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教学新的教学内容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觉主动地对新的内容进行查阅资料、浏览、了解,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被称为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如布置简单有趣、循序渐进的作业,可以机动掌握时间和各类方法,增强检查效果,使学生达到预习的目的,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预习 安排 实施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预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习工作必不可少。通过预习,学生一方面了解到即将学习课程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并找出其中不能够理解的内容,另一方面减轻即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除此之外,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当今初中数学的预习情况
根据专家学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的考察情况得出: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预习工作的重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使得数学预习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不够。
其一,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预习书本某页至某页的内容,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没用方向和重点,而上课时老师对学生预习完成度的检查难度较大。因此造成学生对预习工作缺少重视,甚至忽视预习。部分老师尽管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方式不正确,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对预习的反感。
其二,大多数学生把不自主预习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老师教就理解不了,课后作业多所以抽不出预习时间,如果提前看懂了上课就不想听老师讲解了,等等。
作为一名进行多年数学教学的老师,我认为想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取得预期的预习效果,灵活实施预习工作与安排合理的预习作业必不可少。
二、预习作业的安排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巧妙安排预习作业。合理有效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学生不造成时间的浪费,全面概括需要预习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和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最终达到实现预习目标的目的。从我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安排一份优质的预习作业需要结合以下内容。
1.趣味的预习作业
著名的教学学家赫尔巴特有一句名言:“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预习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需要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开展,不能只是单纯的题目练习、概念理解,而应该具有趣味性,才会有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预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安排每位学生用剪刀裁剪出一个三角形,先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角度之和,再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把顶点拼合到一起,学生便可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三个角之和都为180°。这样的趣味预习方式,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堂上教师再用平行线的性质对此定理进行证明,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轻松的预习作业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肩负巨大的压力,而新课改提“减负”学习,预习工作也应如此。根据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初中数学课程的预习应安排在10至20分钟。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明确列出预习方向和具体的预习内容,让学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活动。这样不至于学生在预习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方向,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3.渐进的预习作业
不同的学生因各自生活环境、遗传、性格等不同,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设置预习内容。有些学生基础薄弱,设置过高的要求目标更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热情,应重点安排他们打好基础。而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学生,若布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则易造成骄傲和惰性。
例如在预习有理数时,设置以下预习作业:(1)整数、分数、有理数的定义是什么?(2)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3)举例说明有没有一些数不是有理数呢?(4)什么是正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教师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成绩中等的学生完成前三个问题、能力强的同学完成这四个问题。这样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三、预习工作的实施
1.预习方法多样化
初中数学内容广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预习方法。例如:
(1)例题预习:许多运算类的课程在预习时,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计算。理解之后再做一些同类型的计算题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具体来说,像代数运算、解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函数运算等都可以采用此类方法。
(2)文本预习:遇到许多概念性强的课程时,让学生通过预习画出并初步理解书本中的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并标记出不懂的地方。例如在学习角时,需要学生通过预习掌握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定义,区别这些不同的角,只有通过预习打好理论基础,加深理解,才有助于课题内容的开展。
(3)操作预习:像学习多边形性质与判定时,学生动手裁剪图形,再进行移动、拼接、折叠等操作,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投影与视图的内容时,进行摆放、测量、绘制等,不但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空间感。
(4)协作预习:根据课程的内容不同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再进行组员相互探讨与交流,配合完成预习内容。这样的合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加深对知识的预习和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预习时间机动化
由于初中部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而且各门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预习任务安排在课外,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预习工作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在课堂上预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缓解学生的课后压力,不至于造成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反感,学生也不会因为熬夜写作业造成课堂上无精打采的情况,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预习进展情况,使得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对预习内容进行适度点拨和提示,不但能使学生活跃思维,顺利开展预习工作,而且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计划,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略讲,不易被理解的重点讲解,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实施教学实践。
教师对学生预习时间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具体教学情况设置。可以在课后安排预习,可以在课前的几分钟内,可以在某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之前,也可安排在学生的自习课上。教师应加强与其他科目老师的沟通,当学生课后作业较少时,便可把预习作业安排在课后;当学生课后作业很多时,便安排在课堂上。
3.预习结果的检查
为了督促学生预习,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需要教师采取方法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也十分讲究。从多数学生的反应来看,数学科目内容较枯燥和深奥,单纯地由数学老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检查,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可以尝试让教师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具体来说,即让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讲述出来,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这种检查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和激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教师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理解错误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检查时应注意自己的举止和态度,对学生所表述的预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相信学生得到了老师的督促和激励更容易积极主动地预习。
五、结语
合理地预习安排与实施既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有效开展预习工作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轻松、渐进地预习安排,结合多样化的预习方法和机动化的预习时间指导学生实施预习工作,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热爱预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1998.
