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积极探讨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对此,文章探索了把顺口溜、生活、猜谜语等带进课堂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希望能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刚入学就面对大量文字,在认知上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识字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导致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如果小学生对识字教学没有浓厚兴趣,那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不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让识字教学从“枯燥”变得“有趣”。
一、把顺口溜带进识字教学的课堂,趣味盎然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如果把这种念起来很顺口的语句运用到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比起传统的识字教学,是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把顺口溜带进课堂,帮助学生识字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有个“攀”字,共19画。如果单单让学生用读读写写的方式记住这个字,学生会觉得有难度,而且很容易就忘记了。但把它编成顺口溜——“左十八,右十八,中间两个小叉叉,大力水手往下挖”,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住,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又如“颤”字,也是19画。这个字也比较复杂,如果编成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回家过元旦,日子过一天,日历翻一页”,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老师在教这两个字时,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一边让学生跟着一起读顺口溜,在读过程中,字就会植根在学生的心中。这时再布置一个亲子作业:回家用这顺口溜考考你的父母,看他们能否猜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胜心,都想在父母面前炫耀一下学识,在这个“炫耀”的过程,再一次加深了记忆,字就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二、把生活带进识字课堂,别有风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形近字他们难以区分,因为有些字的字形真的太相近了,有时连成年人都会张冠李戴,更别说小学生了。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将课堂作适度的延伸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些生字代表着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如果教师创设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入情入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懂得其中的意义,分辨形近字也就能得心应手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被“辨”“辩”“辫”这几个字弄得晕头转向。在笔者还没把方法教给学生前,70%的学生对这几个字是分不清楚的。当笔者把这几个字放回到生活中,用他们熟悉的环境来记忆,能正确分辨这几个字的学生达到95%。“辨”中间是一长一短,我们看见这两笔就能“分辨长短”了;“辩”中间是言字旁,在辩论比赛中,我们常常要用语言来反驳对方,所以用语言来“辩论”;在古时候,少女们没有橡皮筋扎头发,穷人家就用毛线,有钱人家就用丝线,所以“辫”字就是绞丝旁。又如“避”“僻”“辟”这几个字,也是很让学生头疼的,如果把它們放回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来记忆,效果就会很理想。在教《蝙蝠和雷达》的时候,出现了“避”字,学生组词“避开”,当问到“避”字为什么会有个走之底时,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当有坏人来捉我们时,我们要必须快点走开,所以避字就有个走之底。笔者又出示“僻”字和“辟”字,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记忆:只有一个人的地方就很“偏僻”,一个人都没有的地方,我们就要“开天辟地”了。学生恍然大悟。
三、把谜语带进识字课堂,妙趣横生
许多汉字均可编成字谜。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猜测字谜的关键是学会按汉字结构规律猜想,这是巩固识记汉字的一种方法,通过猜测,学生可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巩固所学汉字的有关知识。猜字谜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第9册的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就有一个专门的阅读材料《字谜七则》。学生遇到这类型的阅读材料都很感兴趣,课间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研究字谜。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推理、分析、研究字谜,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字谜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计的。所以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很容易记住文字的特点。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字谜,例如在学习“誊”和“誉”这两个字时,因为很相似,学生非常容易混淆,而猜字谜就是个很不错的记忆方法。当笔者出示这两个字时,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字的特点:“誊”字是“卷”字的一半加“言”字,而“誉”字是“兴”字加“言”字组成。理顺了这两个字的特点后,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得出字谜:试卷做了一半就在下边讲话,老师发现后被罚了就是“誊写”;高兴地告诉别人喜讯肯定是有“荣誉加身”了。学生通过这样猜一猜的方法来记忆新字,不但能记得牢,还能让本是枯燥乏味的汉字教学变得有趣。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用对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这样,识字教学就会变得容易、轻松,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刚入学就面对大量文字,在认知上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识字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导致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如果小学生对识字教学没有浓厚兴趣,那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不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让识字教学从“枯燥”变得“有趣”。
一、把顺口溜带进识字教学的课堂,趣味盎然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如果把这种念起来很顺口的语句运用到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比起传统的识字教学,是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把顺口溜带进课堂,帮助学生识字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有个“攀”字,共19画。如果单单让学生用读读写写的方式记住这个字,学生会觉得有难度,而且很容易就忘记了。但把它编成顺口溜——“左十八,右十八,中间两个小叉叉,大力水手往下挖”,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住,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又如“颤”字,也是19画。这个字也比较复杂,如果编成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回家过元旦,日子过一天,日历翻一页”,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老师在教这两个字时,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一边让学生跟着一起读顺口溜,在读过程中,字就会植根在学生的心中。这时再布置一个亲子作业:回家用这顺口溜考考你的父母,看他们能否猜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胜心,都想在父母面前炫耀一下学识,在这个“炫耀”的过程,再一次加深了记忆,字就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二、把生活带进识字课堂,别有风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形近字他们难以区分,因为有些字的字形真的太相近了,有时连成年人都会张冠李戴,更别说小学生了。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将课堂作适度的延伸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些生字代表着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如果教师创设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入情入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懂得其中的意义,分辨形近字也就能得心应手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被“辨”“辩”“辫”这几个字弄得晕头转向。在笔者还没把方法教给学生前,70%的学生对这几个字是分不清楚的。当笔者把这几个字放回到生活中,用他们熟悉的环境来记忆,能正确分辨这几个字的学生达到95%。“辨”中间是一长一短,我们看见这两笔就能“分辨长短”了;“辩”中间是言字旁,在辩论比赛中,我们常常要用语言来反驳对方,所以用语言来“辩论”;在古时候,少女们没有橡皮筋扎头发,穷人家就用毛线,有钱人家就用丝线,所以“辫”字就是绞丝旁。又如“避”“僻”“辟”这几个字,也是很让学生头疼的,如果把它們放回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来记忆,效果就会很理想。在教《蝙蝠和雷达》的时候,出现了“避”字,学生组词“避开”,当问到“避”字为什么会有个走之底时,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当有坏人来捉我们时,我们要必须快点走开,所以避字就有个走之底。笔者又出示“僻”字和“辟”字,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记忆:只有一个人的地方就很“偏僻”,一个人都没有的地方,我们就要“开天辟地”了。学生恍然大悟。
三、把谜语带进识字课堂,妙趣横生
许多汉字均可编成字谜。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猜测字谜的关键是学会按汉字结构规律猜想,这是巩固识记汉字的一种方法,通过猜测,学生可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巩固所学汉字的有关知识。猜字谜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第9册的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就有一个专门的阅读材料《字谜七则》。学生遇到这类型的阅读材料都很感兴趣,课间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研究字谜。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推理、分析、研究字谜,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字谜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计的。所以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很容易记住文字的特点。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字谜,例如在学习“誊”和“誉”这两个字时,因为很相似,学生非常容易混淆,而猜字谜就是个很不错的记忆方法。当笔者出示这两个字时,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字的特点:“誊”字是“卷”字的一半加“言”字,而“誉”字是“兴”字加“言”字组成。理顺了这两个字的特点后,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得出字谜:试卷做了一半就在下边讲话,老师发现后被罚了就是“誊写”;高兴地告诉别人喜讯肯定是有“荣誉加身”了。学生通过这样猜一猜的方法来记忆新字,不但能记得牢,还能让本是枯燥乏味的汉字教学变得有趣。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用对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这样,识字教学就会变得容易、轻松,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