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号是一种音乐乐器,属于移调乐器。圆号的音色非常柔和,并富有诗意,色彩具有浑厚、温暖、冷漠等特性,通过圆号与木管乐器组合和与铜管的音色融合,可以表现出淳厚的音色。其中,圆号声部是连接木管乐器组和铜管组的桥梁,具有支柱性作用。因此,分析圆号在乐队演奏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圆号声部支柱性、音色可塑性、演奏灵活性等方面。
关键词:圆号;乐队;可塑性;灵活性;支柱性
中图分类号:J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80-2
圆号属于铜管乐器,被称为“法国号”,具有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相似的音色。在结构形状上,呈弯曲圆锥形管体,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主要由号管和键盘组成,其中,活塞键是乐器核心,铜管与键子及管道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有机组件,使圆号在乐队演奏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一、圆号概述
针对圆号在乐队中的运用及练习方法,如何控制好气息是圆号演奏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主要体现在呼吸、气吹及发音等三个方面。首先,呼吸。圆号演奏时,若吸气位置不当,容易出现上下嘴唇外翻、上身紧张等弊病,容易导致发音不准确;若气息不充分,不仅会因腹部扩张而造成身体产生疲劳感,也增加了嘴唇为维持高音、音色等的需要而造成过度紧张感。因此,注重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三种方法。其次,气吹与发音。由于圆号的形状为弯曲圆锥形管道,吹口小,好口较大,再加上一个深漏斗的号嘴,造成气吹发音并不是那么的灵敏。因此,注重气吹的控制,利用舌头轻轻地触碰上门牙的内侧,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音区高低来调整舌头触碰的位置,这样发音将会更准确更灵敏一些。再者,练习方法。在实际演奏中,气息有不同的运用,在吸气练习中,为了保持好的节奏感,一般在演奏时遵循“吹慢的就慢吸,吹快的就快吹”的原则,保证气息下沉,这样对节奏感就会有影响。
对于圆号的音准与音色,圆号既可以吹奏出木管乐器组的柔美之音,也可以吹奏出铜管组嘹亮号角般的音响。其作为铜管乐器中音域最为宽广的乐器,一般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等三个音域。其中,从小字二组的G2开始,直接上行到主音的C3音为高音区,音色明亮高亢,色彩辉煌。但对于演奏者来说,高音区的练习是最困难的,若控制不当,将不会达到宽厚、富有张力的音响效果,例如《宝来罗舞曲》中,每件乐器反复演奏的主题旋律充分发挥了圆号高音的音色特点;从小字二组的主音C2音开始向下小六度E1为中音区,音色宽厚、华丽,在中音区,音乐不高不低,比较适合演奏者对音域的发挥;从小字组G音起下行到根音C音为低音区,音色宽厚深层,朴实无华,是最富有声音共鸣的音域。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演奏,通过四把圆号齐奏,演奏出了主题的阴沉和森严。然而,对于音准的掌握,是每件乐器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合奏中,音准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良好的音准和音色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妥协的过程,这就要求演奏者无论是在合奏中还是在交响乐队中都要寻找音准和音色的平衡,提高自己的吹奏技术和综合音乐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演奏员。
二、圆号在乐队中的作用
(一)圆号声部的支柱性
圆号声部是连接木管乐器组和铜管组的桥梁,可以与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的音响能很好地融合一体,有着中介的桥梁支柱作用。从音色上来讲、无论是在连接和支撑上,还是结合其他声部方面,其都表现出丰满醇厚的音色,通过与各种乐器的音色融合,可以使各个声部之间的音色差异变小,特别是与木管中大管、单簧管及与弦乐器中大提琴、低音提琴的结合。圆号的音色非常柔和,并富有诗意,既可以与木管音色很好的融合成一个整体,通过与铜管组的融合,也可以起到融合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作用。因此,圆号与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的融合有着中介的桥梁支柱作用。例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将圆号声部置于铜管组的上方,与木管组靠近,通过圆号声部、大管声部融合演奏呈现示部主题,然后小号、木管组声部对示部主题重复演奏,紧接着圆号声部单独重复奏出,最后黑管大管衔接,引出了柔美、富有诗意的弦乐旋律。在该演奏中,圆号声部非常巧妙地连接了木管乐器组与铜管组的音色转换,通过充分应用圆号声部是木管组和铜管组的桥梁支柱作用,使该交响曲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作为一名圆号演奏员来说,应充分了解自己在演奏时所处的位置,仔细监听演奏的旋律,以保证不同声部的衔接性。
(二)圆号音色的可塑性
