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日记》揭开袁世凯告密真相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失败。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
  
  一、传统说法留重重疑团
  
  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八月初二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
  八月初三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谜之一:慈禧为何不捉拿谭嗣同
  近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家否定了因袁世凯告密导致慈禧政变之说,其理由如下:八月初六慈禧实行政变时,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导致政变,则政变上谕中必定指名捕拿谭嗣同,因谭是说服袁世凯围园劫持太后的人,属于逆首,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何以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在内?而且上谕中康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如果有围园劫太后之谋,则是大逆不道,罪在不赦,上谕中,何以轻轻放过?
  
  谜之二:荣禄不可能乘火车连夜赶回北京
  袁世凯在八月初五上午觐见光绪后,即乘火车回天津,抵津,日已落(袁世凯《戊戌日记》),袁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夜间,荣禄得知围园消息后,万难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太后。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也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荣禄于八月初五夜间万万赶不到北京,而慈禧太后实行训政却在初六上午,可见太后的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政变时还不知道康有为等有围园劫太后之谋。
  
  疑点重重的袁世凯《戊戌日记》
  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说,谭嗣同深夜来访,再三要求袁世凯举兵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并说:不除此老朽(指慈禧太后),国不能保。袁世凯闻言大惊,推辞敷衍,不肯答应。
  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并未讳言自己告密,并且他告密是积极的、主动的,回天津后立即找了荣禄。袁写此日记时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告密是忠于皇太后、忠于清朝的表现,毋庸讳言。
  可是《戊戌日记》存在几个疑点。第一,包围颐和园,杀西太后,这是何等重大而紧急的事件,袁世凯告密如果是积极的、主动的,可以在第二天,即初四在北京告密。如果袁决心告密,他可以初四在北京找到北京的大臣告密,何必一定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初三夜,谭嗣同找他密谈,提出围园杀太后之谋,初四一天何以袁无所动作,没有在北京告密?
  第二,据袁世凯说,初五返津见荣禄,即要告密,略述内情,忽有客人入座,因此欲言又止,只好等明天再说。此是何等大事,谭嗣同已募勇士数十人在京,事态一触即发,慈禧有旦夕之祸,却因为座上有客人,把此事延宕一天,难道袁世凯不能禀明荣禄有要事相告,设法把客人支走?袁世凯是何等精明人,办事却何其拖沓、糊涂?
  第三,第二天,即八月初六上午荣禄来访,袁世凯和盘托出围园杀太后之谋,按理荣禄应立即行动,驰京报信,两个人筹商良久,迄无善策。商量的是什么?听袁世凯之言,似乎在商量如何保全光绪,当时处在危险中的是慈禧而非光绪,他们不是为处在危险境地的慈禧担忧,却在筹商保护光绪的办法。荣禄同样变成一个糊涂蛋,听到这样紧急的消息,并不马上向北京报告,却在那里瞎操心光绪的安全,白白又耽搁了一整天,这岂不蹊跷?袁世凯在以上所引《戊戌日记》中所谈的告密情形存在疑点,不可相信。
  
