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三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以复习巩固为主。针对初中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发展层次,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立足历史学科的具体内容,构建完善的总复习策略和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學实践中不断摸索,反复验证,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复习阶段,知识重难点已经不会有新的内容,但是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问题点,加以强化提升。
关键词:初三历史;总复习;教学策略
一、前言
历史复习与新课教学的侧重点大不相同。在新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然而,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显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讲授。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需要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只有历史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在初中历史复习阶段,要从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究,关注学生的发展层次,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唯物史观、史学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和培养。教师要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入手,探索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认知习惯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制定复习任务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历史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在初中历史知识体系中,各个板块的知识点比较庞杂,学生学的越多,越容易将各个板块的知识点混淆。到了初三阶段,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明确的方向。这就导致历史总复习的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情,让学生深入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复习方案,明确历史复习的方向和任务。
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个版块的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梳理这个板块的知识点,尤其是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更要理清楚。之后,引导学生制定复习任务,如这个板块的复习需要重视哪个知识点,需要了解哪些历史事件,在考试中会遇到哪些相关的问题?通过设置复习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复习任务。这一个板块要关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民族政策的解读”,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就要多关注这两个知识点。
三、全面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不能将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割裂开来。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将各个历史事件有机融合起来,并且将各个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统一体。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喜欢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孤立起来,这说明学生缺乏宏大的历史视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复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复习历史时,教师要全面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对初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合,将各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历史知识点联接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整体发展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构建完善的历史思维,找到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关联。如了解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成果,将其与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明白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构建历史知识框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历史复习中有更加清晰的脉络。这对于提升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具有跨越式的提升。
四、组建历史复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三历史总复习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意义。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各异,发展层次的差异性也比较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2-3个历史学科素养比较高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历史学科基础扎实的学生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小组的成员进行专题复习,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最后进行复习探究总结,形成文字报告,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就能够集思广益,同时也能节省复习的时间,提升复习效率。
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国近代史开端(主要是1840-1911年这段历史)这个版块的内容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将历史学科素养比较高的学生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的复习,第一个小组负责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总结,第二个小组负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复习,第三个小组负责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复习,第四个小组负责整理各个历史标志性事件的发展时序。
五、小结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总复习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三总复习指导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将各个版块的知识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这也是提升历史总复习效果的良方妙药。
参考文献:
[1]高武城. 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水平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孙之意. 运用创新思维培养与科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历史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初三历史;总复习;教学策略
一、前言
历史复习与新课教学的侧重点大不相同。在新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然而,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显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讲授。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需要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只有历史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在初中历史复习阶段,要从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究,关注学生的发展层次,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唯物史观、史学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和培养。教师要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入手,探索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认知习惯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制定复习任务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历史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在初中历史知识体系中,各个板块的知识点比较庞杂,学生学的越多,越容易将各个板块的知识点混淆。到了初三阶段,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明确的方向。这就导致历史总复习的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情,让学生深入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复习方案,明确历史复习的方向和任务。
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个版块的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梳理这个板块的知识点,尤其是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更要理清楚。之后,引导学生制定复习任务,如这个板块的复习需要重视哪个知识点,需要了解哪些历史事件,在考试中会遇到哪些相关的问题?通过设置复习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复习任务。这一个板块要关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民族政策的解读”,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就要多关注这两个知识点。
三、全面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不能将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割裂开来。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将各个历史事件有机融合起来,并且将各个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统一体。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喜欢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孤立起来,这说明学生缺乏宏大的历史视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复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复习历史时,教师要全面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对初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合,将各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历史知识点联接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整体发展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构建完善的历史思维,找到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关联。如了解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成果,将其与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明白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构建历史知识框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历史复习中有更加清晰的脉络。这对于提升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具有跨越式的提升。
四、组建历史复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三历史总复习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意义。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各异,发展层次的差异性也比较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2-3个历史学科素养比较高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历史学科基础扎实的学生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小组的成员进行专题复习,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最后进行复习探究总结,形成文字报告,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就能够集思广益,同时也能节省复习的时间,提升复习效率。
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国近代史开端(主要是1840-1911年这段历史)这个版块的内容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将历史学科素养比较高的学生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的复习,第一个小组负责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总结,第二个小组负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复习,第三个小组负责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复习,第四个小组负责整理各个历史标志性事件的发展时序。
五、小结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总复习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三总复习指导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将各个版块的知识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这也是提升历史总复习效果的良方妙药。
参考文献:
[1]高武城. 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水平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孙之意. 运用创新思维培养与科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历史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