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个演员,如何衡量其表演得好与差,观众往往会以“像”与“不像”来进行评判。观众说你演得真“像”,就是说你演得很好,说你“不像”,就说明你演得很差。那么,观众说的“像”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是像戏中的人物还是生活中的人物?我的观点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编剧要说的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正是在观众的生活中经常不断地出现的故事,它所反映的思想与矛盾,也正是观众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关心的东西。否则,他不会坐在那里静静地去看你表演一个与他生活毫不相干的事。既然故事来源于观众的现实生活。那么,故事里的人物也一定在生活之中。所以,你演得像与不像,观众一眼就能认穿。
关键词: 塑造、人物、感悟
中图分类号: J3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定律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了。可作为一个演员如何去感知生活,把生活的故事变成艺术的作品,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或者说,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给观众说一个“像”字是很难的事。尤其是演现代戏,观众对戏中的故事和人物太了解太熟悉了,演员在人物塑造上稍有偏差,观众的嘴就闭不住了,屁股也坐不住了。几声“不像,不像!”人去场空,随演员们自娱自乐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表演能博得观众一声“像”?十多年来的努力实践,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思路,那就是真正的理解剧种人物,走进生活,用心地感知生活,细细地领悟生活,把自己变成生活中的人物而不是台上的演员,完成从演员到人物的转变。其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精心阅读剧本,准确把握剧中人物个性和形象特点。在此过程中一要了解编剧对人物设置的意图和人物的作用。二要理解导演的手法和人物的戏份。实现编剧、导演、演员三者对人物的统一定位。这一环节中,编、导、演三者的交流与沟通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二是到生活中去寻找与剧情相似、相近的故事。真正体味现实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在矛盾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寻找剧中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共同点。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正确理解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更能让自己掌握许多塑造人物的生活元素,使舞台人物形象充满真实感。也就是观众所说的“像”。这一环节中的关键,是演员如何真正走进现实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一般来说,走进生活是容易的,犹如记者采访,找些人,提几个问题,找一些答案,情理上过得去,政策上不出事,逻辑上不相悖,一籍官话、行话、套话就把你给打发了。而这些东西对一个演员来说,基本毫无作用。演员要的是人物的形体语言和真实情感。也就是说,演员感知生活,不仅要知道生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更要知道为什么喜怒哀乐,如何地喜怒哀乐。要做到这一点,演员绝不能用记者式的采访,而是要做生活中人物的知己好友,通过真实的生活相融和真情的交流,求得真实的了解与发现。这样,当你走上舞台后,才会让观众觉得你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人物,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物。
三是准确性。既然影视化妆的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首先就是要求具有准确性。除了指一般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等特征要求外,还要适应剧中的主题、动作、矛盾、规定情景和艺术风格等。电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继承、吸收和综合了人类不同艺术的诸多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是寻找个性化的习惯,包括语言、动作和神态。人物的习惯往往和职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赵本山在小品里演的“拿包”;拎在手里他就是个收电费的,夹在腋下他就是个经理。所以,演员在感知生活时,不仅要找到与剧中人物职业、地位相似、相近的生活原型人物,更要掌握一些原型人物让人熟悉的个性化习惯,以至于你在观众面前一出现,不需要自我介绍,观众就知道你是什么身份。这个环节中的关键是“观察”,善于观察应当是演员的独特本领,不善于观察的演员绝对成不了一个好演员。因此,当一个演员走进生活时,首先要善于观察好身边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神态。舞台形象千姿百态,生活形象更是千变万化,尤其是现代戏,人物形象没有古装戏哪些定式与造型,全靠演员对生活的观摩积累。这种积累越丰厚,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就会越丰满。
五是激发演员的情感。帮助演员进入角色。化妆是帮助演员塑造准确、生动感人的角色的有机手段,好的化妆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演员获得角色的自我感觉,增强演员的信心,增加观众的信服度。鲁迅说“能爱能恨才能久”。化妆师必须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创造出真实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一个好的影视化妆师,当造型一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就可以让大家想到演员大概饰演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性格,比如警察、小偷、大侠、邪魔、神仙等等。就像没一部电影电视的播出,我们首先看到的往往都是剧照,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画面,也让观众更好奇这部电影或电视拍出来时什么样子。每一款造型都可以直接的反应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方便演员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更好的发挥。
十年前,我曾演过一个现代小戏中的鄉长。戏排了一周,我这个乡长,也算是感知一点生活。结果回到排练场,仍觉收效甚微。最后在编剧的陪同下,找到了剧本中乡长的生活原形。听他讲了原故事并跟着他在乡下生活了十来天。细细地体味着他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当再次回到舞台时,编剧、导演和同伴们都没说我像乡长了。从那以后,我每次担任新角色,都要把剧中人带到生活中去,看看能不能找个生活的原形做些生活的体验感知生活的真实,从而塑造出舞台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总之我认为演员对人物的塑造成功与积累取决于对生活的感悟程度。用心地观察,细心的感悟,观其形、感其事、悟其心,这样才能生活元素化为戏剧元素,把生活形象化为舞台形象,才能把人物表演的栩栩如生,完成人物形象艺术塑造、只为了让观众看后说一个“像”字。将人物刻画得像会呼吸一样站在观众面前,让观众通过眼睛进入人物的世界,与人物一起喜一起悲。最后,我用一句话作结,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完全可以造就一个时代,让我们通过对表演人物形象的了解走进丰富的话剧殿堂。