  二、两个亲信泄露真情
  
  袁世凯告密的真相如何?事属机密,缺乏真实可信的记载,但可以从其他史料中窥测到一些痕迹。
  袁世凯的亲信在《心太平室集》卷八中所记,袁初五返津,隔一天后,杨崇伊来天津,向荣禄报告训政的消息,但所记袁告密时,杨崇伊已在荣禄处,荣禄已知政变消息。且令卫兵夹道罗列,这三点很值得注意。由于袁世凯刚从北京回津,受光绪帝封为侍郎,荣禄也心存疑虑,故而见袁时已令卫兵夹道罗列。袁世凯从杨崇伊那里得知太后训政,捉拿康有为、康广仁的消息,一定吓坏了,害怕康有为供出初三夜谭嗣同访袁于法华寺,密谈兵变围园之谋。遂将当时守旧派尚不知道的围颐和园、杀西太后的密谋,和盘托出,故有袁乃跪求荣为做主的举动。这样看来,袁世凯的告密并非积极、主动,而是在他已听到西太后训政消息之后,怕受连累被惩罚,被动告密。如果袁是积极主动告密,那就不会有卫兵夹道罗列,不会有杨崇伊在座,也不会有袁乃跪求荣为做主。因此,不是袁世凯的告密,导致西太后政变,而是西太后政变导致袁世凯告密。
  荣禄的亲信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所记与《心太平室集》有几点符合:一是袁世凯告密在杨崇伊到天津之后,荣禄已知太后训政,但佯作不知;二是袁世凯当时受到很大压力,虽未记卫兵夹道罗列,但荣禄对袁世凯已怀疑;三是《心太平室集》记袁乃跪求荣为做主,而陈夔龙记袁知事不谐,乃大哭失声,长跪不起。
  从以上所记,袁世凯本来没有告密的念头,是在初六晚听到杨崇伊带来太后训政捉拿二康的消息,怕受到牵连,故而告密,这是他的保命之计。这告密消息又由杨崇伊带回北京,守旧派才知道兵变围园的密谋。八月初九遂有旨:张荫桓、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均著先行革职,交步军统领衙门,拿解刑部治罪(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上谕)。由于袁世凯告密,事态扩大,继续搜捕,并不经审讯于八月十三日处决六君子,八月十四日宣示罪状,有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及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这道谕旨说明袁世凯的告密已反馈到了北京。
  袁世凯虽非主动告密,但把围园密谋和盘托出,总算将功补过,不但被旧党宽容,而且受到重用。荣禄进京,袁世凯奉命护理直隶总督,其新建陆军得赏银四千两。以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但守旧派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慈禧太后因袁参与围园密谋,并未主动出首,欲加重惩。荣禄却看中了袁的才能,为袁力保。慈禧太后起始时,认为袁世凯是维新一党,由于荣禄力保,袁才能够保全官位。如果袁世凯是主动告密,慈禧怎么会认为袁世凯居心叵测,欲置之重典呢?
  
