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讀带写,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写结合;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因为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作文运用了阅读中词句积累和关于素材整合的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点,很好地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次,我前往太仓市经贸小学观摩了“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写景类散文)”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共4节课,都不同层次地引领学生揣摩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并且结合课例让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进行了有效的写作训练。以下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在阅读中激活写作的灵感
如《泉城》这篇课文,沈老师引领学生通过“看名字——品词句——悟特点”感悟了泉城泉之美、泉之奇后,总结了写法:先写位置再写特点(名字和特点是有联系的),老师出示了一系列图片和泉名,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泉水,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金线泉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从地下喷出的泉水远看就像千丝万缕的金丝,所以称它金线泉;豆芽泉泉水清澈、凉爽,当地人用它来浇豆芽,所以称它豆芽泉……
听到孩子们妙语连珠,我不由得感叹:一篇意境优美、语言优秀的经典文本,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读好了这篇经典范例,感悟了文本生动的语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情感,领悟了作者匠心独运的素材整合和表达方法,感悟了词句的表达效果,对学生是一种成功的美的熏陶与享受,能瞬间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萌生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有了自己也想写上几段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灵感,定能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生动的作文。
所以,接下来沈老师便让孩子选择一处泉水,用作者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用准确的词描绘一下。并提示了写作思路: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 )泉。济南最妙的要数( )啦!看!(形态描写),听!(声音描写)。学生在这样状态下,都文思如泉,写作行云流水,妙词佳句比比皆是。
语文教材中的各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范作,这些作品对学生的习作有着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教学明确要求以读为主,以写为辅。随文练笔,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实在。
二、阅读指导中汲取写作养料
马老师在执教《庐山的云雾》时,别出心裁地这样进行教学:
出示: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这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有什么相同之处?(缠绕和系比较:样子相同)
(半山和山腰间:位置相同)
把“玉”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玉带感觉更美,玉白色的带子,写出了颜色)
师总结:比喻是多么恰当啊!(板书:比喻恰当)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有何相似之处?(“山头”和“山顶”比较:位置相同)
把“绒”去掉,改成“帽”好不好?为什么?
(不是所有的帽子都是软的,绒帽给人感觉软软的)
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你看到了怎样的云雾。(生进行写作训练)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作个链接,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三、转换视角来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我在教《小露珠》一课时,讲到三个比喻句“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为什么这样比喻呢?学生回答:“钻石最大的特点是闪亮,水晶最大的特点是透明,珍珠最大的特点是圆润。”“对,这样的比喻很恰当也很形象!”我总结道。如果只是看看图片领略钻石、水晶和珍珠是多么美,再来读出小露珠的美,那么这只是浅层次的教学。关注文字,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更重要。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编辑:龙贤东)
【摘要】“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讀带写,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写结合;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因为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作文运用了阅读中词句积累和关于素材整合的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点,很好地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次,我前往太仓市经贸小学观摩了“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写景类散文)”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共4节课,都不同层次地引领学生揣摩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并且结合课例让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进行了有效的写作训练。以下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在阅读中激活写作的灵感
如《泉城》这篇课文,沈老师引领学生通过“看名字——品词句——悟特点”感悟了泉城泉之美、泉之奇后,总结了写法:先写位置再写特点(名字和特点是有联系的),老师出示了一系列图片和泉名,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泉水,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金线泉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从地下喷出的泉水远看就像千丝万缕的金丝,所以称它金线泉;豆芽泉泉水清澈、凉爽,当地人用它来浇豆芽,所以称它豆芽泉……
听到孩子们妙语连珠,我不由得感叹:一篇意境优美、语言优秀的经典文本,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读好了这篇经典范例,感悟了文本生动的语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情感,领悟了作者匠心独运的素材整合和表达方法,感悟了词句的表达效果,对学生是一种成功的美的熏陶与享受,能瞬间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萌生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有了自己也想写上几段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灵感,定能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生动的作文。
所以,接下来沈老师便让孩子选择一处泉水,用作者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用准确的词描绘一下。并提示了写作思路: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 )泉。济南最妙的要数( )啦!看!(形态描写),听!(声音描写)。学生在这样状态下,都文思如泉,写作行云流水,妙词佳句比比皆是。
语文教材中的各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范作,这些作品对学生的习作有着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教学明确要求以读为主,以写为辅。随文练笔,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实在。
二、阅读指导中汲取写作养料
马老师在执教《庐山的云雾》时,别出心裁地这样进行教学:
出示: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这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有什么相同之处?(缠绕和系比较:样子相同)
(半山和山腰间:位置相同)
把“玉”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玉带感觉更美,玉白色的带子,写出了颜色)
师总结:比喻是多么恰当啊!(板书:比喻恰当)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有何相似之处?(“山头”和“山顶”比较:位置相同)
把“绒”去掉,改成“帽”好不好?为什么?
(不是所有的帽子都是软的,绒帽给人感觉软软的)
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你看到了怎样的云雾。(生进行写作训练)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作个链接,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三、转换视角来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我在教《小露珠》一课时,讲到三个比喻句“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为什么这样比喻呢?学生回答:“钻石最大的特点是闪亮,水晶最大的特点是透明,珍珠最大的特点是圆润。”“对,这样的比喻很恰当也很形象!”我总结道。如果只是看看图片领略钻石、水晶和珍珠是多么美,再来读出小露珠的美,那么这只是浅层次的教学。关注文字,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更重要。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