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日益突出。经常受欺凌会导致焦虑、抑郁、失眠、学习成绩下降和逃学等问题,而且受欺凌者很有可能转为欺凌者,所以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案例采用沙盘游戏疗法,对一位既是欺凌者也是受欺凌者的小学生家庭进行干预,通过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小A获得家庭系统的支持,提高了家庭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能适应当下的学习和生活,重返校园。
〔关键词〕校园欺凌;个案辅导;沙盘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5-0051-04
一、背景资料
来访者A,男,9岁,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时,曾遭到老师的恐吓、侮辱和班上同学的欺凌,此后不愿上学。父母带他去医院心理科检查,检查结果并无异常。二年级时转到新学校,不到一个月,A在新班级中表现异常。开始,个别家长在微信群里反映A有欺凌同班同学的情况,后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反映了类似的情况。随着事情的发酵,学校领导也得知了此事并对此事高度重视。据校长反映:受欺凌的学生家长认为A有心理疾病,不接受A继续上学,而A的家长认为孩子正常,可以继续在学校学习。由于双方无法对此事达成一致,校长将该生家庭引荐到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希望心理老师可以提供帮助。
1. 咨询师观察
初次见到A,他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无异,小小的眼睛中充满着稚气和天真,脸上洋溢着笑容。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到咨询室,孩子一直用眼睛看着我,开朗好动,对于我的提问,回答起来滔滔不绝。
2. 班主任反映
A是新转来的学生,开学不久,有多名家长反映孩子遭到A不同程度的欺负,如被踢、被掐脖子、被打前胸和腹部等。还有学生反映A“别人不和他玩儿,他就动手。”A学习成绩中上,有时会扰乱课堂秩序,与家长多次沟通后,情况仍没有改善。
3.家长的讲述
A父亲讲述:我很自责,愧对孩子,是自己的和疏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之前孩子不愿去上学,曾带他去过医院的心理科,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孩子转学,没想到在陌生的环境下加上之前受到的创伤,对其他小朋友有了不适当的行为。我们也是受害者,希望能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其他家长不愿让我家孩子继续上学,我很担忧和痛苦,愿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尽快解决问题,让孩子尽快返校。
二、原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年纪较小,活泼好动是天性。
心理因素:正处于童年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行事莽撞、冲动,缺少与人交往的技巧。
社会性因素:A在一年级时,曾遭到老师的恐吓、侮辱甚至体罚以及班上同学的欺凌,给其造成了心理创伤,他将此事告知班主任后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A不愿上学,父母曾将此事向学校反映,也未得到良好的解决。
三、理论依据
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容易被儿童接受,也是儿童探索世界的桥梁,所以,儿童对游戏的投入以及在游戏疗法中与咨询师的合作程度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治疗无法达到的。另外,沙盘游戏疗法具有非言语的特点,特别适合言语能力还未充分发展的儿童,儿童在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可以尽情游戏,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绪,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咨询师的积极关注与陪伴,能让儿童受伤的心灵得以抚慰,使治愈成为可能。
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良药,因此,要达到辅导效果,家庭成员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以上原因,我尝试对A家庭进行沙盘游戏治疗。
四、沙盘治疗过程
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历时两个月,分三个阶段。
(一)问题呈现阶段(第一、二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是在A所在小学的校长引荐下进行的。A进入咨询室后,能够友好地和我打招呼。A的父亲情绪激动,母亲情绪低落,A则一直用眼睛环顾四周,很快就对屋内的沙具产生了好奇,自己走到沙架旁并用手摸沙具。在交谈中,我以安抚家长情绪为主,父母均表示愿意接受家庭咨询,我与家长协商,初步确立了咨询目标。
沙盘治疗过程:
我向A和他的父母简单介绍了沙盘后,询问摆放顺序时,A要求第一个摆放,接下来依次是父亲、母亲。摆放结束后,我让全家人给沙盘起个共同的名字,孩子想命名为“穿越侏罗纪”,对这个名字,开始只有妈妈同意,爸爸不同意,最后通过沟通,达成了一致。
接下来,让全家围绕沙盘讲故事,包括摆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摆、沙盘命名的原因等。最后,对全家进行深度访谈,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访谈,包括:“最喜欢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最在意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最讨厌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有无自我像?哪一个?为什么?”“想调整的部分?如何调整?”
