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入新的时期,对于其阅读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学生阅读兴趣弱、课堂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对阅读内容的主观体验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建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建构群文阅读能力、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联想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初中阶段,阅读成为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此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提升阅读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要基于教材的讲解,探寻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使课堂成为架设学生与阅读之间关联性的桥梁,才能全面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缺乏的问题较为明显,很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阅读和学习教材的文章,课下的阅读积累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当前阶段需要掌握的阅读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前的教学工作并未引导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或许课堂中教师会讲解文章的相关知识、阅读技巧,但却未能真正引导学生对阅读本身产生兴趣,也未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2.缺乏对阅读的主观体验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对阅读的主观体验,忙于被动接收。与教学工作“偏功利性”的趋势相对应,学生也更多地忙于接收教师教授的知识点,缺乏独立自主地与文章进行交流的体验,也没有从生活中找寻现象加以思考。
  文本阅读的四要素,应当是文本、读者、作者和环境的交流,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在读者阅读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主观期待,才能继续阅读下去。学生缺乏对阅读的主观体验,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工作的一大问题,也因此影响甚至阻碍着阅读教学工作的展开。学生因为缺乏对文章的独立解读,很多文章只是读过而已,没有更多的思考。
  3.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素材十分丰富,包括现代诗、古体诗、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然而很多教师会在教学时将其固定为“主题思想 篇章结构”等相对固定的学习套路。比如小说和散文是两种较为相近的文体,因为这样的讲解形式,很多学生开始忽略文体特征,仅仅关注文章讲了什么、主题思想是什么。课堂形式的单一,也影响着课堂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只能感受到课堂的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兴趣着手,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课堂是指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地方,因此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拓展语文教学视野成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联系课堂内、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笔者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实践发现,想要建构“趣味”课堂,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建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建构丰富的情境,在使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理解的同时,可以减少阅读的枯燥性。还要及时拓展知识面。语文是一门涉及传统文化、语言知识等的人文学科,学生所学的,不仅仅是字词,也是文化。在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应及时进行拓展,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再如相关的影视片段、经典作品等。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故事。再如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这样的课文后,可以趁机将《西游记》推荐给学生,带着学生一起品读名著。再如,教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丰富的交流中增强阅读体验。整体而言,兴趣的构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应当从细节着手,加以引导。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适当布置思考任务,是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较为基础的,是相应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是课堂重要的思考、互动环节,经过对设问环节的优化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互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主动阅读文章,进行探索与思考。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课文是如何借助父亲的背影,来写出父亲的爱的?”一般而言,问题应当是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课文的内容而设定的,问题的设置不宜复杂,应当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启发性强。可以尝试分层次设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通读全文,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这个问题是针对文章素材而论的,只要用心找寻,就能找到答案。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什么?”这样,可以对学生进一步引导,提出如“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什么?”这样由表及里,层层递進,逐层深入。答疑先从质疑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既要学习,又要思考。教学工作者要把握每节课的重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和思考。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首先应当选取合适的范文,找到不同风格特征的文章,打破模板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如散文阅读找中心、小说阅读找人物、诗歌阅读找诗眼……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阅读,有着不同的思路,只有把握了一般规律,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实现进步。
  在具体文章中,教师要将阅读的重点、方式等展示给学生。如《范进中举》《威尼斯商人》等,都是注重人物刻画的小说,读后能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找准其中的关键点,把握人物特征,才能促成精准阅读。   很多教师在处理文章时,往往直接量化为“主题思想 人物特征的概括”,过于精简反而难以从中品味内容的主旨。其实,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预留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找到其中的亮点、重点、难点等,通过自己的“读”去感知文章,与文章形成交流。在课下阅读时,教师应与学生实现互动,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让他们不仅去读,更要去思考,同时也要将阅读技巧教给学生,如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进而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4.推进群文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推进群文阅读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阅读类型。群文阅读是同时阅读同一主题但不同形式内容的文章,进而实现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兴趣的增加和激发。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文体下同一素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实现课上与课下的联动。如鲁迅先生作为我国白话文学的先驱,其笔下的《故乡》是一个较为大众的题材,很多作家都会写到,但是鲁迅笔下的风格与现代很多作家写的故乡有很大不同,带着点儿讽刺与悲愤。此时,不妨将几部鲁迅作品和其他作家写“故乡”的文章一起阅读,进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鲁迅先生的文风特点,以及这篇《故乡》与其他人的“故乡”有哪些不同,进而分析时代因素等。
