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的不到位、管理的观念不够深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完善,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保证其积极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的探讨
一、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
1.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关系概括起来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资源配置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使包含潜在价值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充分考虑资金价值以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三是使股东及其他财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妥善处理财务目标,找到更为合适的理财目标。
4.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企业从业人员以及管理者要改变思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般来讲是指企业在特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开展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该明确如何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并要学会科学合理的利用财务预测方法和财务控制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不细致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者要懂得作长远打算,除了对财务资金收入支出进行管理外,还要科学准确的进行财务管理预测,对企业经营提出有效的帮助。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资委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机制及体制改革的问题,市场环境、股权单一等的限制,加之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依然存在的混乱与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1.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处于转型阶段。从前的国有企业目标就为了完成国家的指令性生产计划,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职工的利益都是与此相关的,因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仅仅局限于内部的财务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与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国有企业将财务管理的重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市场上来,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俨然不再完全适用于市场环境,进而会造成许多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并持续亏损的现象。因而当前的形势要求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向开放型的财务管理转变。
2.缺乏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又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普及使得很多会计人员摆脱了从前繁琐的手工记账的方法,这样更加有利于用剩余的时间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但是财务管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主题,从认知接受到熟练掌握这个从无到有经历一段过程,对于刚刚接触会计工作的新人来说,即使有了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与了解,但在实践经验上还是要通过步步实践来获取。对于这种迫切需求,一些企业采取了措施,对企业本身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选拔优秀人员参与到在职的深造过程等。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保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做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科学的管控等目标就必须做到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目前的國企内部财务控制看来,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未被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所约束。部分管理层人员在采购、销售等等经济环节,利用私权进行地下交易,收受贿赂;还有些部门主管人员等私设小金库,虚列成本,收支混乱无约束,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幅流失。
2.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素质不高。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人员组成,因此在处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不妥,并且由于专业性不够强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中的创新性不够,因此不能完全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各项活动当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当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并不广泛或及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只是被动地处理财务工作,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探究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在其企业当中的作用。
3.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就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来看,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企业虽然设置了财务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制度,但是有些并未发挥作用,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依然缺乏有效性。其次,一些财务人员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任意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会计数据上虚报篡改信息,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数据大部分失真、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也直接方便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国有企业的财产流失较为严重。再次,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复杂,财务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由企业领导决定,很多时候自主权很小,企业的财务业务也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来处理的。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失严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相关的各项制度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不能够依法对国有企业中的资产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责任追偿机制,这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没有约束过于随意,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过度的闲置和浪费;另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这会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使用时,没有进行预算的控制和做长期的规划打算,这也助长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5.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未被重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财务风险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因而存在着普遍的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衍生品的投资,这些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极大,因而市场的经营风险加大,资产减值因素增多,有可能发生巨额的亏损,因而国有企业要对诸如此类乱投资、乱担保等的加大财务风险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6.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价值不符、不按价值转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当转移现象十分严重。(1)利用股份控制和人事关系的上下级关系对下级企业施加掌握控制,将固定资产在相关联企业之间以低于或者高于本身价值的价格进行转移。(2)企业间因资金关联、业务往来等多种原因,有时出于私利,将固定资产以不符合于其公允价值的价值进行转移。
另外,国有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早,因而遗留下来的内部外部因素以及遗留问题十分复杂,几乎所有国有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项目部在购置资产设备的时候,没有按照程序在项目和工程专账中列支,而是经常性的将此部分资产放在账外,因而这部分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企业享受不到,项目结束后也经常没有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及时的移交企业管理和使用。因此上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就尤为明显,这一部分的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利用。(2)下级企业的会计机构少计固定资产,并存在着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对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流程不熟悉,或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各项培训做得不到位,造成了有意无意的核算疏漏。(3)固定资产移交过程不够严密。当企业领导或者是有关部门人员人事变动时,固定资产都应按规定进行移交,但部分企业存在着财务移交和书面移交不完整,即存在未到场实际盘点、财务明细账核对不准确等等问题。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面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不合实际又无法追究责任就是由此造成的。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改变财务管理的传统定位。
1.1将财务核算的定位转变为财务管理。以前的财务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历史数据的记录,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并不会由此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然而,财务管理则是要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以及分析;并透过数字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掌控,参与企业决策。
1.2财务定位的转变会逐步带来财务人员思维的转变,使得财务人员更加关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标、多方信息搜集等,而并非单一客观的针对会计数据进行记录总结。企业应不断地向财务人员灌输新的有价值的理念、同时可以配合绩效引导以激发财务人员转变思想的意愿。
2.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2.1强化责任意识。主要来说就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资产流失是否为人为,同时也决定着未来企业中是否还会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相关部门应举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人员的教育力度,举办讲座以增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对会计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使其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的意义;鼓励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关资产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逐步形成,最终达到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目的。
2..加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监督的管理。通俗的来讲,这是需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产的信息化监督,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掌握和管控,使得各部门人员能够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进行合理化的操作。