[2]杨立新.把预习引进课内[M].湖北出版社,2003.
[3]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4]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2006.
[5]李银.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M].教育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预习 安排 实施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预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习工作必不可少。通过预习,学生一方面了解到即将学习课程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并找出其中不能够理解的内容,另一方面减轻即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除此之外,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当今初中数学的预习情况
根据专家学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的考察情况得出: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预习工作的重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使得数学预习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不够。
其一,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预习书本某页至某页的内容,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没用方向和重点,而上课时老师对学生预习完成度的检查难度较大。因此造成学生对预习工作缺少重视,甚至忽视预习。部分老师尽管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方式不正确,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对预习的反感。
其二,大多数学生把不自主预习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老师教就理解不了,课后作业多所以抽不出预习时间,如果提前看懂了上课就不想听老师讲解了,等等。
作为一名进行多年数学教学的老师,我认为想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取得预期的预习效果,灵活实施预习工作与安排合理的预习作业必不可少。
二、预习作业的安排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巧妙安排预习作业。合理有效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学生不造成时间的浪费,全面概括需要预习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和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最终达到实现预习目标的目的。从我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安排一份优质的预习作业需要结合以下内容。
1.趣味的预习作业
著名的教学学家赫尔巴特有一句名言:“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预习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需要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开展,不能只是单纯的题目练习、概念理解,而应该具有趣味性,才会有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预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安排每位学生用剪刀裁剪出一个三角形,先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角度之和,再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把顶点拼合到一起,学生便可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三个角之和都为180°。这样的趣味预习方式,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堂上教师再用平行线的性质对此定理进行证明,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轻松的预习作业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肩负巨大的压力,而新课改提“减负”学习,预习工作也应如此。根据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初中数学课程的预习应安排在10至20分钟。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明确列出预习方向和具体的预习内容,让学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活动。这样不至于学生在预习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方向,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3.渐进的预习作业
不同的学生因各自生活环境、遗传、性格等不同,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设置预习内容。有些学生基础薄弱,设置过高的要求目标更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热情,应重点安排他们打好基础。而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学生,若布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则易造成骄傲和惰性。
例如在预习有理数时,设置以下预习作业:(1)整数、分数、有理数的定义是什么?(2)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3)举例说明有没有一些数不是有理数呢?(4)什么是正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教师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成绩中等的学生完成前三个问题、能力强的同学完成这四个问题。这样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三、预习工作的实施
1.预习方法多样化
初中数学内容广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预习方法。例如:
(1)例题预习:许多运算类的课程在预习时,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计算。理解之后再做一些同类型的计算题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具体来说,像代数运算、解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函数运算等都可以采用此类方法。
(2)文本预习:遇到许多概念性强的课程时,让学生通过预习画出并初步理解书本中的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并标记出不懂的地方。例如在学习角时,需要学生通过预习掌握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定义,区别这些不同的角,只有通过预习打好理论基础,加深理解,才有助于课题内容的开展。
(3)操作预习:像学习多边形性质与判定时,学生动手裁剪图形,再进行移动、拼接、折叠等操作,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投影与视图的内容时,进行摆放、测量、绘制等,不但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空间感。
(4)协作预习:根据课程的内容不同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再进行组员相互探讨与交流,配合完成预习内容。这样的合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加深对知识的预习和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预习时间机动化
由于初中部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而且各门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预习任务安排在课外,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预习工作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在课堂上预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缓解学生的课后压力,不至于造成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反感,学生也不会因为熬夜写作业造成课堂上无精打采的情况,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预习进展情况,使得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对预习内容进行适度点拨和提示,不但能使学生活跃思维,顺利开展预习工作,而且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计划,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略讲,不易被理解的重点讲解,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实施教学实践。
教师对学生预习时间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具体教学情况设置。可以在课后安排预习,可以在课前的几分钟内,可以在某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之前,也可安排在学生的自习课上。教师应加强与其他科目老师的沟通,当学生课后作业较少时,便可把预习作业安排在课后;当学生课后作业很多时,便安排在课堂上。
3.预习结果的检查
为了督促学生预习,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需要教师采取方法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也十分讲究。从多数学生的反应来看,数学科目内容较枯燥和深奥,单纯地由数学老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检查,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可以尝试让教师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具体来说,即让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讲述出来,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这种检查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和激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教师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理解错误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检查时应注意自己的举止和态度,对学生所表述的预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相信学生得到了老师的督促和激励更容易积极主动地预习。
五、结语
合理地预习安排与实施既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有效开展预习工作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轻松、渐进地预习安排,结合多样化的预习方法和机动化的预习时间指导学生实施预习工作,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热爱预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1998.
[2]杨立新.把预习引进课内[M].湖北出版社,2003.
[3]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4]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2006.
[5]李银.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M].教育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