可能的问题。核冬天,是设定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的核战争中,由于核弹的爆炸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数百亿吨尘埃和烟云把地球团团地笼罩起来,隔断阳光照射,引起内陆和海洋气温骤降,造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见天日的黑暗和极度严寒,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使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断,导致各种动物、植物的死亡和枯萎,其中也包括人类,地球将再现恐龙灭绝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核冬天”的理论推断。
其次,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核电站投资大,发电成本高(核子能量,是目前能量释放最高的,核电的电价,和火电相当,但站在国家的角度看。火电排放的烟也很污染环境,同时,核电的废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核电站成本低,受益大,因而可以大量投产,多多益善(核裂变中,核废料以及反应堆存在很大辐射,如果处理不好,危害比火电还大,只能作为补充,现在全世界都在减小核裂变电站的建造)。
最后,核军备竞赛的威胁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尤其是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001年12月,美国决定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12月17日,布什政府宣布美国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大幅增加国防军备预算,一些热点和敏感地区的中小国家也出于防御或争夺的需要而大力扩张军备,甚至开始核研究与核试验。
4)航天技术与太空伦理
首先,谁来为太空污染问题负责的问题。对太空进行污染的,除卫星本身外,还有卫星和火箭上的一些零部件、残余的燃料及火箭碎片等。另外,空间站上产生的各种垃圾也造成污染。克雷内尔教授说,这种污染将威胁到人类的各种空间开发活动。因为太空垃圾即使体积不大,但若与飞行中的卫星相撞,也会对卫星造成损坏。太空垃圾同时还会对空间站或太空舱中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太空资源的分配问题。如“太空条约”规定:只要遵循国际法及不私自将外太空据为已有,各国可以自由地使用外太空。据该条约,国家机器是唯一能遵守并强制实施条款的责任实体,这里面似乎隐含着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因为多年以来,国际间已经接受了这样的 法律原则:每个国家对其领土及领海的上空,应有主权,也就是说各国在其有主权处,可以自主决定其适用的法律与规范,排除其他国家和组织机构的权力行使。卫星直播时电波通过的空间是否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呢。为了避开卫星直播引起的主权问题,有人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全球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显然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可以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
最后,太空优势竞争引发的军事霸权问题。《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总统布什于2006年8月31日签署了一份新的“太空政策”该文件称,美国拒绝就任何可能会限制其进入或使用太空的协议进行谈判。俄罗斯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的新太空政策没直接说美国将在地球轨道上部署武器系统,但其含义已明确摆在那里。
2、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重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涌现及其产业化,将会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生产方式变革引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将是巨大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工作的价值目标和善恶标准,是建构社会主义科技伦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技伦理是对于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问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等的总和。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理性的科技伦理又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
2.2 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类。为全人类服务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对它的运用则是必须做出价值评价。科技伦理是有道德含义的规则系统。什么样的科技活动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应该做的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人们应该通过科技活动为人民、为人类造福,而不应利用科技去作恶。当这些规则系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公认的调整人们在科技活动中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自觉地按照这些行为规范去进行科学技术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的科技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既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科技伦理的重要内容。“和谐”是我国古代“仁”,“爱”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孔子讲“仁”;讲“泛爱众”,墨子讲“兼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这一传统的伦理思想引申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从对立走向交融的时代潮流中,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可以为我们寻求二者之问的合理平衡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科技伦理是科学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它要维护科学的利益,保护和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要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而不足危害人类。因此,促进科学与伦理之问的良性互动,寻求合理平衡,是科技伦理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它存在的重大理由。
3、科技伦理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尤其需要发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精神”。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科技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人们科技实践活动中只能起到倡导作用,它并没有强制性力量,如果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其规范、调整作用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仅靠行为人的自律是不行的,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把科技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
1)对于已经形成共识的科技伦理道德,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成熟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道德准则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规范,通过法律和规范的约束性来规范科技活动,避免科技活动超出道德的界线。如中国科学院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就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有利于正确科技道德观的形成。
2)对于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涉及伦理道德的行为,要根据已有的实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条律条令,使人们的科技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如网络技术、安乐死、转基因技术、克隆人技术等等,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防止这些先进科学技术走向反面。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家已经走到了前面,如荷兰已经通过了安乐死法,美国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这些法律条文的出现对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世界各国应立足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制定有关科技伦理道德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以伸张正义、遏制邪恶。例如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武器的研制和使用(战略核武器、激光武器、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等。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世界人民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规范。