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亲、无亲、留守、残疾、性格孤僻等都被统称为特殊幼儿。
陈鹤琴所指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亲情给予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事实证明,家庭不和、单亲、无亲、留守、残疾、性格孤僻,容易造成幼儿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乃至养成不良个性。
儿童的心灵是一块随意耕作的沃土。种下蔑视,决不会收获自信;种下冷漠,决不会收获美好;种下失望,决不会收获希望。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个学期我们班里的两个性格古怪的孩子的故事。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喜欢一个人独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幼儿性格不健全,必将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关爱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值得幼儿教师关注。
我班一个叫罗博的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的人和名字我总是对不上号,在我的潜意识里,罗博应该是一个活泼调皮的男孩子,可是当我对孩子们熟悉了解之后,我才发现她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女孩。我特意的对她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她的一日活动里几乎不与同学老师说话、游戏,就连离入园她的爸爸接送时她都不会主动问好和道别。她不会与别人一起交往,社会交往常识和技能缺乏。不知道见人打招呼,说请求、感谢、致歉的话,不知道轮流、分享、秩序、奖惩这些基本规则。不知何时给予、接受,结果也没有学会交朋友和保持朋友的方法,也不能顺利融于社会,只好使自己变得孤独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一下,可是每次孩子的爸爸都是来去匆匆,直到我们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我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罗博有了个弟弟,妈妈几乎只能照顾弟弟,她就只能和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年纪大,教育思想落后,平时只要她不冷不饿不病就行,对孩子的思维想法从不关心。知道这一情况,我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刻意的去顾及她,散步时请她当小队长,吃饭时请她分分筷子、当值日生;教学活动时多给她参与的机会,让她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同学相处,对她的进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她的变化很明显,已经能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会与同学合作、分享,看到她的变化,我很开心。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的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的机会很多,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使孤僻幼儿胆小孤僻,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应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耐心诱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沟通心灵,以爱心感化幼儿。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许多老师认为,孤僻的幼儿十分固执,不太容易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和喜好,即所谓投其所好,慢慢地加以引导,用爱去感化他们。胡博,一个很帅气的男孩。也是我们幼儿园的“明星”。园里的所有老师都认识他,因为他一个星期把我园的每个班级都读了一遍。还记得他来我们班的那天,情绪很激动,哭得很厉害,在地上打着滚,谁和他说话的不听,谁接近他就踢谁,他哭闹了很久,我们三个老师都快没辙了,后来是我们的园长将他的情绪安抚好的。接下来他整天抿着嘴、低着头,我行我素,谁都不理,老师想亲近他,他就一溜烟跑了,他总是呆在无人黑暗的角落,如厕所、盥洗室、午睡室,甚至床下,自娱自乐,一副“独行侠”的模样。我们几个老师多少次想接近他和他沟通都是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们干脆少说话,多行动:无声的帮他穿脱衣服,盖被子,出汗了帮他擦,给他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总之,给与他比别人更多的关爱。当他第一次主动地大声叫“老师”时,我们都激动不已。慢慢地,他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友爱滋养下变得开朗起来。是啊,老师的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感化孤僻的孩子。
儿童的性格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外部表现为教育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性格提供了依据。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教育者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随机教育,防止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对于情感冷淡,安静,内向,孤独的幼儿,父母应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多与孩子接触,多带孩子到儿童娱乐场所去玩耍,分享儿童世界的欢乐。还要加强言语训练,鼓励幼儿用言语来提要求,与人交流等;对于焦虑,恐惧的幼儿应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给幼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加强幼儿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发挥我们的教育优势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把自己的一颗爱心送给他们。特殊幼儿正如一株残苗,我们更要加倍耐心和悉心地呵护,为它提供充足的养分,使他们也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陈鹤琴所指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亲情给予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事实证明,家庭不和、单亲、无亲、留守、残疾、性格孤僻,容易造成幼儿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乃至养成不良个性。
儿童的心灵是一块随意耕作的沃土。种下蔑视,决不会收获自信;种下冷漠,决不会收获美好;种下失望,决不会收获希望。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个学期我们班里的两个性格古怪的孩子的故事。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喜欢一个人独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幼儿性格不健全,必将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关爱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值得幼儿教师关注。
我班一个叫罗博的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的人和名字我总是对不上号,在我的潜意识里,罗博应该是一个活泼调皮的男孩子,可是当我对孩子们熟悉了解之后,我才发现她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女孩。我特意的对她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她的一日活动里几乎不与同学老师说话、游戏,就连离入园她的爸爸接送时她都不会主动问好和道别。她不会与别人一起交往,社会交往常识和技能缺乏。不知道见人打招呼,说请求、感谢、致歉的话,不知道轮流、分享、秩序、奖惩这些基本规则。不知何时给予、接受,结果也没有学会交朋友和保持朋友的方法,也不能顺利融于社会,只好使自己变得孤独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一下,可是每次孩子的爸爸都是来去匆匆,直到我们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我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罗博有了个弟弟,妈妈几乎只能照顾弟弟,她就只能和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年纪大,教育思想落后,平时只要她不冷不饿不病就行,对孩子的思维想法从不关心。知道这一情况,我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刻意的去顾及她,散步时请她当小队长,吃饭时请她分分筷子、当值日生;教学活动时多给她参与的机会,让她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同学相处,对她的进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她的变化很明显,已经能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会与同学合作、分享,看到她的变化,我很开心。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的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的机会很多,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使孤僻幼儿胆小孤僻,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应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耐心诱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沟通心灵,以爱心感化幼儿。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许多老师认为,孤僻的幼儿十分固执,不太容易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和喜好,即所谓投其所好,慢慢地加以引导,用爱去感化他们。胡博,一个很帅气的男孩。也是我们幼儿园的“明星”。园里的所有老师都认识他,因为他一个星期把我园的每个班级都读了一遍。还记得他来我们班的那天,情绪很激动,哭得很厉害,在地上打着滚,谁和他说话的不听,谁接近他就踢谁,他哭闹了很久,我们三个老师都快没辙了,后来是我们的园长将他的情绪安抚好的。接下来他整天抿着嘴、低着头,我行我素,谁都不理,老师想亲近他,他就一溜烟跑了,他总是呆在无人黑暗的角落,如厕所、盥洗室、午睡室,甚至床下,自娱自乐,一副“独行侠”的模样。我们几个老师多少次想接近他和他沟通都是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们干脆少说话,多行动:无声的帮他穿脱衣服,盖被子,出汗了帮他擦,给他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总之,给与他比别人更多的关爱。当他第一次主动地大声叫“老师”时,我们都激动不已。慢慢地,他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友爱滋养下变得开朗起来。是啊,老师的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感化孤僻的孩子。
儿童的性格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外部表现为教育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性格提供了依据。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教育者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随机教育,防止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对于情感冷淡,安静,内向,孤独的幼儿,父母应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多与孩子接触,多带孩子到儿童娱乐场所去玩耍,分享儿童世界的欢乐。还要加强言语训练,鼓励幼儿用言语来提要求,与人交流等;对于焦虑,恐惧的幼儿应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给幼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加强幼儿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发挥我们的教育优势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把自己的一颗爱心送给他们。特殊幼儿正如一株残苗,我们更要加倍耐心和悉心地呵护,为它提供充足的养分,使他们也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