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数学 求知 乐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跟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开始,从符合初中学生认识水平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和应用的意识。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增强生活中存在数学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趣,把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
   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这样的生活原型:爸爸对儿子说,“我像你那么大时,你才7岁,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就82岁。”那么,现在爸爸多少岁?儿子多少岁?显然,爸爸与儿子之间的年龄差距是一个不变量。通过分析知,“这个年龄差既等于儿子的年龄减去7岁,也等于82岁减去爸爸的年龄。”在此基础上,引进两个未知数X、Y,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这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这样的引入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学科。
  2 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学习的樂趣。
   比如在学习完镶嵌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老师家要装修新房,需铺设地砖,现有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可供选择,如何选择地砖铺设?请说明理由。
   这种开放性题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一个探索创造的空间,不但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3 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比如在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正巧学校重修花坛,我抓住时机,向学生征集花坛设计图案,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设计出很多精美的图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兴趣盎然,并且能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4 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给学生一些小木棒,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有的可以拼成,有的不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指引,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确实,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5 给孩子成功的满足,让孩子体验快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学习中,循序渐进,“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与愉快的情绪就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把准学生的脉搏,进入学生内心,要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和生发。让我们每个教者都找准自己“教者”的位置,把“学习”还给孩子们。我们要努力做的是:唤醒孩子们的精神,敞亮孩子们的内心,彰显孩子们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构造快乐课堂,让学生们真正享受数学,享受快乐。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让我们在生活的甘泉中吸取数学这一杯,灌溉学生求知的心田,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在兴趣中以数学的思维去观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通过数学的应用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天天看着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
期刊
无论是哪所学校,也无论是什么科目,老师们都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科基础差的学生。面对这些大多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我们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谋求学生、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呢?对此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1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②对政治科目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
期刊
1 斟酌选题,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新课标中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这样一段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动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在选题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呢?  1.1 贴近学生生活,抓住事件的兴趣点命题。校园事件的习作是不容错失的教学机会。一场篮球赛之后,可以设置《谁赢了这场比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并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去秋游,要如何租车;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  1 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脫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
期刊
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何为公共艺术?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约20世纪90年代这个名词才引入中国。但属于公共艺术的内容则是自古即有的。无论中外历史上的城市乃至村镇,建筑的格局与道路的节奏、房屋轮廓的高低起伏以及各种设施的装饰等等,无不曾存在着大量的公共艺术性质的设置
期刊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所以教师应很好
期刊
古人用“学海”和“书山”来形容学问之广、书籍之多。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这“学海”还在迅速扩大,“书山”也在无限增高。在这浩瀚如烟的书库里,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问里多读一些书呢?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完全是可能的。  1 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  1.1 阅读停顿的次数过多,停顿时间长。据心理测验,阅读快的人每5~8行才停一次。每次停的时间为0.3~0.5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实行全面的教育。身为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担负起美育工作,担负起传授艺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新课改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后进生一般都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枯萎的学习动机,脆弱的自尊心,敏感的思维,薄弱的意志力。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平日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见微知著、事半功倍。  【关键词】 班主任 后进生 情感教育     我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传统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