沙盘分析:
图1为A家庭的初始沙盘。A先挖了一个盆地,接下来四处撒了很多草,又在草丛中摆了2个三角龙和3个朝向一致的恐龙,最后摆出了即将对战的两队士兵。其他部分为父母摆放的沙具,母亲为了配合孩子摆了多株小草,父亲摆放了成包围态势的鹅卵石。父亲说,他想将远古时代和现代划分开。初始沙盘具有很强烈的攻击性和分裂性,A摆了很多肉食的恐龙和战斗的士兵,这是受伤的表现,符合A的情况。恐龙凶残暴力,有很强的攻击性,A解释把恐龙作为自我像的原因是“恐龙强大,让我不受伤害”,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A在第一次咨询后的家庭作业——“个人体验报告”中写道:“很多事情不是争吵就能解决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A的父母反映,通过这次沙盘治疗,孩子有所成长,而且对沙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高兴。
第二次沙盘治疗过程和第一次相似,第二次家庭沙盘如图2。A先后摆了棕色的食肉恐龙、霸王龙、狮子、小草、橙色独角恐龙,并将沙盘命名为“黑雾侏罗纪争斗”。当我问“为什么摆这些东西”时,A说:“这些动物都饿极了,不知道吃谁,相互厮杀,而橙色独角恐龙是食草的,是食肉恐龙的食物,是为了避免相互厮杀而找的牺牲品。” A在父亲摆的花和树的周围摆放了很多株草,说明他内心非常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A潜意识的行为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就找“牺牲品”,本性不是想欺负同学,当同学不能顺他意的时候就成为了“牺牲品”。由此,可初步判断其行为问题很可能与其人际交往技能欠缺有关,于是在接下来的沙盘治疗中,我会让A在沙盘摆放中逐渐实现自性化的同时,逐步针对A的社交技能给予指导。
〔关键词〕校园欺凌;个案辅导;沙盘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5-0051-04
一、背景资料
来访者A,男,9岁,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时,曾遭到老师的恐吓、侮辱和班上同学的欺凌,此后不愿上学。父母带他去医院心理科检查,检查结果并无异常。二年级时转到新学校,不到一个月,A在新班级中表现异常。开始,个别家长在微信群里反映A有欺凌同班同学的情况,后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反映了类似的情况。随着事情的发酵,学校领导也得知了此事并对此事高度重视。据校长反映:受欺凌的学生家长认为A有心理疾病,不接受A继续上学,而A的家长认为孩子正常,可以继续在学校学习。由于双方无法对此事达成一致,校长将该生家庭引荐到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希望心理老师可以提供帮助。
1. 咨询师观察
初次见到A,他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无异,小小的眼睛中充满着稚气和天真,脸上洋溢着笑容。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到咨询室,孩子一直用眼睛看着我,开朗好动,对于我的提问,回答起来滔滔不绝。
2. 班主任反映
A是新转来的学生,开学不久,有多名家长反映孩子遭到A不同程度的欺负,如被踢、被掐脖子、被打前胸和腹部等。还有学生反映A“别人不和他玩儿,他就动手。”A学习成绩中上,有时会扰乱课堂秩序,与家长多次沟通后,情况仍没有改善。
3.家长的讲述
A父亲讲述:我很自责,愧对孩子,是自己的和疏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之前孩子不愿去上学,曾带他去过医院的心理科,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孩子转学,没想到在陌生的环境下加上之前受到的创伤,对其他小朋友有了不适当的行为。我们也是受害者,希望能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其他家长不愿让我家孩子继续上学,我很担忧和痛苦,愿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尽快解决问题,让孩子尽快返校。
二、原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年纪较小,活泼好动是天性。
心理因素:正处于童年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行事莽撞、冲动,缺少与人交往的技巧。
社会性因素:A在一年级时,曾遭到老师的恐吓、侮辱甚至体罚以及班上同学的欺凌,给其造成了心理创伤,他将此事告知班主任后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A不愿上学,父母曾将此事向学校反映,也未得到良好的解决。