健全人事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在提高专门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相关人员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进行保护,防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3.1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当企业在进行规模较大金额较多的投资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慎重做出讨论决策,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投资的决策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時,要尽量使投资多元化,分散投资资金并且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
3.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全方位管控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相关策略的制定、相关职能体系的确立、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等等。
3.3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时刻关注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好资金筹划,防止债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防控风险的能力。
4.加强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管理。
4.1定期进行盘点,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的彻底清查,导致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实资产,有些早已经不存在或完全没有了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仍没有从账上移除。因此,经常性的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只流于形式,每年应派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若发现未进行清产核资或对清查出的各项损失不进行处理的,应追究单位领导人的直接责任。有力的监管措施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企业的资产损失,对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盲目购置,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起到控制作用。 4.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我国也依据准则建立了固定资产折旧体系,但因下属企业的类型差别较大,有些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亦无法准确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国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重要性的认知不充分,财务人员并未对每期的固定资产报表认真处理,固定资产购入、计提折旧、报废等程序常常被敷衍了事,手续不够齐全,上级部门也很少过问没有及时审批。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固定资产使用率很低,资产闲置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建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更是迫在眉睫,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在计提折旧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在会计报表中要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额以及净值。
4.3.加强对资产安全性的监控。在事前,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企业现有的资产,合理使用加再次利用,整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加强事中控制,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购入时验收入库、规范企业资产的日常核算,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如若固定资产发生损失,要能够追究到相关的责任人,对随意侵占、挪用、损毁企业资产的违纪违法现象绝不姑息,严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5.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我国的国企在不断的创新,现代的企业制度也不断在国有企业当中确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开始对新环境、新形势进行审视。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并且可以对决策的结果提出正确评价,使企业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另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面临的风险也逐步增多,这时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对其进行监管。同时财务的监管部门要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的正常运作负责。由此可见,企业应就管理机制方面加以完善,建立并健全相关的职能部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增强专业性。有效管理企業内部也是有效控制企业资产流失的途径之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管理方法的演变、财务管理学说的发展都是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的主要表现方面。财务管理的创新也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使之事半功倍 。
五、结语
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若国有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领导者以及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不断努力,妥善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兴锁,“浅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和突破”,《财会研究》,2013年.
[2]印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经贸》,2016年12期.
[3]李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论》,2015年.
[4]朱小平、孙甲奎,“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做法”,《财务与会计》,2014年2期.
[5]王雪容,“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探讨”,《时代金融》,2014年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的探讨
一、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
1.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关系概括起来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资源配置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使包含潜在价值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充分考虑资金价值以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三是使股东及其他财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妥善处理财务目标,找到更为合适的理财目标。
4.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企业从业人员以及管理者要改变思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般来讲是指企业在特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开展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该明确如何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并要学会科学合理的利用财务预测方法和财务控制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不细致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者要懂得作长远打算,除了对财务资金收入支出进行管理外,还要科学准确的进行财务管理预测,对企业经营提出有效的帮助。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资委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机制及体制改革的问题,市场环境、股权单一等的限制,加之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依然存在的混乱与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1.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处于转型阶段。从前的国有企业目标就为了完成国家的指令性生产计划,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职工的利益都是与此相关的,因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仅仅局限于内部的财务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与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国有企业将财务管理的重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市场上来,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俨然不再完全适用于市场环境,进而会造成许多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并持续亏损的现象。因而当前的形势要求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向开放型的财务管理转变。
2.缺乏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又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普及使得很多会计人员摆脱了从前繁琐的手工记账的方法,这样更加有利于用剩余的时间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但是财务管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主题,从认知接受到熟练掌握这个从无到有经历一段过程,对于刚刚接触会计工作的新人来说,即使有了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与了解,但在实践经验上还是要通过步步实践来获取。对于这种迫切需求,一些企业采取了措施,对企业本身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选拔优秀人员参与到在职的深造过程等。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保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做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科学的管控等目标就必须做到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目前的國企内部财务控制看来,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未被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所约束。部分管理层人员在采购、销售等等经济环节,利用私权进行地下交易,收受贿赂;还有些部门主管人员等私设小金库,虚列成本,收支混乱无约束,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幅流失。
2.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素质不高。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人员组成,因此在处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不妥,并且由于专业性不够强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中的创新性不够,因此不能完全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各项活动当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当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并不广泛或及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只是被动地处理财务工作,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探究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在其企业当中的作用。
