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到来,使每位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来轻车熟路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要更新,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地位要拉下来成为学生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在新课改面前,许多老师诚惶诚恐、畏手畏脚、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有的老师仍然是“新课程,旧模式,穿新鞋,走老路”。对此,我们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仍然只注重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二是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过分地强调过程与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课堂热热闹闹,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会写,这一要求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这是不能打折的。
二、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到学校是来“读书”的,而不只是让学生到学校来“听书”的。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从读中理解、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名篇。课改前的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花大力气去分析、理解、感悟课文,很少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很少有用心去读,从读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著名教育家贾志敏老师说:“不读懂文章,怎么就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呢?这是无稽之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去读,对重点句段,要通过多种方法、声情并茂的读来理解课文,通过读,学生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到,什么东西都可以解决,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以读带讲,读中感悟、体会”的理念。
三、理解课文整体着手,重点词句段切入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阅读训练的要求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第一是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第二是按照课文先后顺序逐词逐句地分析每个自然段;第三是将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叠加起来概括段落大意;第四是将每个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把文章肢解了,弄得支离破碎。上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如坠雾里云烟、不知所措。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感悟文章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从整体着手,通过对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的反复朗读,从读中理解、感悟,老师适时点拨引导。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力,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的权威转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一些教师不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出现了教师忌“讲”现象,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因此,在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谈“讲”色变,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自己却背着手、装模作样地在学生之间走来走去,或站在讲台上只顾看自己的教案、教材,而学生却乱纷纷地“讨论”着,或左顾右盼的等待着教师叫停。当学生交流发言、互相评价时,教师成了旁观者。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很好的,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讲的时候一定要讲。精彩恰当的讲解、点拨是很重要的,它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不可缺少,该讲时一定要大胆的讲好。
五、提高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些学校、教师走进了这样的误区,片面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同起来,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好;有的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一定要有多媒体辅助课件。因此,在进行优质课评比、赛课活动、教研活动时,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才能在评比中获胜,把教学手段的运用异化为教学目的,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它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精彩的讲解、巧妙而艺术的板书。在课堂上,应该让课件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是否使用媒体,使用什么媒体以及如何使用媒体。我们认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就可以使用,否则就可以不用。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助手,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摆设,更不应该成为教学的累赘和负担,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仍然只注重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二是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过分地强调过程与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课堂热热闹闹,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会写,这一要求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这是不能打折的。
二、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到学校是来“读书”的,而不只是让学生到学校来“听书”的。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从读中理解、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名篇。课改前的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花大力气去分析、理解、感悟课文,很少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很少有用心去读,从读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著名教育家贾志敏老师说:“不读懂文章,怎么就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呢?这是无稽之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去读,对重点句段,要通过多种方法、声情并茂的读来理解课文,通过读,学生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到,什么东西都可以解决,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以读带讲,读中感悟、体会”的理念。
三、理解课文整体着手,重点词句段切入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阅读训练的要求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第一是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第二是按照课文先后顺序逐词逐句地分析每个自然段;第三是将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叠加起来概括段落大意;第四是将每个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把文章肢解了,弄得支离破碎。上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如坠雾里云烟、不知所措。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感悟文章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从整体着手,通过对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的反复朗读,从读中理解、感悟,老师适时点拨引导。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力,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的权威转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一些教师不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出现了教师忌“讲”现象,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因此,在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谈“讲”色变,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自己却背着手、装模作样地在学生之间走来走去,或站在讲台上只顾看自己的教案、教材,而学生却乱纷纷地“讨论”着,或左顾右盼的等待着教师叫停。当学生交流发言、互相评价时,教师成了旁观者。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很好的,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讲的时候一定要讲。精彩恰当的讲解、点拨是很重要的,它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不可缺少,该讲时一定要大胆的讲好。
五、提高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些学校、教师走进了这样的误区,片面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同起来,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好;有的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一定要有多媒体辅助课件。因此,在进行优质课评比、赛课活动、教研活动时,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才能在评比中获胜,把教学手段的运用异化为教学目的,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它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精彩的讲解、巧妙而艺术的板书。在课堂上,应该让课件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是否使用媒体,使用什么媒体以及如何使用媒体。我们认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就可以使用,否则就可以不用。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助手,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摆设,更不应该成为教学的累赘和负担,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