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有些人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人却相反。其实他们之间也不是智力上有差距,而是学习习惯好坏有区别,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从小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 习惯 培养 方法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务必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养成的习惯,务必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构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而是务必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构成了。
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來,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五、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总之,行为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习惯.[M].北京:北京少儿出版社,2005.
[4]周庆元.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湖南师范学报,1983年1期.
关键词:学习 习惯 培养 方法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务必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养成的习惯,务必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构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而是务必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构成了。
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來,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五、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总之,行为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习惯.[M].北京:北京少儿出版社,2005.
[4]周庆元.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湖南师范学报,198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