  三、袁世凯与维新党的关系
  
  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即和康有为结交。1895年,在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以后,袁世凯时在督办军务处当差,也曾向光绪帝上书,条陈变法事宜,他当时的思想观点和康有为很接近。
  1895年夏,康有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工部不肯代递,袁世凯曾帮助向督办军务处要求代递。不久,强学会成立,袁世凯积极参加,是发起人之一。后来袁世凯奉派赴小站募新建陆军,康有为等为袁设酒饯行,康有为对袁的印象也极好,认为:袁倾向我甚至,谓吾为悲天悯人之心,经天纬地之才……
  袁世凯与维新派建立了联系。维新派要借重袁的兵力,而袁则想通过维新派的荐举,升官晋爵。当然,袁世凯官位已高,不便和维新派公开来往,他的联系人即是徐世昌。袁世凯从三品按察使升为二品候补侍郎即是徐世昌向维新派活动的结果。
  袁世凯通过维新派的荐举,越级提升。袁对维新派感激不尽,他们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维新派内部议论的机密事,也不避着袁,而且袁表示支持。不管怎样,光绪帝是合法的君主,袁世凯除了思想上与维新派有一致之处外,无论从忠于君主的伦理观念说,或是为个人名利地位计,他也会向维新派靠拢。
  八月初三,当光绪帝的密诏带到康有为那里,语气紧迫,有朕位且不能保的话,维新派的几位核心人物聚在一起,捧诏痛哭,商议救光绪的办法,其中竟有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在内。
  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相与痛哭,谋划救光绪的策略,这是何等机密的大事,却有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参加,徐是袁的代表,如果不是袁已对维新派做出全力支持的承诺,维新派是不会让徐世昌参加这一秘密活动的。
  袁世凯对维新党的承诺: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袁世凯对维新派做过全力支持的承诺,从毕永年的记载中可以证实。毕永年是谭嗣同的好友,为人豪侠,谭嗣同邀请他到北京来实行兵变,待劝说袁世凯杀荣禄,围颐和园后,即由毕永年率领勇士,拘执太后。康有为对他说:袁极可用,吾已得其允据矣!乃于几间取袁所上康书示仆,其书中极谢康之荐引擢拔,并云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康曰:汝观袁有如此语,尚不可用乎袁世凯仆曰袁可用矣。袁世凯给康有为的信中写道: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这分明是愿意执行极危险的任务,袁写信时不一定知道要围园劫后,但必定已知道康有为要借重他的兵力,去对抗守旧派,故而做出赴汤蹈火,亦所不辞的承诺。这样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八月初三维新派核心人物,跪诵密诏,谋救光绪时,这是多么机密的大事,竟会有袁的代表徐世昌在座,正因为袁世凯已做出十分肯定的承诺,维新派才会对他完全解除戒备。维新派与徐世昌跪诵密诏,商量救光绪时,自然会谈到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劫持太后的密谋,因为这是维新派既定的策划。毕永年七月二十七日到北京,二十九日,事态紧急,维新派走投无路,就要把策划多日的密谋付诸实施。他们请徐世昌一起看密诏,就是要说服徐同意进行兵变,围园夺权,据康有为的说法吾乃相与痛哭以感动之,徐菊人亦哭,于是大众痛哭不成声。但是,实行兵变的关键人物是袁世凯,徐世昌不能决定这样的大事,于是就有当夜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与袁世凯面谈之举。因此,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就不是一桩突然的、冒失的行动。如果袁世凯与维新派交往甚少,属于圈子以外的人,谭嗣同会那样冒冒失失地去夜访他,向袁谈极机密的消息,要袁去做极危险的举动吗?谭嗣同是血性汉子,豪侠任气,为事业而不惜自己牺牲,但他是读书明理的人,不是莽撞的冒失鬼。据毕永年说,谭嗣同不赞成围园劫后的举动。谭云:此事甚不可,而康先生必欲为之,且使皇上面谕,我将奈之何?为了挽救维新事业,执行光绪与康有为的命令,谭答应夜访袁世凯,不惜一走龙潭虎穴。如果袁世凯事前没有赴汤蹈火,亦所不辞的承诺,他未必肯如此冒失从事。尤其是袁世凯的《戊戌日记》中把谭嗣同写成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气焰凶狠,类似疯狂,腰间衣襟高起,似有凶器,并非事实。这样的描写只是袁世凯为了掩盖自己和维新派的密切关系而编造出来的。
  为保全自己,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党。袁世凯虽早已参与维新派的谋划,并承诺要支持维新派,但八月初三提出了杀荣禄,调兵入京围颐和园劫持太后之谋,袁世凯犹豫了。因为执行此计划极其冒险且难度很大。袁军虽精锐,但周围有聂士成、董福祥的军队牵制。聂、董的军队人数远在袁军之上。且袁军驻扎小站,离北京二三百里,要长途行军,突破聂、董二军的阻拦,奔袭颐和园,成功的把握实在太小了。袁提出到天津阅兵时,光绪帝走入袁营中的设想。这一计划可能维新派与袁世凯早已商量过,袁主张实行这一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袁世凯握精锐之师,有天子在营中,以静制动,谁敢有异言?但当时形势已迫在眉睫,维新派知道等不到天津阅兵,慈禧太后就要下手了,对袁世凯表示失望。故翌日(八月初四)康有为即奉旨离京,留在北京的谭嗣同、梁启超等没有想到袁世凯告密,而事实上袁亦并没有立即主动告密。荣禄一直在窥测事态的发展,袁世凯被召进京,封为侍郎,荣禄很紧张,谎称英俄在海参崴开战,大沽口外,战舰云集。故调动军队,把聂士成军调到天津,把董福祥军调到长辛店,以防不测。
  荣禄写信给袁世凯,催他赶快离京返津,袁世凯回到天津,并没有发生像他在《戊戌日记》中所说与荣禄的谈话,而荣禄只是把他留在天津,未让他回小站营中。慈禧太后再出训政,捉拿康有为,吓得魂飞天外,以为密谋已经败露,故大哭失声,长跪不起,向荣禄表示忏悔,并将谭嗣同夜访之事,和盘托出,为保全自己,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荣禄是守旧派中极有头脑的人,他认为袁世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心想笼络他。而且袁供出了围园劫太后的密谋,给守旧派提供了进行镇压的借口,故而宽恕和庇护了袁世凯,从此袁死心塌地追随着慈禧太后和荣禄。
  谭嗣同夜访法华寺的重要史料,一是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一是袁世凯的《戊戌日记》。梁启超讳言围园劫太后的密谋,称此为守旧派的诬陷,其实维新派确有此密谋,最近发现的毕永年《诡谋直纪》是不可辩驳的铁证。但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所说亦非事实真相,他隐瞒了和维新派往来的事,讳言曾参与了密谋,而且诡称自己告密在前,听到政变的消息在后。可能因为当时社会上有戊戌年袁世凯与维新派勾结兵变的传言,袁世凯为平息传言,洗刷自己,写了《戊戌日记》,证明他一直忠于慈禧太后。好在荣禄已死,袁世凯何时告密?怎样告密?已死无对证,不为人知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戊戌日记》中叙述八月初三以后的活动中露出了破绽。其他史料中的蛛丝马迹也透露了他通过徐世昌和维新派的联系,以及从北京觐见皇帝回津后受到荣禄施加的压力。
  
