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医院管理年工作的开展及进一步实施、完善,就是要加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经过管理年对检验科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不断落实、强化,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检查、督察、指导,使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逐条逐项进一步完善并建立了一系列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关键词】 管理年;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3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4-02
  
  “管理年”就是为了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认为,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1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对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因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各检测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实验要求,质量溯源,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得到临床和患者的信赖与认可,将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使质量形成的各要素(直接的和间接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检验科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准确可靠。
  2 质量体系构成
  2.1 组织结构:首先成立质控小组,使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根据检验科所有从事对质量控制工作有影响的人员确定其责任、权限关系,把质量控制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一个岗位职责范围)。
  2.2 文件化程序:检验科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程序式管理标准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程序性文件是检验科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明确规定某一程序化文件对应的工作由哪个部门去做、谁做、怎样做,使用何种设备,需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等。文件化程序分质量体系文件(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职责等)和技术性文件(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试剂使用、仪器使用保养等)。在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不要照搬其他检验科文件,必须能客观反应出本科室的现实和整体素质,要使全体人员明白和了解,并对检验科人员起到有约束能力的作用。
  2.3 操作过程:医学检验报告全过程分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医生能否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项目申请检测。第二是标本在采集、保存、运送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些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凝血因子、血糖、血钙等测定。如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就已经存在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人员素质、仪器效准、方法选择、试剂匹配、实验环境等方面因素,这些都要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发出,临床医生能合理地分析报告,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检验科经常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因此,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相关过程都将影响最终结果,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3 质量管理
  3.1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所选择的质控物质量一定要过关,并且做好每日室内质控工作,同时参加全国权威机构举办的临床室间质控活动,并且所有参加的项目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体系并进行严格实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是两个重要环节,它控制着从接受标本到获得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高质量实验操作的必要措施。检验科向医生和患者提供的所有临床检测项目都应有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工作来把关。
  3.2 科室人员要求:参与临床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医疗卫生权威机构颁发的相应专业人员上岗证书,定期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知识学习,各种操作的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要培养检验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3 仪器设备管理: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审批的,持有正式械字批号。在使用仪器前,所有的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掌握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合格者才可进行临床标本的检测。仪器的使用、保养、记录必须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仪器的使用要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
  3.4 试剂管理:用于临床检验的试剂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持有试药字批号。对所有购置的试剂要先在本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做好实验记录,在保证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做好的前提下,再运用于实验室各项检测工作。同时对试剂、质控物、标准品要进行定期检查、更换,保证试剂的储存条件。不使用失效、过期或变质污染的试剂,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质量。
  4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中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真实的要素,是信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离开了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信息管理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是记载实验操作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详细记录,是一种客观、真实、可证实实验室质量的依据,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需要控制的质量记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记录,包括审核报告、质量培训、业务考核等,另一类与实验有关的记录,包括所有的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失控记录、效准记录以及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效准或检测人员的标识。检验人员只有不断强化质量控制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将检验科质量控制作为日常首要工作,使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充分发挥科室人员的工作潜力,求生存、图发展、争一流、上水平来不断满足检验事业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需求。只有从根本上重视质量,为临床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循征资料,不断提高全科整体质量水平,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真正做到患者第一,服务第一,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人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临床应用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5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维脑路通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为15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2011年5月-6月对临淄区驻地27所中学卫生学进行调查。结果:城区有两所中学教室人均面积不合格。结论:各校(园)要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卫生标准要求,规范化管理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学校卫生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4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20-01    危重病人的抢救,离不开呼吸机,而呼吸机管路污染是造成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管路清洗不干净会引起交叉感染,以前呼吸机管路都是由临床护士手工清洗,悬挂自然晾干,这样清洗出来的管路即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也增加了医院交叉感染的机率。自2009年以来我院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管路,收
期刊
【关键词】门诊;导医;工作素质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50-01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第一个窗口,也是病人就诊的第一站,绝大多数病人来院就诊,因为对医院环境、就诊程序、病情治疗等过程不了解,都会产生焦虑情绪,有时甚至不知所措。此时,导医护士应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每一位就诊病人都要察颜观色,用机智、敏锐的眼光从病人身上获得
期刊
【摘要】左旋多巴制剂(L-Dopa)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品,但是它所具有的副作用往往令人爱恨交加。然而运用中西医结合“交替疗法”能够实现对它的有效替代,降低了它的副作用,从而丰富了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改善了帕金森病人的病情,延长了他们的生命,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医学前景。  【关键词】交替疗法;帕金森病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 Therapy of Alter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CT对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危新生儿头颅的CT表现。结果:发现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CT征像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脑缺血缺氧性损害、新生儿败血症等,还有部位高危新生儿CT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应用CT检查对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时诊断,以便及早处理很有帮助。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03月至2009年03月共16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经工作通道置入球囊扩张后,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4ml~6ml不等。结果: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同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ELISA检验HBsAg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对标本溶血的研究,了解溶血产生的原因、溶血对HBsAg检测的影响、溶血影响ELISA检测HBsAg的机理以及溶血标本的防范措施。结果:标本溶血对我们检验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溶血ELISA;HBsAg  【中图分类号】R796【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腹痛患儿的超声检查中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85例。8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将肿大的淋巴结的声像图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的诊断中起指导作用,是临床进行诊断的必要及首选检查手段。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110例发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药物种类以及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氟罗沙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