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地验证高山冷凉地区露地甘蓝优化施肥方案的实际效应,在绥阳县宽阔镇实施了露地甘蓝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大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区甘蓝植株生长态势更好,增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遇到了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我觉得,从近代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欲求国家之富强,应当像西方国家那样重视商业。要“持商为国本”,同外国进行“商战”。郑观应是个既有丰富工商经营实践经验,又作过深度理论思考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郑观应认为传统的农本观念无助于国家强盛,要在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屡遭外来文化之冲击而传承不辍,历经磨难而愈显灿烂辉煌?我以为这与中华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自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强势的西方文化一度使东方传统社会深陷迷茫。西方以自由主义为主流的各类社会思潮、文化思想、学术观点,纷纷涌入中国。西方的小说、诗歌、绘画、戏剧等文化艺术都曾是近代中国文化人和普罗大众模仿和学习的东西。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以为“月亮也是西方的圆”,他们顺着欧风美
钱庄是个古老的金融行业,很多人以为,它无法适应近代经济转型,所以最终被淘汰出局了。其实不尽然。厘清钱庄盛衰原因,定会得到有益启示。 在近代市场发育和工业发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适应了对外贸易和国内市场的需要,曾经非常兴盛。到了20世纪20年代,因为外资银行的刺激,中国新式银行也有很大发展,于是形成了钱庄、华资银行、外资银行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其中,外资银行主要对洋行等各式外国在华企业
刚刚过去的2009年,有两位声誉卓著的世纪老人离开了我们,他们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季羡林和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钱学森。他们俩都诞生于1911年,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先后出国留学,一个学人文科学,一个学自然科学。他们先后回国,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缅怀这两位学界泰斗,追记他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令人感慨万千。他们将近百年的人生之路,从辛亥革命到民国时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国内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