  群文阅读的基础是大量阅读,多数都是课上与课下一起完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更为灵活的设计,如组织读书小组,让学生不仅在课下阅读,还在课下交流学习。再如,语文学习中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阅读主题,依据主题,组织讨论本单元文章的共同特点等,最终实现阅读形式的扩展。
  5.组织师生学习小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往往需要热烈的讨论,才能相互促进。具体到语文学科,讨论能够辅助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
  组织师生学习小组,能够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与学生结合起来,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阅读。师生学习小组,应当创设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开卷有益,兼容并包,尊重差异。组建师生学习小组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索组建交流渠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之余,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阅读实现真正的交流互动,全面促进教学的开展。
  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文章并没有严格的目标要求,如《大堰河,我的母亲》。类似这样的文章,不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課下了解作者资料、时代背景、文章内容等,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完善知识点;到了课上,教师则打破组际,实现师生的互动,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开始进入自觉状态,此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十分重要。把握初中阅读教学,增强课堂时效性,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阅读任务,最终使阅读教学得到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维波《探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科学导报》2017年第6期。
  [2] 刘艳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外交流》2016年第4期。
  [3] 于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第9期。
  [4] 张爱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分析》,《语文学刊(教育版)》2011年第8期。
  [5] 张少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文教资料》2013年第9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亦逐渐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壁垒,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完善,更能在教育工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渗透方法,以期能够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渗透 必要性  DOI:10.1224
摘 要: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高耗低效”的情况,教师的付出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针对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最终实现语文的“可视化”设计,改变教师主观导向的盲目教学。  关键词:目标导向 教学评一致性 语文课堂 《小石潭记》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意识导向,培养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方面必备品格,体现了中国时代教育的科学性和民族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情境中朗读,在情景中运用。  关键词:识字 学文 同构共生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点出了“字”在文章写作中的基础作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使用随文识字的方
什么是教师的自我研究?语文教师的自我研究怎样展开?如何有效助力学校立体化育人的文化体系的构建?自我研究其实存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开展课堂观察、撰写教学笔记、同伴切磋探讨……但如何让无意识的、碎片化的自我研究转变成自觉的、系统的教师自我研究呢?  萨马拉斯认为,教师自我研究是个人情境化探究、批判性协同探究,提高学识,透明、系统化的研究过程,旨在知识的生产与陈述。换言之,教师自我研究是扎根
李森祥的《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小说。笔者最近观摩了两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收获很多,也有很多思考。我觉得,由于不同教师对这篇小说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就产生了巨大差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以说,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是使课堂高度不断提升的关键。  一、教师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决定课堂层面的多样性  《台阶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热门话题,也可以说是教育教学永恒的追求,更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的目的。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何种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这些目的,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现将自己对有效语文课堂的策略探析浅谈如下。  一、灵活处理教材,为有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档案管理能够作为规范化的经济保障手段,从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真正落实各大单位当中有关经济问题的业务目标与管理规划。本文则能够针对于单位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有效对策展开细致分析,从而能够切实促进各项工作步骤的稳步运行。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 存在问題 处理对策]  对于各大单位来说,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育方式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多。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教师不断进行创新。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阅读的学习,低年级小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万千世界,增长见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改革路径  阅读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之一,具有重要性与独特性,是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践行“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大语文教学观”下,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更要致力于学生精神的成长、生命的对话,这就要求语文学习应将视线扩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语文课
庄子在《庖丁解牛》中详细地描写了庖丁解牛过程的变化:从“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到“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再到“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能做到这样,那是因为庖丁经过多次的解牛实践操作,掌握了解牛的思路、步骤,懂得避重就轻、游刃有余,从而能快速完成解牛而且使刀具崭新如初。  在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