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启发思维。《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将其渗透到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中,即要求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情绪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努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帮助学生创设朗读意境,注重不同课文的阅读训练,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导读效果。本文主要探索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指出:“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我们学生可以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社会情感的熏陶。”可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引导学生朗读的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呢?
一、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我们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亲近朗读,喜欢朗读,爱上朗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小学生容易对直观、生动的东西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对课文感兴趣,从而有读的欲望。还能采取比赛的方式,如:学生之间比赛读,与老师比赛读,利用孩子的竞争心理,激发孩子想读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课堂中,学生读不出文章中的情感,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音乐、图片或者老师的语言进行引导,来创设课文中的环境和氛围,甚至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就能让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课文中的环境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再去感受当时情景和人物的心情,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我课文的情感了。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一边展示西沙群岛的秀丽自然风景,一边自己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西沙群岛的优美环境中时,再对学生说:“此时,我们已经穿着潜水服,来到了海底,我们在海底都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描寫海底的这一段?”这时,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们也能愉快而轻松地朗读出西沙群岛海底景色的美丽和奇幻。
三、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比学生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成功的范读能收到一个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教师的范读直接帮学生正音、以及了解句子的感情以及色彩。有时候,教师引导半天,不如自己范读一遍,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关键词语和句子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精彩的范读,用声音的语气传达了“文中的表情和趣味”。老师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情感,为学生进行范读,带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情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关键词的声音,感受文章语言的停顿和文章的意境。
四、动作表演朗读
做表情、动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自己喜爱的形式,游戏活动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可以读出感情。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在课文开头,老虎捉到狐狸时,“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吗?”这时,首先让学生圈出描写狐狸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做出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表情和扯着嗓子说话的动作,这样,学生一下就能感受到狐狸的急中生智和狡猾了。
五、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对课文情感把握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让文字与现实生活相融。在学习二年级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那一课时,柜台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小男孩买个玩具,这时,孩子的妈妈叹了叹气,说:“孩子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妈妈为了给爸爸治病,可能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为了给孩子交学费、买书本,家里可能很久才吃一次肉菜,妈妈还把肉留给爸爸和孩子吃……让孩子联系生活情景,就能感受到妈妈维持这个家的生活有多么艰辛,不能给孩子买玩具,妈妈心里是多么内疚和难过。之后,再去读妈妈的这句话,孩子就能读出妈妈的无可奈何和内疚的语气,同时也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
六、联系作者写作背景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理解水平较低,这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情感朗读带来了困难。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看看作者实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不能准确读出诗人赶路时开心的心情。老师就向学生介绍了一下李白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 学生在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去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时,就能读出作者从被贬到赦免的惊喜若狂的心情了。
七、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自己说的时间和提问学生的时间太多,而留给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的时间太少,导致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差。鉴于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和课本的特点来设计每节课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大声朗读。在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课堂上,教师不进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读,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朗读是较为重要的中心工作环节,学生对课文最重要的感悟都是从朗读中去获得,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掌握多种朗读指导技能,合理设计朗读教学环节,利用情景创设、教师范读、做动作表演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和作者写作背景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确保学生在朗读时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姜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2]吴婕薇.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09).
[3]周正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J]教育研究(校验版),2016(0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指出:“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我们学生可以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社会情感的熏陶。”可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引导学生朗读的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呢?
一、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我们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亲近朗读,喜欢朗读,爱上朗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小学生容易对直观、生动的东西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对课文感兴趣,从而有读的欲望。还能采取比赛的方式,如:学生之间比赛读,与老师比赛读,利用孩子的竞争心理,激发孩子想读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课堂中,学生读不出文章中的情感,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音乐、图片或者老师的语言进行引导,来创设课文中的环境和氛围,甚至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就能让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课文中的环境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再去感受当时情景和人物的心情,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我课文的情感了。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一边展示西沙群岛的秀丽自然风景,一边自己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西沙群岛的优美环境中时,再对学生说:“此时,我们已经穿着潜水服,来到了海底,我们在海底都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描寫海底的这一段?”这时,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们也能愉快而轻松地朗读出西沙群岛海底景色的美丽和奇幻。
三、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比学生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成功的范读能收到一个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教师的范读直接帮学生正音、以及了解句子的感情以及色彩。有时候,教师引导半天,不如自己范读一遍,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关键词语和句子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精彩的范读,用声音的语气传达了“文中的表情和趣味”。老师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情感,为学生进行范读,带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情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关键词的声音,感受文章语言的停顿和文章的意境。
四、动作表演朗读
做表情、动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自己喜爱的形式,游戏活动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可以读出感情。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在课文开头,老虎捉到狐狸时,“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吗?”这时,首先让学生圈出描写狐狸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做出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表情和扯着嗓子说话的动作,这样,学生一下就能感受到狐狸的急中生智和狡猾了。
五、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对课文情感把握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让文字与现实生活相融。在学习二年级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那一课时,柜台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小男孩买个玩具,这时,孩子的妈妈叹了叹气,说:“孩子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妈妈为了给爸爸治病,可能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为了给孩子交学费、买书本,家里可能很久才吃一次肉菜,妈妈还把肉留给爸爸和孩子吃……让孩子联系生活情景,就能感受到妈妈维持这个家的生活有多么艰辛,不能给孩子买玩具,妈妈心里是多么内疚和难过。之后,再去读妈妈的这句话,孩子就能读出妈妈的无可奈何和内疚的语气,同时也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
六、联系作者写作背景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理解水平较低,这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情感朗读带来了困难。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看看作者实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不能准确读出诗人赶路时开心的心情。老师就向学生介绍了一下李白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 学生在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去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时,就能读出作者从被贬到赦免的惊喜若狂的心情了。
七、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自己说的时间和提问学生的时间太多,而留给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的时间太少,导致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差。鉴于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和课本的特点来设计每节课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大声朗读。在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课堂上,教师不进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读,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朗读是较为重要的中心工作环节,学生对课文最重要的感悟都是从朗读中去获得,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掌握多种朗读指导技能,合理设计朗读教学环节,利用情景创设、教师范读、做动作表演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和作者写作背景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确保学生在朗读时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姜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2]吴婕薇.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09).
[3]周正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J]教育研究(校验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