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多元化发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特殊儿童需要并且必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走向社区,融入社会,以促进终身发展。社区支持服务体系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社区支持服务总体状况还有待提升。社区中无障碍设施需加强管理,以物尽其用;居民对特殊儿童的态度需加强引导,给予包容和帮助;建设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使之更科学有效的帮助特殊儿童。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思想,根据我国国情,推出的为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的教育决策。根据2013年我国残疾人监测显示:残疾人中58.1%从不参与社区文化生活,34.6%很少参与,仅7.3%经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帮助特殊儿童发展自身能力、承担起有意义的社会角色、促进社会融合,是家庭和睦、社区安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特殊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H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社区支持服务现状展开调查,反思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及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当下约40%的社区能够为特殊儿童设置专门的部门,及时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定期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发挥专业部门优势,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较大的帮助。进一步了解得知,该市各社区基本上设有残疾人保障部门,但不少居民较少的关注到残疾人权益保障部门,另外因社区经费及人员专业限制,导致了大部分的社区未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或残疾人活动,以致社区对特殊人士的帮助、关怀缺失。
(二)社区中无障碍设施支持现状
社区中无障碍设施支持情况主要从无障碍设施的配给、使用、维护情况以及无障碍设施对残疾儿童的帮助四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社区缺少无障碍设施,但无障碍设施确实普遍存在,如盲道、无障碍电梯等,但不少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正因为居民意识不强、社区缺少完善的建设规划,以致无障碍设施无法展现其功效,难以为特殊儿童正常生活提供保障与帮助。
(三)社区成员的支持情况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16.7%的居民能够较多的对特殊儿童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39.3%的居民能够偶尔对特殊儿童保持友好态度,另44.0%的居民持不友好态度。另仅12%的居民表示自己愿意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支持与帮助,49.3%的居民表示自己不情愿为特殊儿童做义务劳动。由此可见,居民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有偏差,社区居民支持情况不是很乐观。
(四)社区中其他支持服务
志愿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服务人员不足,是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从志愿服务次数及服务效果来反映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发现:约2/5的社区没有志愿者参与;仅18.7%的社区经常有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且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同,在帮助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方面有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图4志愿者对特殊儿童的支持情况(%)
通过单样本T检验发现,居民对社区支持中的社区态度和特教资源的期望值都显著高于中位数2.5,且调查对象中对社区支持期望高于2.5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81.69%,由此可见,目前社区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及相关社区资源未达到居民的要求;居民对社区支持残疾儿童持肯定意见的人占绝大多数,且他们普遍期望能够有更好的硬件设备与相关服务来关照特殊儿童。
另通过相关分析,可得社区态度和特教资源显著相关(r=0.721,p=0.0000.05),且社区态度的期望值显著高于特教资源的期望值(M态度=3.53>M资源=3.21,t=-4.059,p=0.000<0.05)。因此,对社区特教资源的补充必不可少,但改变社区居民态度更为重要,态度改变一切,特殊群众更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社区里的特教资源与居民态度的支持是对特殊儿童莫大的帮助。
二、讨论与对策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随班就读社区化,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1.利用学校现有特教资源,加强社区支持服务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除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专门的功能训练室外,大多普通学校或是附设特教班或是建立资源教室,也都配置了相关的康复设施,为特殊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或提供专门的服务。社区可根据需要与相关学校建立联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特教资源,发挥康复设备的功用,为社区适宜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服务。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2.社区加强宣传,改变观念
因缺少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正确认识及特殊人群权益保障政策的了解,较多居民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或不包容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特殊人群的自尊,使之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各种社区活动,躲藏于家中,最终“与世隔绝”。也正是因为缺少认识,所以会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随意改造相关配置,不正确的使用、维护,使无障碍设施的配置趋于形式化。社区可借助公告栏、社区会议、社区广播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残联知识、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平等尊重特殊人群。
3.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者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社区推进特殊人群的服务。但因对象是特殊人群,有着个性化的特殊需要,在出现问题时,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或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尤为重要。社区可以通过呼吁和组织社区中离退休人员参与到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队伍,并邀请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员,为特教服务团队传授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充实理论支持,消除无力感,增加成就感,从而促进社区和谐氛围的建设。 4.加强特殊专业机构与社区和家庭的联合
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服务的实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与之相关的学科团队和专业服务资源的水平。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接受教育的质量,关乎我国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关乎教育的公平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特教中心与社区和家庭的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使得非正式的康复训练得到专业的、科学的指导,从而补偿特殊儿童儿童缺陷,保障社会适应,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顺利、有序、深入的开展。
5.进一步提升社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无障碍环境,不仅仅指无障碍设施,更指向人们对无障碍的思想认识和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无障碍。完善残疾人基本文化公共服务的标准建设,借助无障碍设施的配备,使特殊人群能够轻松、安全、便利地到达每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平等的享受社会物质文化成果。②信息无障碍。通过在主要公共场所建立明显的信息标志牌,推广手语和字幕工程,加强盲文、手语等技能学习与普及,减少沟通障碍,实现信息无障碍。③态度无障碍。尽可能消除居民对特殊人群的歧视与排斥,使人们乐意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合理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的便利,使特殊人群拥有接纳、归属、社区感。④精神无障碍。帮助残疾人实现内心的梦想和追求,让他们相信自己并非一无可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是推动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但当下社区支持服务总体状况还有待提升。通过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引导居民对特殊儿童观念的转变,建设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随班就读社区化,并以社区为第二课堂,以生活为实践教材,以公民为教师,将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促进其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3).
[2]许家成.特殊教育社区化[J].现代特殊教育,2006.04.15:4-6.
