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断句
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高中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一般说来,只要把文言文原文的意思读懂了,弄清了,文言文断句也就不难了。文言文断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名词断句
一般说来,如果句子中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它们之间既没有活用情况,也不存在并列、修饰、限定的情况,且其中前一个名词作前一句的宾语,后一个名词作后一句的主语,那么这两个名词之间,就可以断开。
如: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分析:这段文字中,“朔方军”和“玄宗”两个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修饰关系,因此可以断开;“李献忠”和“李林甫”两个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因此可以断开。具体断句的情况是:
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军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二)借助动词断句
借助“云”“曰”“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帮助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1.抓句首关联词
有些文言文关联词,常常放于句首。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若夫、且夫等。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2.抓句首表敬意的副词
如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3.抓句首叹词
如“嗟乎”“嗟夫”“呜呼”等叹词,前后文字都可断开。
4.抓句首时间词
如俄而、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少顷等,一般表示时间的推移,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5.抓句末语气词
也、矣、哉、乎、焉、耳、耶等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它与其后面的文字应断开。
6.抓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盍、奚等疑问语气词,常常位于句首。它与其前面的文字可断开。
(四)借助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反问句等,这些句式可帮助我们断句。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句话中就含有“……者……也”式的判断句和“孰……也”式的反问句,据此可断句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五)借助句子的总分关系断句
古文中有不少句子,常常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我们可在其总分处断开。
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前面“三省”,是总括;后面的文字是“三省”的具体内容。根据句子的总分关系,可断句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借助修辞断句
1.借助骈俪、对偶断句
古文中常常使用骈俪、对偶等对称性整句来铺排叙事,议论抒情。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根据其对称性可断句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借助排比断句
古人喜铺排,可据此断句。
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根据排比特点可以断为: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借助顶真断句
如: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
根据顶真法可断为:
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有意识地总结、运用。
二、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需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可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其中,“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代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高中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一般说来,只要把文言文原文的意思读懂了,弄清了,文言文断句也就不难了。文言文断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名词断句
一般说来,如果句子中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它们之间既没有活用情况,也不存在并列、修饰、限定的情况,且其中前一个名词作前一句的宾语,后一个名词作后一句的主语,那么这两个名词之间,就可以断开。
如: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分析:这段文字中,“朔方军”和“玄宗”两个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修饰关系,因此可以断开;“李献忠”和“李林甫”两个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因此可以断开。具体断句的情况是:
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军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二)借助动词断句
借助“云”“曰”“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帮助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1.抓句首关联词
有些文言文关联词,常常放于句首。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若夫、且夫等。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2.抓句首表敬意的副词
如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3.抓句首叹词
如“嗟乎”“嗟夫”“呜呼”等叹词,前后文字都可断开。
4.抓句首时间词
如俄而、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少顷等,一般表示时间的推移,可与前面文字断开。
5.抓句末语气词
也、矣、哉、乎、焉、耳、耶等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它与其后面的文字应断开。
6.抓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盍、奚等疑问语气词,常常位于句首。它与其前面的文字可断开。
(四)借助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反问句等,这些句式可帮助我们断句。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句话中就含有“……者……也”式的判断句和“孰……也”式的反问句,据此可断句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五)借助句子的总分关系断句
古文中有不少句子,常常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我们可在其总分处断开。
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前面“三省”,是总括;后面的文字是“三省”的具体内容。根据句子的总分关系,可断句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借助修辞断句
1.借助骈俪、对偶断句
古文中常常使用骈俪、对偶等对称性整句来铺排叙事,议论抒情。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根据其对称性可断句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借助排比断句
古人喜铺排,可据此断句。
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根据排比特点可以断为: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借助顶真断句
如: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
根据顶真法可断为:
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有意识地总结、运用。
二、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需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可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其中,“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代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