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和菜篮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哑巴来到这个村子有五十多年了,别人说他就像一块石头,不会说话,也不会流泪。他从小就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啥也听不见。
  至于他是如何被带到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就像来自混沌的远方的某个谜团。
  哑巴有自己的世界,他不识字,只会打一些自创的手势,与人简单交流。哑巴几乎没有朋友,年轻时靠力气在车间干活儿,曾经有别有用心的人闯入他的情感世界,他一激动和颤抖,最后连多年的积蓄都没了。上天为他关上一扇门后,顺便把窗也带上了。等哑巴上了年纪,还被迫下岗了,最后只剩下了一双手。
  哑巴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也没人知道他会不会流泪,但他还有一双手。他去厂里收集包装用过的废弃塑料藤,一根根绿色的藤条到了他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历经摸索,竟然变成了菜篮,看上去既匀称又结实,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哑巴沉醉在荒芜已久的欢乐中……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看上去慈眉善目,想请哑巴到自己饭店干活儿。一个上了年纪的聋哑人,谁会叫他干活儿呢?他们用各自的手势比画着,谁也搞不明白,看起来像一场滑稽的闹剧……老板只好找出三十年前的老照片,指出其中一个少年,哑巴这才恍然大悟,他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中年人,又惊讶又惊喜……原来是儿时的伙伴啊!想当年因为缺陷,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唯独眼前这个当时的少年,还愿意跟他一起玩儿……阔别数十年,哑巴的眼睛有点儿湿润了。
  临别时,哑巴在简陋的屋子里翻来翻去,最后找出自己的“手工艺术品”——菜篮,颤巍巍地送给了老板。
  凭着精湛的技艺,哑巴做的手工菜篮一下子征服了老板的心。老板掏钱向哑巴订购菜篮,想作为礼品送给顾客。渐渐地,十个,二十個,五十个……一批批菜篮从哑巴手里问世,他一丝不苟,做得很慢很慢,提手处的钢筋一定要借用膝盖弯出最完美的弧度,俨然一个敬业的“工匠”形象。
  老板想多给他一些钱,哑巴就是不肯要,一旦发现多给了,他还会特意送回去。也许在他心里,一半是小时候的交情,一半是现在的恩情,他自己内心仿佛有一杆秤,不能轻易动摇。
  哑巴的菜篮一批批从村里传出来,运到城里,又辐射到其他地区,人们对菜篮赞不绝口,甚至一度引起抢购,饭店生意也更火了……老板没想到,原本是自己想帮哑巴,反过来竟然是哑巴帮了自己!
  从那以后,老板每年都会开车去接他,等他换上体面的衣服,带他到自己的各个饭店吃饭。哑巴再也不是沉默的石头,他的脸上悄然乐开了花。
其他文献
暑气尚未减退。性急的秋风  匆匆登上季节的长廊  手持刀剑,威逼着谷物和草木  交出身体里的黄金  一杯茶,绿意正浓  却留不住那决绝的背影  被夏日点燃的激情  终抵不过一场秋雨的围剿  落叶背叛了天空  寂寥的蝉鸣,暗啞无力  ——时光的刀尖  步步紧逼江湖上崭露的锋芒
期刊
1  这一切仿佛无师自通,就像呼吸或眨眼,本就是世上最简单普通、平淡无奇、无足挂齿的活动。  只消隔上一会儿——通常不超过一晚(并且往往要短得多,要是觉得特别躁动,可能都憋不过十到十五分钟),我们就会中断手头的各种事务,开始查阅新闻。我们暂停自己的人生,以期再接收一剂关键资讯,看看自从上次查看之后,这世上又发生了哪些最重大的成就、灾难和罪行,或者是流行疫病和感情纠纷。  在下文中,本人试图将这个无
期刊
听说雪落北方  记忆中的事物突然白了起来  人在海南,仿佛那雪  隔着几千里  径自落在了我的心中  静谧中,故人的吟唱  犹如雪人融化的声音  听着,听着  忽然明白了  这一瞬,我好想与雪一起  回到家乡  静静地走在大街上  像走在无数温暖的往事中  上庄三村即景  土崖上一对红嘴幼鸟  已经长大,土崖下的野草  正朝着秋天的高处生长  农家小院里  有人在为玉米脱粒  人间已是初秋  一些