圆号演奏的音色柔美宽厚,并富有诗意,均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色彩,深受广大音乐作曲家的青睐。圆号是属于很有特色的旋律乐器,具有可塑性。当圆号在合奏及交响乐队中担任独奏或齐奏时,通过演奏出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圆号能令人惊奇地奏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乐句。同样地,圆号还特别擅长演奏比较沉思、含蓄、典雅的旋律,例如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为例,通过圆号演奏的美妙旋律,将大自然的为妙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流连忘返。由于圆号的低音区音色宽厚深层、朴实无华,适合演奏比较柔和的低声声部;中音区的个性不够突兀,圆号演奏时,需要有其他乐器如大管、单簧管及弦乐的大提琴演奏给予重复;而高音区特别富有表现力,无论是在强奏还是弱奏上,都最具有表现力,强奏明朗有力,弱奏柔和安静。因此,高音区演奏中,圆号常常担任独奏,尤其是以f或ff为力度演奏时,可以表现出气势辉煌、英雄气概的性格;而用mp或pp的力度演奏时,可以表现出忧伤情怀、回忆思念的意境。例如:《马勒第一交响曲》的演奏,圆号可以描写出狡诈、幻想的负面形象;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用柔弱的音色来表现出忧愁、悲伤的情绪。圆号也比较笨适合演奏号角式或者具有号召性的旋律,圆号不同于小号,其吹奏的号角声,性格非常柔和,也比较含蓄。由于圆号音色的可塑性,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演奏家,必须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内涵寓意,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三)圆号演奏的灵活性
圆号的号嘴较小,而号管特别长,当活塞迅速转动时,不会改变空气柱,因此,圆号的发音较为迟缓,容易造成连续短音,音色也含糊不清。相对于长笛、小号而言,圆号的灵活性略显不足。因此,圆号演奏时,演奏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即演奏者在气吹前,头脑中要有一种演奏状态的提前量,充分想象自身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注重嘴唇的张力,保持气息的稳定状态,使管内空气柱处于振动状态时改变而发出不同高音的泛音,不然易于“冒泡”。另外,在合奏时,演奏员要时刻记住自己在乐队演奏中所担当的内声部职责,学会聆听铜管组的声部及木管组的旋律,注重弦乐组的音色变化,对自己的音色力度和音色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使圆号与木管组及铜管组的音色融合一体的效果。
三、总结
圆号是铜管乐队和管弦乐队中的一件中套乐器,属于铜管乐器,音色宽厚柔和,富有诗意,可以与木管组、铜管组融合为一个整体,圆号在乐队演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圆号在乐队中应有的作用,注重圆号声部的桥梁支柱性、圆号音色的可塑性及圆号演奏的灵活性,将圆号作为铜管乐队和木管乐队中重要和特殊的声部处理,使圆号成为出彩的明星,奏出优美的旋律。
参考文献:
[1]许翔.两种滑奏的区别及“滑奏”的乐队形式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3.
[2]欧阳力行.马思聪乐队作品中的管弦乐法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3.
[3]祁放.浅谈乐队中的圆号[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邓婕.约瑟夫·海顿《D大调圆号第二协奏曲》的艺术特性及演奏诠释[D].星海音乐学院,2014.
[5]陈金鹏.圆号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生活,2010,(07).[6]黄冠.谈圆号演奏方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2).
作者简介:
郝文涛,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关键词:圆号;乐队;可塑性;灵活性;支柱性
中图分类号:J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80-2
圆号属于铜管乐器,被称为“法国号”,具有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相似的音色。在结构形状上,呈弯曲圆锥形管体,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主要由号管和键盘组成,其中,活塞键是乐器核心,铜管与键子及管道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有机组件,使圆号在乐队演奏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一、圆号概述
针对圆号在乐队中的运用及练习方法,如何控制好气息是圆号演奏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主要体现在呼吸、气吹及发音等三个方面。首先,呼吸。圆号演奏时,若吸气位置不当,容易出现上下嘴唇外翻、上身紧张等弊病,容易导致发音不准确;若气息不充分,不仅会因腹部扩张而造成身体产生疲劳感,也增加了嘴唇为维持高音、音色等的需要而造成过度紧张感。因此,注重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三种方法。其次,气吹与发音。由于圆号的形状为弯曲圆锥形管道,吹口小,好口较大,再加上一个深漏斗的号嘴,造成气吹发音并不是那么的灵敏。因此,注重气吹的控制,利用舌头轻轻地触碰上门牙的内侧,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音区高低来调整舌头触碰的位置,这样发音将会更准确更灵敏一些。再者,练习方法。在实际演奏中,气息有不同的运用,在吸气练习中,为了保持好的节奏感,一般在演奏时遵循“吹慢的就慢吸,吹快的就快吹”的原则,保证气息下沉,这样对节奏感就会有影响。
对于圆号的音准与音色,圆号既可以吹奏出木管乐器组的柔美之音,也可以吹奏出铜管组嘹亮号角般的音响。其作为铜管乐器中音域最为宽广的乐器,一般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等三个音域。其中,从小字二组的G2开始,直接上行到主音的C3音为高音区,音色明亮高亢,色彩辉煌。但对于演奏者来说,高音区的练习是最困难的,若控制不当,将不会达到宽厚、富有张力的音响效果,例如《宝来罗舞曲》中,每件乐器反复演奏的主题旋律充分发挥了圆号高音的音色特点;从小字二组的主音C2音开始向下小六度E1为中音区,音色宽厚、华丽,在中音区,音乐不高不低,比较适合演奏者对音域的发挥;从小字组G音起下行到根音C音为低音区,音色宽厚深层,朴实无华,是最富有声音共鸣的音域。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演奏,通过四把圆号齐奏,演奏出了主题的阴沉和森严。然而,对于音准的掌握,是每件乐器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合奏中,音准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良好的音准和音色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妥协的过程,这就要求演奏者无论是在合奏中还是在交响乐队中都要寻找音准和音色的平衡,提高自己的吹奏技术和综合音乐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演奏员。
