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68眼)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34眼),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8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视功能,患者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激光光凝;缺血性视网膜;静脉堵塞;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60-02
视网膜静脉堵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视网膜出血及黄斑水肿,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在疾病晚期可出现视网膜新血管,严重者可致盲。该病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对患者的视力及视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血管的发生。我院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34眼)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患者68例(68眼),全部患者均经日本产CanonCF-60UD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2±4.5)岁,病程均为2~6个月,平均病程为(2±0.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活血化瘀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观察组除了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外同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仪器为美国RDEX公司生产的523倍频固体激光仪,全部患者中,20眼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术,24眼给予局域性视网膜光凝术,24眼给予黄斑部光凝,均治疗3次左右,复查后对必要的患者给予补充光凝的治疗。对患者视力、眼底情况、FFA及Goldmann视野给予观察。
1.3诊断标准
参考FFA的改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有效及无效两类。有效:未出现新生血管,接受接受治疗后未出现荧光渗漏改变及新生血管形态改变;存在巩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新生血管萎缩,荧光渗漏现象减少,或新生血管明显消失。无效:未出现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新生血管,或产生荧光渗漏的现象;存在新生血管的患者,血管萎缩不明显,荧光渗漏现象无显著变化,甚至更严重 [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组间比较卡方校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力预后比较
进行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末次视力提高2行以上4眼,无明显变化12眼,下降3眼;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2眼末次视力提高2行以上,16眼无明显变化,4眼下降。两组患者的视力预后之间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
2.2 两组Goldmann视野改变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缺损范围与静脉堵塞范围相当。激光治疗组患者末次视野范围增大6眼,变化不明显7眼,3眼出现缩小的现象。药物治疗组患者末次视野范围增大3眼,10例无明显变化,4例出现缩小的现象。两组患者职业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2 .3 两组疗效比较
激光治疗组34眼,有效眼30例,无效眼4例,治疗有效率为88.25%,药物治疗组,有效眼20例,无效眼为14例,观察组激光光凝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58.82%,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堵塞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位于视网膜常见血管疾病的第二位。临床上虽然有手术、药物、激光等治疗方法,但尚无治疗效果确切的方式,激光光凝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及预防新生血管的目的。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出现新生血管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的大小;(2)病程因素,病程较长的患者病变发生率较高;(3)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对新生血管产生影响。学界一般认为视网膜无灌注区超过7个视盘面积则是产生新生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疾病发病情况与无灌注区的面积成正比关系[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激光光凝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与病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该术式是治疗新生血管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原理在于,激光光凝可有效消灭无灌注区,对组织缺血及缺氧情况进行缓解,可在极大程度上阻断视网膜细胞变形、缺氧及坏死。激光光凝可将无灌注区封闭,大大减少了病变区域视网膜细胞的数量,使得其他细胞从较小受损循环中获取需要的营养,阻滞了因细胞缺血及缺氧产生的新生血管,在极大程度上预防了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预防新血管性青光眼可能有效。而视野的改变与是否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无明显关联,视野改变主要取决了病变的程度,它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的一个重要指标[3]。黄斑部分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眼部的黄斑水肿,但因没有根除病灶,不能长期的抑制黄斑发展。
综上所述,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显著,可减少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并促使黄斑的消退,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视功能,患者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臖,张晓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77-80.
[2]郭青,皮裕,董莹,等. 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3):250-251.
[3]王淑娜,杨连洲,朱艳,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囊样水肿早期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6):590-593.
【关键词】激光光凝;缺血性视网膜;静脉堵塞;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60-02
视网膜静脉堵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视网膜出血及黄斑水肿,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在疾病晚期可出现视网膜新血管,严重者可致盲。该病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对患者的视力及视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血管的发生。我院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34眼)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患者68例(68眼),全部患者均经日本产CanonCF-60UD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2±4.5)岁,病程均为2~6个月,平均病程为(2±0.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活血化瘀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观察组除了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外同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仪器为美国RDEX公司生产的523倍频固体激光仪,全部患者中,20眼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术,24眼给予局域性视网膜光凝术,24眼给予黄斑部光凝,均治疗3次左右,复查后对必要的患者给予补充光凝的治疗。对患者视力、眼底情况、FFA及Goldmann视野给予观察。
1.3诊断标准
参考FFA的改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有效及无效两类。有效:未出现新生血管,接受接受治疗后未出现荧光渗漏改变及新生血管形态改变;存在巩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新生血管萎缩,荧光渗漏现象减少,或新生血管明显消失。无效:未出现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新生血管,或产生荧光渗漏的现象;存在新生血管的患者,血管萎缩不明显,荧光渗漏现象无显著变化,甚至更严重 [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组间比较卡方校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力预后比较
进行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末次视力提高2行以上4眼,无明显变化12眼,下降3眼;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2眼末次视力提高2行以上,16眼无明显变化,4眼下降。两组患者的视力预后之间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
2.2 两组Goldmann视野改变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缺损范围与静脉堵塞范围相当。激光治疗组患者末次视野范围增大6眼,变化不明显7眼,3眼出现缩小的现象。药物治疗组患者末次视野范围增大3眼,10例无明显变化,4例出现缩小的现象。两组患者职业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2 .3 两组疗效比较
激光治疗组34眼,有效眼30例,无效眼4例,治疗有效率为88.25%,药物治疗组,有效眼20例,无效眼为14例,观察组激光光凝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58.82%,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堵塞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位于视网膜常见血管疾病的第二位。临床上虽然有手术、药物、激光等治疗方法,但尚无治疗效果确切的方式,激光光凝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及预防新生血管的目的。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出现新生血管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的大小;(2)病程因素,病程较长的患者病变发生率较高;(3)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对新生血管产生影响。学界一般认为视网膜无灌注区超过7个视盘面积则是产生新生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疾病发病情况与无灌注区的面积成正比关系[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激光光凝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与病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该术式是治疗新生血管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原理在于,激光光凝可有效消灭无灌注区,对组织缺血及缺氧情况进行缓解,可在极大程度上阻断视网膜细胞变形、缺氧及坏死。激光光凝可将无灌注区封闭,大大减少了病变区域视网膜细胞的数量,使得其他细胞从较小受损循环中获取需要的营养,阻滞了因细胞缺血及缺氧产生的新生血管,在极大程度上预防了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预防新血管性青光眼可能有效。而视野的改变与是否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无明显关联,视野改变主要取决了病变的程度,它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的一个重要指标[3]。黄斑部分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眼部的黄斑水肿,但因没有根除病灶,不能长期的抑制黄斑发展。
综上所述,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显著,可减少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堵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并促使黄斑的消退,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视功能,患者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臖,张晓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77-80.
[2]郭青,皮裕,董莹,等. 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3):250-251.
[3]王淑娜,杨连洲,朱艳,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囊样水肿早期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6):5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