三、理论依据
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容易被儿童接受,也是儿童探索世界的桥梁,所以,儿童对游戏的投入以及在游戏疗法中与咨询师的合作程度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治疗无法达到的。另外,沙盘游戏疗法具有非言语的特点,特别适合言语能力还未充分发展的儿童,儿童在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可以尽情游戏,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绪,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咨询师的积极关注与陪伴,能让儿童受伤的心灵得以抚慰,使治愈成为可能。
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良药,因此,要达到辅导效果,家庭成员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以上原因,我尝试对A家庭进行沙盘游戏治疗。
四、沙盘治疗过程
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历时两个月,分三个阶段。
(一)问题呈现阶段(第一、二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是在A所在小学的校长引荐下进行的。A进入咨询室后,能够友好地和我打招呼。A的父亲情绪激动,母亲情绪低落,A则一直用眼睛环顾四周,很快就对屋内的沙具产生了好奇,自己走到沙架旁并用手摸沙具。在交谈中,我以安抚家长情绪为主,父母均表示愿意接受家庭咨询,我与家长协商,初步确立了咨询目标。
沙盘治疗过程:
我向A和他的父母简单介绍了沙盘后,询问摆放顺序时,A要求第一个摆放,接下来依次是父亲、母亲。摆放结束后,我让全家人给沙盘起个共同的名字,孩子想命名为“穿越侏罗纪”,对这个名字,开始只有妈妈同意,爸爸不同意,最后通过沟通,达成了一致。
接下来,让全家围绕沙盘讲故事,包括摆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摆、沙盘命名的原因等。最后,对全家进行深度访谈,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访谈,包括:“最喜欢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最在意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最讨厌的沙具或部分并解释原因”“有无自我像?哪一个?为什么?”“想调整的部分?如何调整?”
沙盘分析:
图1为A家庭的初始沙盘。A先挖了一个盆地,接下来四处撒了很多草,又在草丛中摆了2个三角龙和3个朝向一致的恐龙,最后摆出了即将对战的两队士兵。其他部分为父母摆放的沙具,母亲为了配合孩子摆了多株小草,父亲摆放了成包围态势的鹅卵石。父亲说,他想将远古时代和现代划分开。初始沙盘具有很强烈的攻击性和分裂性,A摆了很多肉食的恐龙和战斗的士兵,这是受伤的表现,符合A的情况。恐龙凶残暴力,有很强的攻击性,A解释把恐龙作为自我像的原因是“恐龙强大,让我不受伤害”,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A在第一次咨询后的家庭作业——“个人体验报告”中写道:“很多事情不是争吵就能解决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A的父母反映,通过这次沙盘治疗,孩子有所成长,而且对沙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高兴。
第二次沙盘治疗过程和第一次相似,第二次家庭沙盘如图2。A先后摆了棕色的食肉恐龙、霸王龙、狮子、小草、橙色独角恐龙,并将沙盘命名为“黑雾侏罗纪争斗”。当我问“为什么摆这些东西”时,A说:“这些动物都饿极了,不知道吃谁,相互厮杀,而橙色独角恐龙是食草的,是食肉恐龙的食物,是为了避免相互厮杀而找的牺牲品。” A在父亲摆的花和树的周围摆放了很多株草,说明他内心非常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A潜意识的行为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就找“牺牲品”,本性不是想欺负同学,当同学不能顺他意的时候就成为了“牺牲品”。由此,可初步判断其行为问题很可能与其人际交往技能欠缺有关,于是在接下来的沙盘治疗中,我会让A在沙盘摆放中逐渐实现自性化的同时,逐步针对A的社交技能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