这些科学技术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此外,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加强科技干部队伍道德建设的最基础环节,是科技人员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引导科技道德观念不断更新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又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经指出: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面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庄严的道德责任,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伦理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不仅要运用科技手段从自然界中取得各种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有控制地利用自然,使自然界能够进行“再生产”,以维持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心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的利益,呵护大自然,就是维护人类的生活权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重视科技伦理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科技伦理精神树立人们正确的科技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一自然一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在凸显人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了道德主体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能动的和谐原则,要求我们在利用科技手段,对大自然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通过发展科技对自然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通过科学普及提高认识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同时,增强人的自我控制和理性思考能力;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实践证明这是实现人——环境——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的思想道德保证和途径。
同时也要通过人文学科、伦理宗教、社会舆论等诸多途径,逐渐祛除人性中的邪恶成分,增强其仁爱成分,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面对21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挑战中,理性的人类将高瞻远瞩,自觉建立起与21世纪高科技时代相适应的21世纪科技伦理观,通过科技道德的调控,实现对科技的“扬善抑恶”,使之朝着服务全人类、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伦理危机;科技伦理
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认为应该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后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虽然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世界各国所共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通过科技伦理知识普及、教育、认识,不断深化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影响,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使人们的科技活动产生良好的结果。
1、科学技术活动所引发的伦理危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正日益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振兴对民族振兴与国家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世界范围内,掌握着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寻求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控制,产生了以科技为后盾的新霸权主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认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从而忽视了人文科学,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全社会范围内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出现了种种另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只不过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当事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于利益的不同思考和追求,才导致了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既可能为人类造福,又可能被用来从事邪恶事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是完全都依照人们的美好愿望来实现的。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要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的伦理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伦理
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这些表明对科学技术的评价不应只是对人的利益,它的评价还应有环境评价等。正是因为受到了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些事物及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必然王国”阶段,在运用科技手段对某些事物及其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只预期到好的结果,并没有设想到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1.2、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伦理
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伦理问题:
1)基因技术、生殖技术与伦理
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及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基因治疗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则是引起争议的领域。从历史上看,科学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极其深刻,故遗传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应该说是符合伦理道德的,重要的问题是取得社会的理解配合。首先是病人及其亲属的配合。因此,宣传基因治疗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同时建立并完善医疗法制与措施也是必要的。
2)网络技术与伦理
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也存在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电脑黑客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制造计算机病毒造成数据的丢失,系统的瘫痪或者闯入别人的计算机偷看别人的隐私。为了一己私利,使用科技手段造成对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损害。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
3)核生化技术与伦理
首先,“核冬天”是否可能的问题。核冬天,是设定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的核战争中,由于核弹的爆炸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数百亿吨尘埃和烟云把地球团团地笼罩起来,隔断阳光照射,引起内陆和海洋气温骤降,造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见天日的黑暗和极度严寒,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使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断,导致各种动物、植物的死亡和枯萎,其中也包括人类,地球将再现恐龙灭绝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核冬天”的理论推断。
其次,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核电站投资大,发电成本高(核子能量,是目前能量释放最高的,核电的电价,和火电相当,但站在国家的角度看。火电排放的烟也很污染环境,同时,核电的废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核电站成本低,受益大,因而可以大量投产,多多益善(核裂变中,核废料以及反应堆存在很大辐射,如果处理不好,危害比火电还大,只能作为补充,现在全世界都在减小核裂变电站的建造)。
最后,核军备竞赛的威胁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尤其是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001年12月,美国决定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12月17日,布什政府宣布美国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大幅增加国防军备预算,一些热点和敏感地区的中小国家也出于防御或争夺的需要而大力扩张军备,甚至开始核研究与核试验。
4)航天技术与太空伦理
首先,谁来为太空污染问题负责的问题。对太空进行污染的,除卫星本身外,还有卫星和火箭上的一些零部件、残余的燃料及火箭碎片等。另外,空间站上产生的各种垃圾也造成污染。克雷内尔教授说,这种污染将威胁到人类的各种空间开发活动。因为太空垃圾即使体积不大,但若与飞行中的卫星相撞,也会对卫星造成损坏。太空垃圾同时还会对空间站或太空舱中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太空资源的分配问题。如“太空条约”规定:只要遵循国际法及不私自将外太空据为已有,各国可以自由地使用外太空。据该条约,国家机器是唯一能遵守并强制实施条款的责任实体,这里面似乎隐含着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因为多年以来,国际间已经接受了这样的 法律原则:每个国家对其领土及领海的上空,应有主权,也就是说各国在其有主权处,可以自主决定其适用的法律与规范,排除其他国家和组织机构的权力行使。卫星直播时电波通过的空间是否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呢。为了避开卫星直播引起的主权问题,有人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全球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显然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可以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