  四、从现存史料中得出如下看法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他通过徐世昌与维新派保持联系,与闻和支持他们的密谋,并且做出了使用兵力的承诺,当时机紧迫时,他又不敢做杀荣禄、兵围颐和园、劫持西太后的冒险举动。八月初五回天津后尚未告密。八月初六晚,听到杨崇伊带来的政变消息,袁世凯以为事情泄露,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袁世凯的告密真相及他和维新派的关系即是如此。
   (据《北京日报》)
其他文献
从1949年开始,国民党在台湾枪决了数以千计的中共地下党员及左翼异见人士,甚至牵连了一些与政治无涉的老百姓2000年,还是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曾积极推动有关“白色恐怖”时代的回顾与反思,追溯当年被国民党枪决的中共地下党员和左翼人士的历史,为逝者的亲人寻找先人骸骨提供方便作为一名台湾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本文的作者意外地发现了当年许多震动人心的秘密    如今,两岸新世代大多忘却了你死我活的年代,重
期刊
大中小灶    1956年6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此次“工资改革”的基本动因,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分配制度的混乱  建国之初,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给制,而旧有人员,包括工人店员技术人员教师职员等,则享受工资制,全国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并行的工资标准多达数百种  供给制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分配制度,建国后沿用至1952年供给制主要分几部
期刊
陈毅有两位少为人知的哥哥,一起经受了大革命的洗礼,但人各有志,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然而兄弟情谊甚笃胞兄陈孟熙,国民党的少将;堂兄陈修和,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的副官国民党的兵工总厂的中将厂长解放战争时期,陈孟熙和陈修和都率部起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同赴法国勤工俭学    陈毅有堂兄弟三人:陈修和陈世杰陈世亨亲兄弟三人:陈毅是老二,兄陈世禄,字孟熙,弟陈世勋,字季让还有四个亲妹妹  由于年纪相近的
期刊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  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  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历史的分水岭    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
期刊
汤恩伯客死他乡    汤恩伯是“台儿庄大捷”的名将但是,在到达台湾之前,他就背下了“卖师求荣”的骂名1948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当时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被调任浙江省主席陈仪见国民党败局已定,策动当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局司令的汤恩伯起义汤恩伯在关键时候出卖了对自己的有知遇之恩的陈仪1949年,陈仪被秘密绑架到台湾囚禁于基隆后将介石把“二·二八”的罪责全加到他的头上将其枪毙  汤恩伯到达台湾后,由于
期刊
编者按陶宏开,60岁,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去年5月13日的海峡导报《学堂》周刊,曾刊登了对他的专访  对于陶宏开,人们有太多的疑问,他是怎么说服那些因为上网成瘾而废了学业甚至六亲不认的小孩呢?他是不是有三头六臂乃至具有特殊功能呢?让我们再次走进陶宏开    我不把有网瘾定为心理问题    学堂:上网成瘾者虽然不是主流,但的确为数不少,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请您谈谈,为
期刊
“三支两军”是人民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简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军的重大使命从1967年3月至1972年8月,全军共先后派出近280万干部战士参加“三支两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参加“支左”人员牢记嘱托,不辱使命,胜利完成了“三支两军”任务,对稳定局势,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做出了贡献    一中共中央关于“三支
期刊
第一个就是时间太少,说实话我已经尽量减少各种应酬了,但是这儿的邀请,那儿的活动还是不断,有些是你不能谢绝的。我觉得这是相当大的负担。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是打着我的名义公布说是我要去参加会,我根本都不知道。公布以后到时候我没去,他就可以宣布,本来成思危副委员长答应来了,现在他工作繁忙不来了。他一句话轻松,我可挨骂了,因为很多人可能参加这个会是因为我可能要去作报告。我现在正想从法律上能够想个办法处置那些未
期刊
半影月食与月偏食   2006年内将发生月食两次首先是半影月食,即月球只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发生的月食,时间是在3月15日5时22分至10时14分(北京时间,下同),但肉眼难以觉察,得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其次是9月8日的月偏食时间是:初亏2时05分,食甚2时51分(食分0.19,被遮盖的月面西北部),复圆3时38分    日全食与日环食  3月29日的日全食,我国的银川-成都-大理一线以西的广大区域,
期刊
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  ■消费信心缺乏■贫富差距过大■住房教育医疗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