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欧姆定律浅谈物理结论的准确表述及形成过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姆定律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也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通过对欧姆定律的建立和理解,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结合欧姆定律,就同学们表述物理结论时出现的错误,阐述了物理结论的准确表述及形成过程。
  [关键词]:欧姆定律;物理结论;表述;形成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物理结论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叙述、数学语言表达、特定表示法,初中物理中以文字叙述最为常见。物理结论的表述要求科学、准确,同时必须注意结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物理结论的形成通常建立在数据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这两种关系的分析一般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如果能知道一个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某个原因引起的,又能从该现象和某原因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中找出规律,只要把这两个方面概括起来进行描述,就很容易得出实验结论。下面结合欧姆定律的形成和理解,就同学们表述物理结论时出现的错误,谈谈物理结论的准确表述及形成过程。
  欧姆定律这一基本规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可以说它是解决电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它揭示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即控制电阻不变,得到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教材(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表述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它的表达式为:,表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这段导体的电阻,当导体两端的电压(U)或导体本身的电阻(R)变化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电流(I)、电压(U)、电阻(R) 这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段时间),也可以说是"一一对应"的,即应用欧姆定律时,必须讲究同一性和同时性。用它进行计算时,带入数据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另外,它还反映了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是导体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若导体本身的电阻(R)不为零,两端的电压(U)为零,则通过导体的电流(I)也为零,也就是,给一导体两端不加电压,就没有电流通过;若导体是绝缘体电阻(R)可为无穷大,即使它的两端有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I)也为零,电流无法通过。
  而通过欧姆定律得到的变形式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是一个不变的值,等于这个导体的电阻,它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它的决定式。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本领大小,其大小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不能受数学的思维定势影响。
  例题:某同学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收集了一些实验数据如下表,由表内数据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电压U=3V】
  电流I/A
  0.3
  0.2
  0.1
  电阻R/Ω
  10
  15
  30
  【错误结论之一】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病因】颠倒因果关系,犯逻辑错误
  【分析 】原因和结果,在物理实验中,通常表现为物理条件和现象,物理条件是原因,物理现象是结果,物理条件的改变引起了物理现象的变化。因此要归纳科学规律,一方面要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两个物理量的因果关系,不能前后颠倒。由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因此本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方法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通过改变导体的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电阻的变化是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果。因此,表述这类问题必须首先明确"那是因、哪是果"。
  【错误结论之二】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小。或者,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中的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病因】混淆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
  【分析】从表中电流、电阻的实验数据的规律表明: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两个物理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属于定量关系,上述错误却表达为×××随×××的增大而减小,屬于定性关系,不准确。
  【错误结论之三】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病因】注重结果,忽视条件
  【分析】物理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表达时如果忽视了成立的条件,就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常常用控制变量探究问题,分析实验数据时,要分清哪个因素是自变量(引起实验结果变化的原因),哪个因素是因变量(实验结果,其变化是由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哪个因素是不变量(包括相等的量),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其格式一般为"在......不变(或相等)的情况下(条件) ......(结果)"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物理结论的形成一般分为以下四步:
  (1)、抓问题。就是通过审题弄清要研究的问题,即研究对象。也就是说首先明确被研究量及相关的各个因素。上述问题研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2)、找条件。确定结论成立的条件,即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或控制哪些量不变。上述题目中给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3)、论关系。利用题目中的数据或现象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或规律,同时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表中电流、电阻的数据变化中可以发现: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也就是说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下结论。把成立条件和变化关系结合在一起,给出一个科学、准确、严谨的物理结论。
  【准确表述】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如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进出课堂、走进生活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采摘身边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为让学生感受生活提供素材;要善于构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要善于组织贴近现实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探索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
【摘要】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多媒体设备成为简单的投影仪;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课件容量大,演示快,学生跟不上节奏,抓不住重点;多媒体成为课堂主体,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必须树立科学的多媒体观,正确理解课堂中教师和多媒体的关系;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把握多媒体使用"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加强培训,提高高中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
摘要:2011年上海市教委推出首批25所"新优质学校",重新诠释了"好学校"的定义--不把分数作为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本文从抓住课堂转型的契机、创新学校管理的方式、实施特色亮校的工程等方面,对学校基于"为了师生幸福成长"的理念,努力打造"新优质学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幸福成长;课堂转型;学校管理;特色亮校;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不为学生和家长重视,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很沉闷。那么,如何让初中地理教学"活"起来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先导,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它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学校积极尝试的一种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具体实施模式和对遇到问题的思考两个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尤其重要。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物理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模式  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模式,笔者尝试了如下七
随着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环境下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现就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谈谈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模拟生理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教师要是一味的用一些生物术语去口头传授,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他们是希
【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法实现Word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Word教学;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性较强的素质人才。而教学改革要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
摘要: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现今各个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和良好的辅助作用。数学科目对于小学生是较其他科目更具挑战性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数学的学习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老师的备课工作和学生学习当中素材的积累提供了切实可查的作用,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增进兴趣,启发思维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老师备课;学生学习;进程推动 
《中学信息课程标准》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在实际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体现"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的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我力求将兴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设计构想】  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