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遨游的蓝天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活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如何把它演绎得更神奇、更有魅力,就用教育随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随笔”来源于教学,回归于教学。
   一、课上小组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初三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高级阶段,课文内容的掌握已占主流,怎样让学生从字词的理解基础上升到对课文的熟知?我认为课上讨论的方法比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在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得不出圆满的结论时,学生们会求教于老师,这样老师在简明扼要的点击后,他们会对讨论的问题印象更深刻,思路更清晰。同时,有的学生还会借助电脑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语文课上的小组讲座,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天空,比命令式的布置效果要好得多。
   二、学生作文学生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针对提高作文水平缓慢的现状,我采用了“学生作文学生评”的方法,每次作文写完,让同学间交替互看,为同学找出作文中的弊病,例如错字、错句、修辞不当。老师把作文修改要点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写批语。刚开始,好多学生无从下笔,因为他们找不出同学作文的毛病,我就把作文批改的要求细化后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我再下批语,让学生对照,看自己观察的角度与老师的异同,学生的批语水平大大提高。例如:一位学生在《一件趣事》中的批语是这样写的:“你的‘趣’事的确很生动,全文中心明确,语言表达清楚,如果再把事情的详细过程加以细致描述,你的作文会更好。”能下如此批语,就足以证明他有了一定的作文理解水平。
   三、互相检查,背诵记分制——乐中有益。词语、古诗、对联等的积累是初中语文的重点,让同桌之间每天准备新的内容,互相检查,再根据他们搜集内容的优、差评以分数,分值满分5分,一般3分,差2分,累计一周一评。选出班内分值较高的10位同学,老师给予表扬,并加以适当的鼓励。再让这些学生向同学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教学中的“放手”应像手中的风筝一样,否认学生的思路飞得多远,想法多奇特,总要有一根约束的线在牵制着他,给他们更合适的高远的空间,让其去遨翔。时间长了,他们会看得更高远,会欣赏到更多角度的风景。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轻松,而收获却是丰厚的。试试放手的乐趣吧,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教师在愉悦中完成教学,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就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诗歌用最凝练的词语传达人们的真挚感情。因此,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进行诗歌的教学呢?古人所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意象来鉴赏诗词已成为共识。那么作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该如何进行呢?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一、积累意象
期刊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没有宏伟的题材,没有曲折的情节,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向读者展示的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这种生活平庸、琐碎,甚至还有些许卑微。而正是这样一种生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感受到了社会体制。  文中的小林以及他老婆“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可是他们结婚后,“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
期刊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深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短幅中藏无数曲折”(李清照语),含蓄而余意不尽,更因为它主旨蕴藉、深刻,诵读常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一开始就描述女子的情态:“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音响的延伸暗示季节的漫长、等候的漫长。莲花的开落在日复一日——时间在流淌,无声的,悠远的,女子美丽的容颜也在悄悄远逝。接着,又揭示女子的心态:“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是小小的
期刊
《陌上桑》是汉乐府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罗敷。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太守挑逗一个采桑女子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恶劣品质,热情地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聪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外兼修的人物形象。  全诗共分三节,首节写罗敷形貌的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在东升旭日的阳光照耀下,盛装艳服的采桑女——罗敷出场了:
期刊
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居上游。  末路降王非不幸,两篇绝调足千秋。  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论李煜词的绝句,对于两篇绝调的说法,见仁见智。从李煜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来看,《虞美人》当为其中一绝调。  《虞美人》是一首感怀故国、悲愤愁苦至极的作品,是以作者的血泪生涯换来的愁绪与思绪谱写成的生命之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开篇就向人们摆出了两种寻常人都能感受到的美好景物,花开烂漫,花香醉人,花
期刊
清道光十九年,龚自珍因触犯时忌,辞官南归故里。是年,他写了315首七言绝句,总称《乙亥杂诗》,其中第125首这样写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心曲:要使中国具有蓬勃的生气,必须依仗疾风惊雷的涤荡和震撼。清皇朝统治下死气沉沉的局面是令人痛心的,奉劝天公重新振作抖擞精神,打破常规,任用贤才。  这首诗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表达了诗
期刊
写文章不一定总要端起架子/表情达意不一定“字正腔圆”/我的内心不一定绝对隐私/我的生活不一定一片暗淡/议论文不一定总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记叙文不一定都是做好事、讲奉献/抒情散文不一定都是“啊,我爱你,大自然!”/议中适当抒情是点睛之笔/为议而议、无病呻吟往往适得其反/记叙文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激越也可平淡/散文则重在感悟重在体验——写作本来就是多种多样,小说,诗歌或者寓言/多种文体结合,求
期刊
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唐诗抒情艺术新高峰的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但由于其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尤其是一些表现缠绵爱情,倾吐相思苦痛的作品,历来被评论家称为诗谜,千余年来注家辈出,诸说纷呈、莫衷一是。高中阶段所选李商隐的诗作主要是三首,即《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锦瑟》,这三首都是属于李商隐“无题”诗的范畴,它们在内容和表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这一思潮在80年代中期的几年内蔚然成风,然而却很快地靡然消散了。值得欣慰和庆贺的是,在“文
期刊
文采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是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是某种意思的多样化表达方式。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作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