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生日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印象中,穷苦出身的父亲很少过生日,至少在五个子女全部成家立业前没有。用父亲的话说,他从小就没有过生日的习惯。
  或许,那个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大多数都没有条件和心思去庆祝自己的生日。
  父亲是1945 年生人,虽说孩提时代就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但幼年丧父的悲惨,加之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迫使他小学未毕业便回家务农,开启跟奶奶相依为命、为生计而奔波的人生之旅。
  自我记事起,父母除了在奶奶生日时给她买点儿零食,孩子过生日偶尔吃一个鸡蛋之外,他们自己从来不过生日。因此,我从小没有生日仪式这个概念,也没有记住父亲的生日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日新月异,家里的经济狀况得到逐年改善。迈入新世纪,我们兄弟姐妹业已全部成家,父母总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但他们似乎依旧不太习惯过生日。
  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姐提议每年必须给父母庆祝生日,非特殊原因不得缺席。这对生活在距离父母不远的兄弟姐妹来说,尽点儿孝心并不难。但于千里之外的我而言,也许算是一道难题。
  自我背井离乡求学,到携笔从戎客居他乡的二十年里,我鲜有机会参加父母的生日,常常只能通过淘宝遥寄一份心意,或者打一通电话致以问候,愧憾难于言表。
  这些年来,我正式参加的只有父亲七十周岁的生日。2015 年深秋,我特意请假带妻儿回乡给他祝寿。按照家乡习俗,兄弟姐妹商量邀请亲朋好友在镇上酒楼给父亲过七十大寿,但被他婉言谢绝。虽然父亲七十周岁的生日宴会在自家举行,没有亲朋好友参加,没有隆重仪式,没有山珍海味,但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照样吃出了近些年来难得的举家团圆的幸福。在饭桌上,父亲看着客居异乡的儿孙,满脸欢喜地说:“我过生日吃什么并不重要,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团聚很难得!”
  事实上,父亲70 周岁生日前夕,我在部队忙于重大演训活动,事先并没有记起。如果不是大哥特意打电话告诉我,并希望我能抽空回去一趟,或许又添新憾。
  那些年,我并没有记住父亲的生日,直到父亲70 大寿的那天,大姐告诉我,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后,再过九天就是父亲的生日,我才牢记于心。
其他文献
我打开窗户,看到许多白云在远山缭绕。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山野里的果实,是否正溢出纯朴的芳香。  李子、梨子、桃子,一枚枚果子像是歷史的见证者,它们连同成长的模式都是相似的。  不管是生还是死,它们都能在一个地方整天整天地打坐。将脸贴近沉默的本质,这样简约的入世规则,它们遵循得很好。  不像一堵墙,除了面壁就是思过。  它们进入山中,便会登高望远;它们进入餐盘,便会把灵魂和肉身,奉献给食客。  而人
期刊
一、直面荒诞  余华的《第七天》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七天的见闻,故事的主线,是一个男人死后寻找安宁的旅程,而这故事的复线,则缠绕承载着各种人物的人生,以及多件曾经的社会热点新闻。常有人说,人生而平等。而余华为我们描绘的,是一群生前不能平等、死后也不能平等的人,死无葬身之地,连将自己火化都要排队摇号,分普通、贵宾和豪华等级的故事。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
期刊
生在弄船人家,很小便随外公外婆在长江和松滋河上行走,7 岁发蒙上学后,节假日大多也在船上度过。  弄船人吃的力气饭。走下水安逸,有风无风,挂不挂帆,顺流东下,一人把舵,不屑划几桨,三天准到安乡。上水难行,水流浪急,撑一篙船倒退三尺,不背纤怎么着?当然也可张帆,但得有风。溯流西上的那天,在晓雾弥漫、满江浮荡橹歌的一大早,外公打开船,把一张打满补巴的褐色大帆撑了起来,手中的帆索时松时紧,细心捕捉河面山
期刊
老家筹洋,隶属古田大桥镇。乡村以“洋”为命名,大都有地势平缓之意。从古田到宁德的一路上,就有诸多带“洋”的乡村,如沂洋、吉洋、卓洋、杉洋。与之相比,以“岭”命名,则多半陡峭,如半岭、牛头岭。  老家筹洋村不在公路边,而是与公路边的吉洋村相隔一座山。在车道打通之前的上世纪60 年代,父亲靠着双脚翻山越岭到吉洋,再搭车到当时的大桥公社(如今的大桥镇)去读书,最后考上了南平师范。南平师范毕业之后,父亲没
期刊
半塔是皖东来安县的一个古镇,很有些规模,也很有些超预想的繁华,街巷长且纵横,人流多而喧闹。  半塔的街道,说不上那种刻意模式化的整治,但横看竖看,满是人情味与烟火气。这是一种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场景与氛围,对半塔人,具有天然的认同与亲和;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初来者,释放的是素面相对的坦诚与妙意。两位大妈,一位小媳妇,围坐在街边一棵行道树下,从大大的纸箱里,挑拣出一朵一朵小小的塑料花,插接到另只手握着
期刊
在衡阳县西南,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叫长乐。长乐,地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云山脉。这里山峰翠绿,峰峦叠嶂,云雾萦绕。一条武水河沿着大云山脉蜿蜒东下,先入织女湖,再汇蒸水河。  提起长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长乐的红薯粉条,长乐的十里长冲,长乐的井头江,长乐的关帝庙,还有历史悠久的长乐九哨四十八寨,以及长乐老街“天地人和”四街坊。  由于地处大云山区,长乐没有大垄大町,只有山岗、山岭,只有两山相对的
期刊
哑巴来到这个村子有五十多年了,别人说他就像一块石头,不会说话,也不会流泪。他从小就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啥也听不见。  至于他是如何被带到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就像来自混沌的远方的某个谜团。  哑巴有自己的世界,他不识字,只会打一些自创的手势,与人简单交流。哑巴几乎没有朋友,年轻时靠力气在车间干活儿,曾经有别有用心的人闯入他的情感世界,他一激动和颤抖,最后连多年的积蓄都没了。上天为他关上一扇门后
期刊
一条河流遇上了一座山  大海仍是它执着不变的追求  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河流  在分享秘密中,互换身体  人们喜欢跟河流傾诉  也乐意将烦扰丢给它处理  可一条河的肩膀,早已无法  承载世人半生的悲喜  流动的记忆记不住任何东西  只有那个远方,催使它不断前行
期刊
我的老家在洪泽湖畔,招待客人的主菜多是鱼类。一般人家吃鱼是草、鲢、鲤、鲫,大户人家以昂刺鱼、银鱼、黄鳝居多,有时会吃到鳜鱼。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鳜鱼对生长环境要求高,成活率低,逮到鳜鱼对渔民来说可遇不可求,再加上鳜与“贵”谐音,吃鳜鱼意味富贵有余,因此吃鳜鱼也是身份的象征。  我对鳜鱼的恋恋不忘缘于小时候在姑姑家的一次吃鱼。表哥的爷爷是当地有一定文化的铁匠,听说念过
期刊
梁思成曾说:“人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有了着落。”  跟着先生钻进小城各条小巷寻觅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如今这方小院。  我们的父母原先并不同意换这样的旧房子,改造费神耗力,上下楼打扫不便,还时常要与自然界的各种调皮物种拼智力。然而为了拥有一个能平时练声,闲时赏花,静时看星,落寞时听雨的院落,我们已经豁出去了。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淳良樸实的老家小姑爹,他按我们的要求历时数月,用最经济实用的方式将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