二、圆号在乐队中的作用
(一)圆号声部的支柱性
圆号声部是连接木管乐器组和铜管组的桥梁,可以与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的音响能很好地融合一体,有着中介的桥梁支柱作用。从音色上来讲、无论是在连接和支撑上,还是结合其他声部方面,其都表现出丰满醇厚的音色,通过与各种乐器的音色融合,可以使各个声部之间的音色差异变小,特别是与木管中大管、单簧管及与弦乐器中大提琴、低音提琴的结合。圆号的音色非常柔和,并富有诗意,既可以与木管音色很好的融合成一个整体,通过与铜管组的融合,也可以起到融合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作用。因此,圆号与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的融合有着中介的桥梁支柱作用。例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将圆号声部置于铜管组的上方,与木管组靠近,通过圆号声部、大管声部融合演奏呈现示部主题,然后小号、木管组声部对示部主题重复演奏,紧接着圆号声部单独重复奏出,最后黑管大管衔接,引出了柔美、富有诗意的弦乐旋律。在该演奏中,圆号声部非常巧妙地连接了木管乐器组与铜管组的音色转换,通过充分应用圆号声部是木管组和铜管组的桥梁支柱作用,使该交响曲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作为一名圆号演奏员来说,应充分了解自己在演奏时所处的位置,仔细监听演奏的旋律,以保证不同声部的衔接性。
(二)圆号音色的可塑性
圆号演奏的音色柔美宽厚,并富有诗意,均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色彩,深受广大音乐作曲家的青睐。圆号是属于很有特色的旋律乐器,具有可塑性。当圆号在合奏及交响乐队中担任独奏或齐奏时,通过演奏出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圆号能令人惊奇地奏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乐句。同样地,圆号还特别擅长演奏比较沉思、含蓄、典雅的旋律,例如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为例,通过圆号演奏的美妙旋律,将大自然的为妙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流连忘返。由于圆号的低音区音色宽厚深层、朴实无华,适合演奏比较柔和的低声声部;中音区的个性不够突兀,圆号演奏时,需要有其他乐器如大管、单簧管及弦乐的大提琴演奏给予重复;而高音区特别富有表现力,无论是在强奏还是弱奏上,都最具有表现力,强奏明朗有力,弱奏柔和安静。因此,高音区演奏中,圆号常常担任独奏,尤其是以f或ff为力度演奏时,可以表现出气势辉煌、英雄气概的性格;而用mp或pp的力度演奏时,可以表现出忧伤情怀、回忆思念的意境。例如:《马勒第一交响曲》的演奏,圆号可以描写出狡诈、幻想的负面形象;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用柔弱的音色来表现出忧愁、悲伤的情绪。圆号也比较笨适合演奏号角式或者具有号召性的旋律,圆号不同于小号,其吹奏的号角声,性格非常柔和,也比较含蓄。由于圆号音色的可塑性,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演奏家,必须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内涵寓意,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三)圆号演奏的灵活性
圆号的号嘴较小,而号管特别长,当活塞迅速转动时,不会改变空气柱,因此,圆号的发音较为迟缓,容易造成连续短音,音色也含糊不清。相对于长笛、小号而言,圆号的灵活性略显不足。因此,圆号演奏时,演奏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即演奏者在气吹前,头脑中要有一种演奏状态的提前量,充分想象自身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注重嘴唇的张力,保持气息的稳定状态,使管内空气柱处于振动状态时改变而发出不同高音的泛音,不然易于“冒泡”。另外,在合奏时,演奏员要时刻记住自己在乐队演奏中所担当的内声部职责,学会聆听铜管组的声部及木管组的旋律,注重弦乐组的音色变化,对自己的音色力度和音色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使圆号与木管组及铜管组的音色融合一体的效果。
三、总结
圆号是铜管乐队和管弦乐队中的一件中套乐器,属于铜管乐器,音色宽厚柔和,富有诗意,可以与木管组、铜管组融合为一个整体,圆号在乐队演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圆号在乐队中应有的作用,注重圆号声部的桥梁支柱性、圆号音色的可塑性及圆号演奏的灵活性,将圆号作为铜管乐队和木管乐队中重要和特殊的声部处理,使圆号成为出彩的明星,奏出优美的旋律。
参考文献:
[1]许翔.两种滑奏的区别及“滑奏”的乐队形式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3.
[2]欧阳力行.马思聪乐队作品中的管弦乐法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3.
[3]祁放.浅谈乐队中的圆号[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邓婕.约瑟夫·海顿《D大调圆号第二协奏曲》的艺术特性及演奏诠释[D].星海音乐学院,2014.
[5]陈金鹏.圆号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生活,2010,(07).[6]黄冠.谈圆号演奏方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2).
作者简介:
郝文涛,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