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版权合作日趋频繁,品种和题材也越发广泛,大家在做引进版图书时通行的做法是:内容方面,请合适的译者对照原文逐段翻译;形式方面,版式设计一般都遵从原书的设计。这样做的优点是忠实于原作,容易达到国外出版社的要求,操作起来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做法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如引进时间晚或者翻译出版的流程较长,时效性滞后;译本读者群和原版书读者群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原文中部分内容很难被中国读者理解;读者审美需求不同,国内读者对国外读者习惯的版式设计难以接受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译本内容上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形式上无法适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在引进《建筑师的20岁》一书时充分考虑了上述几方面的问题。
《建筑师的20岁》是一本访谈类图书,应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邀请,当今世界上6位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分别到东京大学与建筑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畅谈了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他们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他们进行建筑创造的心得体会,他们的对于人生的思考。这本书真实地纪录了当时各位建筑大师的演讲,日文原版书内容生动、真实,图文并茂。
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地翻译原书,而是在内容的及时性和可读性,版式设计的美观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我们专门和书中涉及的著名建筑师人物取得了联系,请他们提供了很多最新的图片,使得中文版图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同时对于有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我们请翻译者增加了译者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此外考虑到这本书主要给建筑类和艺术类的相关人员阅读,我们又设计了全新的中文图书版式,希望给读者以全新的美的感受。
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翻译书比原版书的时效性相对滞后,《建筑师的20岁》是1998年由日本ToTo出版社出版的,从我们开始商谈引进翻译一事到几年后的正式出版,距原版出版的时间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不过该书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各位建筑大师们畅谈他们的人生经历,这些内容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过时,所以不存在时效性问题。而最困难的是图片,日文原版书中一些图片当时就没有获得授权,为此,我们从网上找到了六位建筑大师的联系方式,给他们一一发了邮件,希望他们能够授权我们使用这些图片,另外我们还特地请他们提供一些最近的生活照片和他们的最新建筑设计图片。这项工作现在看来很容易,但是当时却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经过焦急的等待,我最终收到了他们的回信。非常幸运的是他们都积极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图片:贝聿铭先生提供了一张近照,在这张照片上,远处的背景是苏州河两岸的白墙黛瓦的古建筑,贝聿铭先生在苏州的古桥上沉思,读者看后可以很快就联想到贝先生的收官之作苏州博物馆项目……弗兰克·盖里先生也提供了很多他设计的著名项目如盖里自己的住宅、古根海姆美术馆、迪斯尼音乐厅等的内外部图片,这些图片可以让读者对他的建筑风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他的建筑大师也都提供了他们新近设计的建筑的照片和一些近照。这些新的图片使得这本访谈书的中文版内容更加丰富,给读者更多的视觉享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顶级建筑大师们的人生和生活。
我们在内容上积极更新之后,就开始考虑版式的问题。原版图书是日文与英文、法文的对照本,排版采用了竖版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目前多用于古文献的出版,因此我们决定放弃原版的排版方式,考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重新设计版式。这本书的排版是有一定困难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书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其次,文字部分是中英文对照;第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插入了许多译者注释。在宁成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充分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全新的中文版设计。整个页面分上下两块,上面2/3页面为中文,下面1/3页面为外文,图随文排,每幅图单独设计版面,中文部分又细分为访谈内容和注释内容。这样的版式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非常方便读者阅读。读者初看上去直接被内容和图片吸引,再仔细回味的时候,会感受到版面设计的独具匠心。
这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译本的出版并不只是简单机械的工作,中间编辑还是有很多余地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翻译书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给读者提供更多更详实的信息。
《建筑师的20岁》是一本访谈类图书,应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邀请,当今世界上6位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分别到东京大学与建筑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畅谈了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他们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他们进行建筑创造的心得体会,他们的对于人生的思考。这本书真实地纪录了当时各位建筑大师的演讲,日文原版书内容生动、真实,图文并茂。
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地翻译原书,而是在内容的及时性和可读性,版式设计的美观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我们专门和书中涉及的著名建筑师人物取得了联系,请他们提供了很多最新的图片,使得中文版图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同时对于有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我们请翻译者增加了译者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此外考虑到这本书主要给建筑类和艺术类的相关人员阅读,我们又设计了全新的中文图书版式,希望给读者以全新的美的感受。
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翻译书比原版书的时效性相对滞后,《建筑师的20岁》是1998年由日本ToTo出版社出版的,从我们开始商谈引进翻译一事到几年后的正式出版,距原版出版的时间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不过该书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各位建筑大师们畅谈他们的人生经历,这些内容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过时,所以不存在时效性问题。而最困难的是图片,日文原版书中一些图片当时就没有获得授权,为此,我们从网上找到了六位建筑大师的联系方式,给他们一一发了邮件,希望他们能够授权我们使用这些图片,另外我们还特地请他们提供一些最近的生活照片和他们的最新建筑设计图片。这项工作现在看来很容易,但是当时却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经过焦急的等待,我最终收到了他们的回信。非常幸运的是他们都积极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图片:贝聿铭先生提供了一张近照,在这张照片上,远处的背景是苏州河两岸的白墙黛瓦的古建筑,贝聿铭先生在苏州的古桥上沉思,读者看后可以很快就联想到贝先生的收官之作苏州博物馆项目……弗兰克·盖里先生也提供了很多他设计的著名项目如盖里自己的住宅、古根海姆美术馆、迪斯尼音乐厅等的内外部图片,这些图片可以让读者对他的建筑风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他的建筑大师也都提供了他们新近设计的建筑的照片和一些近照。这些新的图片使得这本访谈书的中文版内容更加丰富,给读者更多的视觉享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顶级建筑大师们的人生和生活。
我们在内容上积极更新之后,就开始考虑版式的问题。原版图书是日文与英文、法文的对照本,排版采用了竖版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目前多用于古文献的出版,因此我们决定放弃原版的排版方式,考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重新设计版式。这本书的排版是有一定困难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书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其次,文字部分是中英文对照;第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插入了许多译者注释。在宁成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充分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全新的中文版设计。整个页面分上下两块,上面2/3页面为中文,下面1/3页面为外文,图随文排,每幅图单独设计版面,中文部分又细分为访谈内容和注释内容。这样的版式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非常方便读者阅读。读者初看上去直接被内容和图片吸引,再仔细回味的时候,会感受到版面设计的独具匠心。
这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译本的出版并不只是简单机械的工作,中间编辑还是有很多余地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翻译书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给读者提供更多更详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