[3]陈功,吕庆喆,陈新民.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4(2).86-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全国人们代表大会第11届常委会第2次会议要闻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星光计划”2015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R423014。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思想,根据我国国情,推出的为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的教育决策。根据2013年我国残疾人监测显示:残疾人中58.1%从不参与社区文化生活,34.6%很少参与,仅7.3%经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帮助特殊儿童发展自身能力、承担起有意义的社会角色、促进社会融合,是家庭和睦、社区安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特殊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H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社区支持服务现状展开调查,反思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及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当下约40%的社区能够为特殊儿童设置专门的部门,及时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定期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发挥专业部门优势,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较大的帮助。进一步了解得知,该市各社区基本上设有残疾人保障部门,但不少居民较少的关注到残疾人权益保障部门,另外因社区经费及人员专业限制,导致了大部分的社区未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或残疾人活动,以致社区对特殊人士的帮助、关怀缺失。
(二)社区中无障碍设施支持现状
社区中无障碍设施支持情况主要从无障碍设施的配给、使用、维护情况以及无障碍设施对残疾儿童的帮助四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社区缺少无障碍设施,但无障碍设施确实普遍存在,如盲道、无障碍电梯等,但不少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正因为居民意识不强、社区缺少完善的建设规划,以致无障碍设施无法展现其功效,难以为特殊儿童正常生活提供保障与帮助。
(三)社区成员的支持情况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16.7%的居民能够较多的对特殊儿童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39.3%的居民能够偶尔对特殊儿童保持友好态度,另44.0%的居民持不友好态度。另仅12%的居民表示自己愿意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支持与帮助,49.3%的居民表示自己不情愿为特殊儿童做义务劳动。由此可见,居民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有偏差,社区居民支持情况不是很乐观。
(四)社区中其他支持服务
志愿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服务人员不足,是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从志愿服务次数及服务效果来反映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发现:约2/5的社区没有志愿者参与;仅18.7%的社区经常有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且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同,在帮助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方面有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图4志愿者对特殊儿童的支持情况(%)
通过单样本T检验发现,居民对社区支持中的社区态度和特教资源的期望值都显著高于中位数2.5,且调查对象中对社区支持期望高于2.5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81.69%,由此可见,目前社区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及相关社区资源未达到居民的要求;居民对社区支持残疾儿童持肯定意见的人占绝大多数,且他们普遍期望能够有更好的硬件设备与相关服务来关照特殊儿童。
另通过相关分析,可得社区态度和特教资源显著相关(r=0.721,p=0.0000.05),且社区态度的期望值显著高于特教资源的期望值(M态度=3.53>M资源=3.21,t=-4.059,p=0.000<0.05)。因此,对社区特教资源的补充必不可少,但改变社区居民态度更为重要,态度改变一切,特殊群众更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社区里的特教资源与居民态度的支持是对特殊儿童莫大的帮助。
二、讨论与对策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随班就读社区化,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1.利用学校现有特教资源,加强社区支持服务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除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专门的功能训练室外,大多普通学校或是附设特教班或是建立资源教室,也都配置了相关的康复设施,为特殊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或提供专门的服务。社区可根据需要与相关学校建立联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特教资源,发挥康复设备的功用,为社区适宜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服务。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2.社区加强宣传,改变观念
因缺少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正确认识及特殊人群权益保障政策的了解,较多居民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或不包容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特殊人群的自尊,使之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各种社区活动,躲藏于家中,最终“与世隔绝”。也正是因为缺少认识,所以会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随意改造相关配置,不正确的使用、维护,使无障碍设施的配置趋于形式化。社区可借助公告栏、社区会议、社区广播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残联知识、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平等尊重特殊人群。
3.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者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社区推进特殊人群的服务。但因对象是特殊人群,有着个性化的特殊需要,在出现问题时,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或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尤为重要。社区可以通过呼吁和组织社区中离退休人员参与到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队伍,并邀请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员,为特教服务团队传授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充实理论支持,消除无力感,增加成就感,从而促进社区和谐氛围的建设。 4.加强特殊专业机构与社区和家庭的联合
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服务的实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与之相关的学科团队和专业服务资源的水平。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接受教育的质量,关乎我国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关乎教育的公平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特教中心与社区和家庭的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使得非正式的康复训练得到专业的、科学的指导,从而补偿特殊儿童儿童缺陷,保障社会适应,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顺利、有序、深入的开展。
5.进一步提升社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无障碍环境,不仅仅指无障碍设施,更指向人们对无障碍的思想认识和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无障碍。完善残疾人基本文化公共服务的标准建设,借助无障碍设施的配备,使特殊人群能够轻松、安全、便利地到达每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平等的享受社会物质文化成果。②信息无障碍。通过在主要公共场所建立明显的信息标志牌,推广手语和字幕工程,加强盲文、手语等技能学习与普及,减少沟通障碍,实现信息无障碍。③态度无障碍。尽可能消除居民对特殊人群的歧视与排斥,使人们乐意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合理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的便利,使特殊人群拥有接纳、归属、社区感。④精神无障碍。帮助残疾人实现内心的梦想和追求,让他们相信自己并非一无可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社区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是推动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但当下社区支持服务总体状况还有待提升。通过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引导居民对特殊儿童观念的转变,建设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随班就读社区化,并以社区为第二课堂,以生活为实践教材,以公民为教师,将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促进其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3).
[2]许家成.特殊教育社区化[J].现代特殊教育,2006.04.15:4-6.
[3]陈功,吕庆喆,陈新民.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4(2).86-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全国人们代表大会第11届常委会第2次会议要闻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星光计划”2015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R4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