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的赞歌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密密的油井和无边的工地……”时隔八年,在边疆小城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歌声,融入生命的旋律随着岁月的沉淀激荡出一种别样的幸福。
  四十年前的夏天,父亲和许多战友们脱掉了军装,换上了石油工人灰白色的工作服,成了边疆的建设者。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他们坐着运煤的车从西南边陲到了西北边疆,一路上,困了躺在草垛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馒头,在经历了九天九夜的煎熬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这个当时几乎很少听过的名字,这个连鸟儿都不愿飞过的地方。在那里,迎接建设者的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鲜花掌声,只有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和漫天的黄土风沙。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建设者的身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石油工人的家。倚靠在油井边临时搭建的房子抵挡不过戈壁上肆虐的风沙,每天清晨起来,房屋已经被厚厚的风沙掩埋,他们只能用手一点点地将沙子挖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劳与沧桑使他们的手上布满了厚茧,使他们的脊背变得不再挺拔。但是,内心却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他们发誓要让祖国脱掉“贫油国”的帽子,在贫瘠的戈壁上建设出一片绿洲。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戈壁的生活异常枯燥而简单。繁重工作的疲惫,单调乏味的生活,唯有夜晚借助粗犷豪放的酒曲驱散,几杯酒下肚却常常生出几许伤感。十七八岁就离开了家,割舍不下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作为儿子,亏欠父母的太多,离家时年轻的小伙儿如今脸庞已写满沧桑,再次见到父母时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容颜。离别时总是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年迈的父母,害怕这次的离别会成为此生的永别。作为父亲,又亏欠孩子的太多,因为他们的选择,孩子注定是要生活在遥远的边疆,只有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才能走出茫茫戈壁,看到外面的世界,享受更加富足的生活。
  我深知父亲那代人不容易,也曾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帮父亲实现回家乡的愿望。当工作和生活都相對稳定后,我就向父亲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来和我同住。在随后的日子里,父亲来过一段时间,我也借机劝说父亲卖掉在边疆的房子,以后彻底不再回去了,但是每次都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终于这一次,我说服了父亲,他同意和我回去办理手续,可是刚一踏上边疆的土地他就反悔了。
  列车缓缓地行驶在祖国的边陲,空寂廖渺的戈壁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脑海中不时浮现善良、勤劳、质朴的边疆儿女的身影,一股暖流沁入心田。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父亲为什么始终不愿意离开这里。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们曾经在边疆奋斗,在边疆年轻,也在边疆成长。岁月更迭,四季轮回,当远方的亲人不在时,当生命不再年轻时,边疆的土地就成了承载生命与寄托的唯一港湾,是他们的根啊!
  边疆建设者们能够守护奉献过的这片土地,感到无比的幸福。虽然这里无法比拟大城市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却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壤。他们把年轻的梦想和对祖国的深情化成了涓涓的细流,让生命的水源流进了戈壁的土壤。这样的幸福,是宽广的胸怀,洗涤一切的尘华与浮躁,净化纯真而质朴的心灵;这样的幸福,是无声的言语,简单却让人敬仰,传唱着一曲眷念生命的赞歌。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走在故乡的风景中,我把怀旧的敞篷车搁置在湿地大洋湾的淺滩,一路披着阳光,与微风同行,造访着新洋河畔的伊甸园。  大洋湾,与许多人工雕刻的风景一样,让众多现代性元素涌入了这片休耕地,依托与南洋国际机场毗邻的优势,做足了“水、绿、古、文、秀”的文章。无人机从空中鸟瞰,新洋河在注入大海之前,顽皮地舞动腰肢,把两个连续的“V”字刻在了这畔水域,让魅力大洋湾成为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和度假休闲的养生堂。  大洋湾
