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们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那么在新课改形式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备课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备课要遵循的原则是: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学会、会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力求让学生每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要落实三大环节:先引导学生自学,后进行细致督查;在充分了解学情后,再针对学生不知的知识难点上作适当地讲解,最后以科学适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备课还要体现教改思想:自主、探究、创新。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要备好新课标
  新课标就是新课程标准的简称,它是国家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所以我们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学习理解,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备教材
  如何备教材呢?
  1、要吃透教材。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本身的魅力,把教材系统地纳入自己的认识之中并化为自身的东西。备课`内容如下:
  ①备全册、备单元,实行全册教材通研和单元集体备课,教师要了解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编者的意图和特色,教学建议等,对全册教材形成完整的认识。在全册教材通研的基础上实施单元备课,单元集体备课要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②备课时教材,要认真研究每小节教材在全册及单元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整体要求和重点难点。
  2、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使如语文讲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阅读课外书籍,去写作文;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时不但要走进教材,还要走出教材。
  3、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背课时要广泛阅读分析有关资料(例如:《优秀教案》、《鼎尖教案》、《校内作业本》、《同步练习》、近五年有关考试题、报纸、网络有关资料等),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以练习题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
  4、设计练习题。设计的习题,要求有广度能覆盖本节课所有要点;还要有精度,精,指习题典型,足以成为范例。那么应该怎样设计练习题呢?
  ①我们要做题,我们只有通过多做题,才能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才能了解知识应用的千变万化和解题的方法、规律。
  ②因为现在的教辅书太多太滥,有的内容不全,有的内容重复,有的答案不准,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老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查漏、归类,然后再编写练习题。
  三、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明白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后,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确定重点难点后,还要探讨、决定如何突破难点,学生看书练习后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和错误,学生更正、讨论后还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讲。
  四、备好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他们学习的时间,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完全有可能获得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新课改特别提到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师备课中应该注意到的。
  需要了解学生们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1、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达到“心中有学生”;2、还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情况,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区别对待;3、根据每一课教材的備课情况,研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做出较为正确的预见等。
  五、备方法
  备课时如何选教学方法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备课时的教学方法选择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教师准备和计划教学时将采取哪种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花到“创造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教学方法不仅依据教学目的、内容、阶段、所具备的教学条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
其他文献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式与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大体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口头语言,一部分是肢体语言。通过这两种语言,教师向学生传达着知识,同时与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其中不乏高科技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
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因此,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教小学生学习汉字和课文,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口语表达上有所进步,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新课程的精神中要求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因此,分析小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起始的教育途经完全应该适应并挑战于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显然,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情感更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進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合理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那将会使课堂呈现不一样的活力。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文言文是经历过几千年的积淀,而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学精华,先人们在这些文章中寄予了自己最美好的思想情感以及道德情操,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精神得到美的熏陶。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现代生活时间久远,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教师的难题,相当多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或感觉困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突出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达到了毕业考试和升学选拔性的双重功能,体现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实际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现代诗歌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诗文的兴趣,认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