3.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就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来看,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企业虽然设置了财务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制度,但是有些并未发挥作用,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依然缺乏有效性。其次,一些财务人员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任意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会计数据上虚报篡改信息,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数据大部分失真、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也直接方便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国有企业的财产流失较为严重。再次,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复杂,财务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由企业领导决定,很多时候自主权很小,企业的财务业务也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来处理的。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失严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相关的各项制度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不能够依法对国有企业中的资产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责任追偿机制,这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没有约束过于随意,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过度的闲置和浪费;另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这会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使用时,没有进行预算的控制和做长期的规划打算,这也助长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5.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未被重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财务风险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因而存在着普遍的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衍生品的投资,这些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极大,因而市场的经营风险加大,资产减值因素增多,有可能发生巨额的亏损,因而国有企业要对诸如此类乱投资、乱担保等的加大财务风险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6.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价值不符、不按价值转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当转移现象十分严重。(1)利用股份控制和人事关系的上下级关系对下级企业施加掌握控制,将固定资产在相关联企业之间以低于或者高于本身价值的价格进行转移。(2)企业间因资金关联、业务往来等多种原因,有时出于私利,将固定资产以不符合于其公允价值的价值进行转移。
另外,国有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早,因而遗留下来的内部外部因素以及遗留问题十分复杂,几乎所有国有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项目部在购置资产设备的时候,没有按照程序在项目和工程专账中列支,而是经常性的将此部分资产放在账外,因而这部分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企业享受不到,项目结束后也经常没有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及时的移交企业管理和使用。因此上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就尤为明显,这一部分的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利用。(2)下级企业的会计机构少计固定资产,并存在着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对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流程不熟悉,或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各项培训做得不到位,造成了有意无意的核算疏漏。(3)固定资产移交过程不够严密。当企业领导或者是有关部门人员人事变动时,固定资产都应按规定进行移交,但部分企业存在着财务移交和书面移交不完整,即存在未到场实际盘点、财务明细账核对不准确等等问题。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面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不合实际又无法追究责任就是由此造成的。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改变财务管理的传统定位。
1.1将财务核算的定位转变为财务管理。以前的财务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历史数据的记录,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并不会由此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然而,财务管理则是要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以及分析;并透过数字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掌控,参与企业决策。
1.2财务定位的转变会逐步带来财务人员思维的转变,使得财务人员更加关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标、多方信息搜集等,而并非单一客观的针对会计数据进行记录总结。企业应不断地向财务人员灌输新的有价值的理念、同时可以配合绩效引导以激发财务人员转变思想的意愿。
2.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2.1强化责任意识。主要来说就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资产流失是否为人为,同时也决定着未来企业中是否还会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相关部门应举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人员的教育力度,举办讲座以增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对会计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使其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的意义;鼓励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关资产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逐步形成,最终达到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目的。
2..加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监督的管理。通俗的来讲,这是需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产的信息化监督,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掌握和管控,使得各部门人员能够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进行合理化的操作。
健全人事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在提高专门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相关人员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进行保护,防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3.1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当企业在进行规模较大金额较多的投资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慎重做出讨论决策,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投资的决策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時,要尽量使投资多元化,分散投资资金并且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
3.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全方位管控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相关策略的制定、相关职能体系的确立、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等等。
3.3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时刻关注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好资金筹划,防止债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防控风险的能力。
4.加强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管理。
4.1定期进行盘点,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的彻底清查,导致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实资产,有些早已经不存在或完全没有了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仍没有从账上移除。因此,经常性的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只流于形式,每年应派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若发现未进行清产核资或对清查出的各项损失不进行处理的,应追究单位领导人的直接责任。有力的监管措施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企业的资产损失,对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盲目购置,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起到控制作用。 4.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我国也依据准则建立了固定资产折旧体系,但因下属企业的类型差别较大,有些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亦无法准确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国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重要性的认知不充分,财务人员并未对每期的固定资产报表认真处理,固定资产购入、计提折旧、报废等程序常常被敷衍了事,手续不够齐全,上级部门也很少过问没有及时审批。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固定资产使用率很低,资产闲置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建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更是迫在眉睫,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在计提折旧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在会计报表中要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额以及净值。
4.3.加强对资产安全性的监控。在事前,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企业现有的资产,合理使用加再次利用,整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加强事中控制,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购入时验收入库、规范企业资产的日常核算,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如若固定资产发生损失,要能够追究到相关的责任人,对随意侵占、挪用、损毁企业资产的违纪违法现象绝不姑息,严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5.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我国的国企在不断的创新,现代的企业制度也不断在国有企业当中确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开始对新环境、新形势进行审视。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并且可以对决策的结果提出正确评价,使企业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另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面临的风险也逐步增多,这时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对其进行监管。同时财务的监管部门要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的正常运作负责。由此可见,企业应就管理机制方面加以完善,建立并健全相关的职能部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增强专业性。有效管理企業内部也是有效控制企业资产流失的途径之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管理方法的演变、财务管理学说的发展都是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的主要表现方面。财务管理的创新也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使之事半功倍 。
五、结语
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若国有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领导者以及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不断努力,妥善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兴锁,“浅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和突破”,《财会研究》,2013年.
[2]印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经贸》,2016年12期.
[3]李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论》,2015年.
[4]朱小平、孙甲奎,“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做法”,《财务与会计》,2014年2期.
[5]王雪容,“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探讨”,《时代金融》,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