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老师没有一种成熟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表达能力薄弱,作文陈词滥调,老气横秋,作文课堂气氛沉闷。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初步探索出了一种新型作文教学——创新型作文教学。它的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创造潜能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要以一种和平、博爱、宽容、友爱、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起来。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要善于捕捉自己独特的感受,得出不同以往的结论,在写作时不但要深刻透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带有鲜明的个性。
  允许他们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所以在认识客观事物和表达主观感受的时候就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表述。作文教学也要讲究因材施教。我的作文命题新而宽,在完成作文基本训练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在动笔前,不过多进行干预;在作文批阅时,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文评分批语都不是目的,是激发作文兴趣的手段。我在作文批阅采用“纵向评比”,就是把学生作文同他前几次作文进行比较,寻找闪光点,只要稍有进步便加分,只要某方面有优点便在全班表扬。这种宽松的氛围克服了学生对作文的为难情绪,激发了作文兴趣。
  
  二、营造写作环境 诱发创造想象
  
  新大纲中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认识和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思想,我在作文教学中,充分领会这一思想,并根据这种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种写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受、去熏陶、去感悟。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他阐发了作文者一旦激发内心的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
  学生作文就是缺乏鲜活的题材,而有意识地创设写作环境,可解决这个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鲜活不竭的源头,处处留心皆学问。我用以下几种方式为学生创造环境:
  1.口述创设环境:教师应及时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中、文学作品中搜集语言材料,通过自己的表述,为学生作文提供“语言场”。
  2.提供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让学生在研读材料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使自己的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出库存,启发想象。比方为了让学生了解基因技术,可从网上下载,从报纸、刊物等各种渠道,收集大量信息,然后以《我与基因技术》为题作文。
  3.图画式环境:提供画境,按要求作文。
  4.音乐式环境:提供音乐歌曲,欣赏完后,写出自己感受。
  5.影视式环境:观看电影后作文。
  总之,打开作文课堂,引进源头活水,创造作文环境,使学生丰富的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喷薄而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
  
  三、培养创新思维 喷发创造表述
  
  体现在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学生思维僵化,盲目从众,本来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最灵活的,视野也是最澄明的,然而他们却老气横秋,老调重弹,这正是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弊端,我们培养了多少思维酷似无个性差异,无创造力的书呆子,学生的潜意识早被我们纳入了一个个早已准备好的精神套子之中,所以我主张在作文教学中着重思维训练,注重与众不同,鼓励冒尖。
  教师要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以宽容和谐的思辨氛围催生具有一定深度的创建,宽容且鼓励虽有偏颇、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初具思维穿透力的优秀作文。诱导学生将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收敛等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的思维结构,扩展学生的四维空间。
  同时鼓励学生个性的表述,丢弃模式化的语言面具,在符合语言基本得体、连贯、简明的基础上,写出与自己的个体相应和的语言,写出具有作者主体鲜明生命色彩的语言。或深沉、或质朴、或华美,如此种种,凸显生命的本色,突破了陈规的束缚。
  创新是敢于尝试,敢于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创新中写出真我的风采,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亮出自己。
其他文献
文采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是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是某种意思的多样化表达方式。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作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期刊
教育生活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如何把它演绎得更神奇、更有魅力,就用教育随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随笔”来源于教学,回归于教学。  一、课上小组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初三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高级阶段,课文内容的掌握已占主流,怎样让学生从字词的理解基础上升到对课文的熟知?我认为课上讨论的方法比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在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得不出圆满的结论时,学生们
期刊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这种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电教化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如何摆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和现代教
期刊
《孔乙己》教学课上,围绕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学生们展开了深入探究。  生A: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深入社会肌体,使少数的读书人爬上去,作威作福,而多数不能“进学”的如孔乙己之流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生B: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世态炎凉置他于死地。他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去。  生C: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生D:以丁举
期刊
我校文学院组织教育硕士进行教育调研,我们有幸到南京市一中和中华中学参观学习,期间参加了几节语文教学展示课的听课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中张璇老师上的《分析、概括、思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说明文写作课,我听后在说明文教学如何做到生动活泼这点上感受良多。     一、正确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期刊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至文,文中鲁迅的思想情感是深刻而复杂的。如何清晰地引导学生把握其情感,理解其写作意图,教学思路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按照一贯的依层次讲读的方法,学生的思维难以激活,课堂自然显得沉闷。如紧紧扣住文中的多次出现的“必要”的内涵和看似矛盾的话的情感,就找到了疏通全文的钥匙。   “我也早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对其中“必要”内涵的理解是关键。  内涵
期刊
精彩的课堂导入像歌曲的前奏,拨动学生的心弦;像闪烁的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像投石击波,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可见,教师巧妙的导课艺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笔者单从情境导入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要教师设计一个合理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的人物、事件、纠葛之
期刊
过去的几年中,我进行了创新型语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回顾对创新型语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我逐步探讨出了创新型语文教学的特征。    一、设计新型的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应逐步改变现行的中学教育过程中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内容,设定新型的教学目标。  1.以班级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为设定目标的起始点。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中,迫于升学的
期刊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法散记》中的一篇,被选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一)》。这篇散文因其对家园之思的独特表述和极强的哲理性而为人称道。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吸引,文中有不少让我为之震撼之处,细细读来更是妙不可言。  但由于现代散文的文从字顺的特点,对于学生们而言,常觉得读一遍后,什么都懂了,没什么问题可问,更没有什么地方值得细细研讨。这时就需要老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让他们明白,没有疑问只是假象
期刊
好多人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苏轼贬谪失意、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苦闷。这一主题是通过作者与周瑜的对比、此词的写作背景和词的最后两句得出的,但我们知道,这首词是文学史上公认的豪放词的代表作,如果抒发的是苦闷之情,就与豪放词风格格不入。对主题的把握,因角度的不同、侧重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笔者不揣冒昧,着眼于文本和周瑜形象的刻画来谈谈对主题的一孔之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