(作者系宜兴市锡剧团演员)
关键词: 塑造、人物、感悟
中图分类号: J3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定律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了。可作为一个演员如何去感知生活,把生活的故事变成艺术的作品,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或者说,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给观众说一个“像”字是很难的事。尤其是演现代戏,观众对戏中的故事和人物太了解太熟悉了,演员在人物塑造上稍有偏差,观众的嘴就闭不住了,屁股也坐不住了。几声“不像,不像!”人去场空,随演员们自娱自乐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表演能博得观众一声“像”?十多年来的努力实践,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思路,那就是真正的理解剧种人物,走进生活,用心地感知生活,细细地领悟生活,把自己变成生活中的人物而不是台上的演员,完成从演员到人物的转变。其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精心阅读剧本,准确把握剧中人物个性和形象特点。在此过程中一要了解编剧对人物设置的意图和人物的作用。二要理解导演的手法和人物的戏份。实现编剧、导演、演员三者对人物的统一定位。这一环节中,编、导、演三者的交流与沟通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二是到生活中去寻找与剧情相似、相近的故事。真正体味现实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在矛盾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寻找剧中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共同点。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正确理解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更能让自己掌握许多塑造人物的生活元素,使舞台人物形象充满真实感。也就是观众所说的“像”。这一环节中的关键,是演员如何真正走进现实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一般来说,走进生活是容易的,犹如记者采访,找些人,提几个问题,找一些答案,情理上过得去,政策上不出事,逻辑上不相悖,一籍官话、行话、套话就把你给打发了。而这些东西对一个演员来说,基本毫无作用。演员要的是人物的形体语言和真实情感。也就是说,演员感知生活,不仅要知道生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更要知道为什么喜怒哀乐,如何地喜怒哀乐。要做到这一点,演员绝不能用记者式的采访,而是要做生活中人物的知己好友,通过真实的生活相融和真情的交流,求得真实的了解与发现。这样,当你走上舞台后,才会让观众觉得你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人物,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物。
三是准确性。既然影视化妆的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首先就是要求具有准确性。除了指一般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等特征要求外,还要适应剧中的主题、动作、矛盾、规定情景和艺术风格等。电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继承、吸收和综合了人类不同艺术的诸多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是寻找个性化的习惯,包括语言、动作和神态。人物的习惯往往和职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赵本山在小品里演的“拿包”;拎在手里他就是个收电费的,夹在腋下他就是个经理。所以,演员在感知生活时,不仅要找到与剧中人物职业、地位相似、相近的生活原型人物,更要掌握一些原型人物让人熟悉的个性化习惯,以至于你在观众面前一出现,不需要自我介绍,观众就知道你是什么身份。这个环节中的关键是“观察”,善于观察应当是演员的独特本领,不善于观察的演员绝对成不了一个好演员。因此,当一个演员走进生活时,首先要善于观察好身边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神态。舞台形象千姿百态,生活形象更是千变万化,尤其是现代戏,人物形象没有古装戏哪些定式与造型,全靠演员对生活的观摩积累。这种积累越丰厚,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就会越丰满。
五是激发演员的情感。帮助演员进入角色。化妆是帮助演员塑造准确、生动感人的角色的有机手段,好的化妆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演员获得角色的自我感觉,增强演员的信心,增加观众的信服度。鲁迅说“能爱能恨才能久”。化妆师必须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创造出真实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一个好的影视化妆师,当造型一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就可以让大家想到演员大概饰演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性格,比如警察、小偷、大侠、邪魔、神仙等等。就像没一部电影电视的播出,我们首先看到的往往都是剧照,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画面,也让观众更好奇这部电影或电视拍出来时什么样子。每一款造型都可以直接的反应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方便演员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更好的发挥。
十年前,我曾演过一个现代小戏中的鄉长。戏排了一周,我这个乡长,也算是感知一点生活。结果回到排练场,仍觉收效甚微。最后在编剧的陪同下,找到了剧本中乡长的生活原形。听他讲了原故事并跟着他在乡下生活了十来天。细细地体味着他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当再次回到舞台时,编剧、导演和同伴们都没说我像乡长了。从那以后,我每次担任新角色,都要把剧中人带到生活中去,看看能不能找个生活的原形做些生活的体验感知生活的真实,从而塑造出舞台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总之我认为演员对人物的塑造成功与积累取决于对生活的感悟程度。用心地观察,细心的感悟,观其形、感其事、悟其心,这样才能生活元素化为戏剧元素,把生活形象化为舞台形象,才能把人物表演的栩栩如生,完成人物形象艺术塑造、只为了让观众看后说一个“像”字。将人物刻画得像会呼吸一样站在观众面前,让观众通过眼睛进入人物的世界,与人物一起喜一起悲。最后,我用一句话作结,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完全可以造就一个时代,让我们通过对表演人物形象的了解走进丰富的话剧殿堂。
(作者系宜兴市锡剧团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