最后,太空优势竞争引发的军事霸权问题。《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总统布什于2006年8月31日签署了一份新的“太空政策”该文件称,美国拒绝就任何可能会限制其进入或使用太空的协议进行谈判。俄罗斯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的新太空政策没直接说美国将在地球轨道上部署武器系统,但其含义已明确摆在那里。
2、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重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涌现及其产业化,将会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生产方式变革引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将是巨大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工作的价值目标和善恶标准,是建构社会主义科技伦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技伦理是对于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问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等的总和。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理性的科技伦理又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
2.2 科技伦理参与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类。为全人类服务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对它的运用则是必须做出价值评价。科技伦理是有道德含义的规则系统。什么样的科技活动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应该做的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人们应该通过科技活动为人民、为人类造福,而不应利用科技去作恶。当这些规则系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公认的调整人们在科技活动中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自觉地按照这些行为规范去进行科学技术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的科技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既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科技伦理的重要内容。“和谐”是我国古代“仁”,“爱”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孔子讲“仁”;讲“泛爱众”,墨子讲“兼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这一传统的伦理思想引申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从对立走向交融的时代潮流中,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可以为我们寻求二者之问的合理平衡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科技伦理是科学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它要维护科学的利益,保护和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要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而不足危害人类。因此,促进科学与伦理之问的良性互动,寻求合理平衡,是科技伦理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它存在的重大理由。
3、科技伦理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尤其需要发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精神”。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科技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人们科技实践活动中只能起到倡导作用,它并没有强制性力量,如果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其规范、调整作用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仅靠行为人的自律是不行的,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把科技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
1)对于已经形成共识的科技伦理道德,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成熟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道德准则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规范,通过法律和规范的约束性来规范科技活动,避免科技活动超出道德的界线。如中国科学院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就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有利于正确科技道德观的形成。
2)对于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涉及伦理道德的行为,要根据已有的实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条律条令,使人们的科技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如网络技术、安乐死、转基因技术、克隆人技术等等,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防止这些先进科学技术走向反面。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家已经走到了前面,如荷兰已经通过了安乐死法,美国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这些法律条文的出现对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世界各国应立足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制定有关科技伦理道德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以伸张正义、遏制邪恶。例如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武器的研制和使用(战略核武器、激光武器、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等。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世界人民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规范。这些科学技术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此外,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加强科技干部队伍道德建设的最基础环节,是科技人员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引导科技道德观念不断更新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又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经指出: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面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庄严的道德责任,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伦理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不仅要运用科技手段从自然界中取得各种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有控制地利用自然,使自然界能够进行“再生产”,以维持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心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的利益,呵护大自然,就是维护人类的生活权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重视科技伦理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科技伦理精神树立人们正确的科技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一自然一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在凸显人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了道德主体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能动的和谐原则,要求我们在利用科技手段,对大自然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通过发展科技对自然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通过科学普及提高认识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同时,增强人的自我控制和理性思考能力;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实践证明这是实现人——环境——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的思想道德保证和途径。
同时也要通过人文学科、伦理宗教、社会舆论等诸多途径,逐渐祛除人性中的邪恶成分,增强其仁爱成分,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面对21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挑战中,理性的人类将高瞻远瞩,自觉建立起与21世纪高科技时代相适应的21世纪科技伦理观,通过科技道德的调控,实现对科技的“扬善抑恶”,使之朝着服务全人类、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