期刊
在地球的这个偏僻角落里,有一座落魄的院子,院子里有棵奄奄一息的老芒果树,每天我都会不自觉地,搬把椅子背靠着它斑驳的老树干坐着,让强烈的阳光,被一层层稀疏的枝叶揉碎了,肆意地砸在我瘦骨嶙峋的脊背、我枯槁的头发和弯弯曲曲的胡须上,还有卧在树下的,那条老黄狗黯淡的鼻尖上。  我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偶尔有鸟儿从头顶飞过,我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因为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只听见发出凄惨的叫声,一声声,渐行渐远。我的目
期刊
我打开窗户,看到许多白云在远山缭绕。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山野里的果实,是否正溢出纯朴的芳香。  李子、梨子、桃子,一枚枚果子像是歷史的见证者,它们连同成长的模式都是相似的。  不管是生还是死,它们都能在一个地方整天整天地打坐。将脸贴近沉默的本质,这样简约的入世规则,它们遵循得很好。  不像一堵墙,除了面壁就是思过。  它们进入山中,便会登高望远;它们进入餐盘,便会把灵魂和肉身,奉献给食客。  而人
期刊
一、直面荒诞  余华的《第七天》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七天的见闻,故事的主线,是一个男人死后寻找安宁的旅程,而这故事的复线,则缠绕承载着各种人物的人生,以及多件曾经的社会热点新闻。常有人说,人生而平等。而余华为我们描绘的,是一群生前不能平等、死后也不能平等的人,死无葬身之地,连将自己火化都要排队摇号,分普通、贵宾和豪华等级的故事。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
期刊
生在弄船人家,很小便随外公外婆在长江和松滋河上行走,7 岁发蒙上学后,节假日大多也在船上度过。  弄船人吃的力气饭。走下水安逸,有风无风,挂不挂帆,顺流东下,一人把舵,不屑划几桨,三天准到安乡。上水难行,水流浪急,撑一篙船倒退三尺,不背纤怎么着?当然也可张帆,但得有风。溯流西上的那天,在晓雾弥漫、满江浮荡橹歌的一大早,外公打开船,把一张打满补巴的褐色大帆撑了起来,手中的帆索时松时紧,细心捕捉河面山
期刊
老家筹洋,隶属古田大桥镇。乡村以“洋”为命名,大都有地势平缓之意。从古田到宁德的一路上,就有诸多带“洋”的乡村,如沂洋、吉洋、卓洋、杉洋。与之相比,以“岭”命名,则多半陡峭,如半岭、牛头岭。  老家筹洋村不在公路边,而是与公路边的吉洋村相隔一座山。在车道打通之前的上世纪60 年代,父亲靠着双脚翻山越岭到吉洋,再搭车到当时的大桥公社(如今的大桥镇)去读书,最后考上了南平师范。南平师范毕业之后,父亲没
期刊
半塔是皖东来安县的一个古镇,很有些规模,也很有些超预想的繁华,街巷长且纵横,人流多而喧闹。  半塔的街道,说不上那种刻意模式化的整治,但横看竖看,满是人情味与烟火气。这是一种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场景与氛围,对半塔人,具有天然的认同与亲和;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初来者,释放的是素面相对的坦诚与妙意。两位大妈,一位小媳妇,围坐在街边一棵行道树下,从大大的纸箱里,挑拣出一朵一朵小小的塑料花,插接到另只手握着
期刊
在衡阳县西南,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叫长乐。长乐,地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云山脉。这里山峰翠绿,峰峦叠嶂,云雾萦绕。一条武水河沿着大云山脉蜿蜒东下,先入织女湖,再汇蒸水河。  提起长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长乐的红薯粉条,长乐的十里长冲,长乐的井头江,长乐的关帝庙,还有历史悠久的长乐九哨四十八寨,以及长乐老街“天地人和”四街坊。  由于地处大云山区,长乐没有大垄大町,只有山岗、山岭,只有两山相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