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实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基础年级的课文,《声声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体体会理解意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捕捉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叠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品味文字,入情入境,从而学习叠词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 意象 叠词 情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整体感知
  师:仔细朗读全词后我们发现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用词作中的一个字概括。
  生1:愁。
  生2: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从这一句看这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生1:无法概括的,是因为愁太多。
  生2:她的愁多到一个字说不清。
  师:古来多人写愁,李煜曾有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是像东流的江水一样绵延不绝;李清照在她的《武陵春》中也写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多到沉重,载不动的愁。可这些毕竟是可以言说的,而愁至浓至重时,再也无法找到恰当的文字形容。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法国诗人克罗岱也读懂了,并把《声声慢》做了改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绝望》。
  师:大家觉得克罗岱写的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太直白。
  生2:简直在喊叫,毫无美感。
  生3:难以欣赏。
  师:克罗岱的这首诗的感情处理得太直白,不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那李清照是如何委婉处理的呢?
  生:用意象。
  师:李清照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呢?
  二、体会意象——间接抒情
  生1:淡酒。
  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喝酒?
  生1:高兴。
  生2:是伤心。
  师:李清照一定不是因为高兴,找到那一句看看她为什么要喝酒?
  生1:“怎敌他,晚来风急”。
  生2:她是要御寒的。
  师:寒从哪里来?
  生:身上和心里。
  师:在诗词中用到酒这个意象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还能想起哪些?作者又在这些诗词中用酒寄托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在感叹时光,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生2:“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说作者满怀失意无从解脱。
  生3:“呼儿将出换美酒”,以酒解愁,故作潇洒的无奈。
  生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说的是怀才不遇之愁。
  师:通过大家以上的举例,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师: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心境是何等惨淡。你们还看到了哪些意象?
  生1:秋风。
  师:古人喜欢用风来寄托感情,春风喜悦,秋则悲秋,何况是这急风!举几个例子。
  生1:“八月秋高风怒号”,这是在说自己及天下寒士的窘迫。
  生2:“风急天高猿啸哀”,已老的作者依然在外漂泊,苍凉秋景蕴含着无限悲苦。
  生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怀”,这是在思念远方丈夫。
  生4:“古道西风瘦马”,漂泊的人听到秋声,写的是乡愁。
  师:所以“秋风“在此渲染了孤苦无依的愁情,表面作者是在怨天,实则是在伤感自己的衰弱与境遇。
  生:秋雨。师:我们现在是夏天,风是暖的,雨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秋雨有什么特点?
  生1:是淅淅沥沥的。
  生2:绵绵不绝的冷雨!
  师:所以文中是“点点滴滴”。你们印象中还有哪些写秋雨的例子?
  生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生2:“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师:秋雨已是凄苦,作者眼前所见所感却不尽然,是“梧桐更兼细雨”。我们来说说梧桐,能想到哪些詩句?
  生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愁更苦。”
  生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梧桐一叶知秋,本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这日落时分的点滴冷雨,这光景,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的尽呢?还有其他意象吗?
  生:大雁。
  师:大雁,知时鸟也,常引游子思乡,羁旅伤感。我们一起来想几个运用了大雁意象的诗句。
  生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失群的孤雁,写出游子的孤独与悲切。
  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花开前想家,雁走后,人还在。
  师:传递书信的使者,人形大雁想起了谁?旧时相识,雁如是,人已故,不止如此,李清照离开家乡,大雁可以飞回,人却再无法看那熟悉的山河。所以,大雁所象征的情感有相思、有离愁。
  师:大雁意象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诗词中都有运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语言符号,它们意味着——。
  生1:离别,离愁。
  生2:还有“黄花”这个意象。
  师:没错,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但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赞其品格,赏其清高。有例子吗?
  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这是元稹对坚贞高品格的追求。
  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说明花多,“堆积”是说花乱,两个词都告诉我们这已是落花。这般残花,还有哪一朵,还有谁是值得采摘的呢?那么人呢?生1:青春已逝。
  生2:美丽不再,年华已老。
  师:这里既有无心摘花的郁闷,又有顾影自怜、暗自神伤的悲叹。同是黄花,却再无当年“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心酸、凄楚油然而生。
  三、品味叠字——直接抒情
  师:作者用了七组叠词,从意思上讲,叠词和单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比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与“寻觅,冷清,凄惨戚”体会叠词运用的效果。
  生1:增强了表达效果,使愁苦更绵长。
  生2:我们似乎看到她在房里走来走去,寻了又寻,觅了又觅。
  师:失去才会寻,寻而不得才会觅(更仔细地寻找),一种茫然恍惚的神态跃然纸上。层次清晰:从内容上步步写来,由浅入深,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开篇就笼罩上一种浓重的哀愁。与下片的点点滴滴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师: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因为男性作者很少能写出这样的词句,他们可能真的写不出来,因为这是心情一路的堆叠,而堆叠正是因为女性的细腻感官。这样开篇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师:作者在寻觅,你们知道她在寻觅什么吗?
  生1:赵明诚!
  师:说得对,一是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但转瞬即逝。于是纳兰词中有言:“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你们若只是把李清照当做一个只知道男女之爱的妇人,可就太小瞧她了。
  生:还有国家。
  师:她不愿看山河破碎,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寻觅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冷冷清清。
  师:这冷清包括几个方面?
  生1:天气冷,冷冷秋风秋雨。
  生2:境遇冷,只身一人的孤独。
  师:这冷冷清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环境的冷清,一是内心的清冷。此时此刻的她,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驱寒解愁,当然是凄凄惨惨戚戚。
  四、总结——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这不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愁,还有《诗经》中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有国愁、家愁、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沛流离之苦、金石散尽之悲,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一个人寻觅,一个人愁,只落得个“曲高和寡”,人在高处,灵魂总寂寞多。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国家对技术水平的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如今在全国各地办得红红火火。机械制图是中职工科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中职工科专业教师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我国技工学校作为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专业性和操作性人才的摇篮,它所办的工科类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绘图能力。在如今的工程建设和相应工作中,机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福建课程改革实验区选用的数学实验教材是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我认为该教材编得好,有自己的特色,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具有弹性。  具体表现在:  1.教材编写理念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
期刊
摘 要: 跟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业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发展教学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要,尤其在机械制造方面,机械制造主要在于机械制造技术学习和掌握,而不是单一地对机械知识理论死记硬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全新人才,需要学校教学不创断新,不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熟练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操作的人。所以,要对传统机械制造教学模式
摘 要: 教学是一个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职业,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通常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学习吸纳阶段,教学行为特征是教书;专业成熟阶段,教学行为特征是教课;风格形成阶段,教学行为特征是教人。学习吸纳阶段主要在于教师多听课,专业成熟阶段关键在于教师常反思,而风格形成阶段则在于教师勤研修并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积极参与说课与评课、多上公开课、致力于课题研究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
摘 要: 高耗低效是当前高中语文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板块式程式,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及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性 教学体会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含义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语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
摘 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工具性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了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课文课程标准 工具性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应突出语
摘 要: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味 回归本色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涌动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学的盛行,呈现出各种精彩纷呈
目的:证实卵巢癌患者腹水中存在Exosome,探讨其来源及临床意义。 方法:(1)通过差速-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41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分离Exosome,用负染电镜技术和Westem
摘 要: 要设计一堂精美、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教材、大纲、教参、课件耐心地挖掘、细心地咀嚼,潜心领悟,提出富有情趣、启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染下得到情感的熏陶,在问题的艺术展现下启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师生互动在解决问题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美感教学焕发出艺术精妙的魅力。  关键词: 设计问题 提问技巧 启发思维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