期刊
梦想是心灵的花园。花团簇拥是一种温暖的姿态,一种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姿态。高低不一的层次感和视觉撞击成为触动心灵的姿态。所以,我喜欢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人一种对爱的渴望。它能渲染你的感受,它让甜蜜更加甜蜜,快乐更加快乐,喜庆更加喜庆,希望更加希望。将一朵花呈给爱人,让爱情升华;将一朵花呈给长辈,让亲情更浓密;将一朵花呈给朋友,让友情更珍贵;将一朵花呈给病人,让
期刊
一直以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默契的,循规蹈矩的两点一线,在车来车往的节奏里摸爬滚打,偶尔也会生出百无聊赖的惆怅。也许内心的叛逆细胞一直都有,于是心念转动之间,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云南之行。  站在昆明的土地上,正是阳光绽放的早上九点钟,一城的阳光正值明媚时分。第一次看到漫天飞舞的海鸥,那灵动轻巧展翅欲飞的身段,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我挑剔的眼光。妖娆的郁金香,对我这个不速之客也有着极好的耐心,在阳光炫
期刊
大学毕业走进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找到几个整天能和自己抢一包零食、吃同一锅饭菜、睡同一窝的朋友了。后来的人没有那么熟悉,也不曾那么亲密。  还清楚地记得大学里四个人住一间宿舍,那时候我们住的宿舍楼还比较陈旧,白色的墙壁、灰色的水泥地面,有四张单人床,上面是床位,下边是座位的那种木板床,房间仅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和一个悬挂式的小风扇。除了电灯和小电扇之外,宿舍不允许私自使用其他大功率的家用电器,
期刊
古邑连州,风光旖旎,被誉为“路通西北八千里,景占东南第一州”。在钟灵毓秀的连州境内,有一座号称“广东省第三高峰”的名山——大东山。大东山属南岭山脉广义莽山的一部分,在连州的部分主要位于龙坪镇朝天村的原始森林中。陌上花开,时光清濯,走进古村朝天,雾海、奇峰、古松、秀木、溪水、温泉随处可见,一片古朴宁静。  大暑时节过后,便到了立秋时节,立秋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既是暑去凉来的过渡,也是禾谷成熟的
期刊
作者简介:林莹,1981年生,历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工作于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宣传部。系福建省写作协会会员、省传播学会会员、省口才与演讲协会常务理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通讯等20余篇。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谁能说清楚,姑苏是什么?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不断更替的豪侠与墨客之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
期刊
去年国庆节前夕,秋分刚过天渐冷了,雨不紧不慢下了三天。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我拉开窗户,看见外面的路面被雨水洗刷得水亮水亮的,疾驰而过的车辆,像照镜子似的在路上显出清晰的车影。  想起昨夜,雨一直下个不停。起初,伴着哗啦哗啦的雨水声听了一会,想象一番“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情画意,后来却怎么也睡不着,忽地想起了父亲,想起小时候爱听他均匀的呼噜声。  那时,家旁的叔叔婶娘们总爱戏谑地说“老
期刊
对于渔舟来说,没有顺流逆流,只有港湾和渡口,随着潮汐变化,不停穿梭。  把“嘟嘟嘟”的马达声揉进渔人生活,并把鲜美送上百姓餐桌。  我站在岸边,听风的温和,看黝黑的皮肤,享受蔚蓝的心情,这让我想起舢板船,想起父亲摇着橹,慢悠悠,“咯吱咯吱”唱着渔歌。  那时童年,秋肥的喜悦和现在一样,就像浪花一朵朵。  网鱼虾,捡蛤蜊,吹海螺……  那时的梦就挂在桅杆上,海鸥偶尔贴近,而后衔去远方,任凭它迎着晨光
期刊
是你设好了这相思的局吗?让我傻傻地奔了过去,然后画地为牢,把自己陷在这一片思念的沼泽地,无法全身而退。  是你摆好了这相恋的棋吗?专等我把爱打磨成一枚棋子,然后落入你的棋盘中央,一子既落,便是入了你的围,无法逃脱。  一直以为爱是甜蜜的,但经历才知道,爱里面也纠结着疼痛与无奈。爱到深处,如何做才能没有疼痛,如何做才能免去彼此受伤。为何明明爱着,却又穿戴起厚厚的盔甲,抵御着你的靠近。为何明明想念着,
期刊
生活中的ABC  儿子儿媳,孩子未满周岁就离婚了。因为孩子太小,法院判给母亲抚养。  孙女是我一手抱大的,而且与我特别投缘,那种感情无法言表。因此,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孙女,晚上做梦都在梦她。可是离婚带来的悲剧就是这样,骨肉分离,各在一方,要看一次也很不方便。  前段时间儿子把孙女接了回来,快到期限,我跟儿媳微信上商量:“让她在这多玩几天吧,我退休了也没啥事,她也难得来一回。”儿媳却说:“我分分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