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什么实验总做不成功,没有那样明显染色效果。为解开这个谜,努力做实验,上网借鉴行家的实验方法,动手动脑,查阅资料,采用“延迟”的方法,使核中RNA分解,补充吡罗红染色液等方法,提高实验效果,解开了这个“谜”。
关键词:洋葱内表皮;角质层向上;延迟;RNA分解;补充吡罗红染液
1.做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采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其配制的浓度适当降低,0.8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按教材的配比加缓冲液),还有另一种配制染液的方法(甲基绿2g溶于98ml蒸馏水,取吡罗红5g溶于95ml蒸馏水。取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16ml蒸馏水即为A液[1]),可以参考,也要现配现用。染色时间为3~5min,了解到甲基绿易被氧化,而活细胞的细胞核是厌氧状态的,有利于甲基绿的染色,因此在制作内表皮细胞装片时,内表皮的角质层向上(新撕出的表面向下),载玻片上不滴加生理盐水(加热过程中浓度变化也比较大),防止温度过高破坏细胞核的厌氧状态,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变性被破坏,结果细胞核染成深紫色、黑色。用盐酸水解时,可适当加热可以提高至35℃,但不要太热,防止烫手,或盐酸挥发出来。然后滴水洗去盐酸,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到细胞变红了,可能是酸性强(甲基绿遇强酸性变红),或者内表皮的方向放错了(新表面向上了),需要反转过来(借助盖玻片),并加醋酸钠溶液或pH为8左右的清水(效果会更好一些),中和、缓冲一下,再染色。如果细胞都是浅紫色的,则清洗过度,偏碱性,用盐酸水解程度不够,或用新配制的染液再染色。如果细胞核及周围部分细胞质为绿色,则可能是核中或某些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分解并释放到细胞质中;较少数的核染成蓝绿色。多数细胞核染为紫色(偏蓝绿色),生活的细胞核的核仁会产生很多RNA的,核仁自身RNA的含量不少,水解后的洋葱表皮细胞用吡罗红染液单独染色时,细胞核的红色比细胞质的红色还深,因此核被染为蓝紫色比较普遍。实验结果没有“唯一答案”的。
2.因为RNA容易被RNase分解,就再设计以下一个实验:先把内表皮撕下来,放入湿润的培养皿保存,不要马上实验,过四、五小时再水解,漂洗、染色、制作装片,结果观察到细胞核染为蓝绿色,一些细胞的细胞质为红色。再补充吡罗红染液,则细胞质为红色,细胞核仍为蓝绿色,这说明核及细胞质中的RNA经过一段时间,发生分解,特别是细胞核。这时才出现与课本相同的实验结果。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也可以先把内表皮水解、漂洗后,延迟30min后染色、制作装片,也有相同染色效果。
通过多次实验,结果都是“失败”(实际上也反映出一定的实验事实)。再经过努力,上网,查资料,动手动脑,终于做出与教材一样的结果,弄清实验原理。虽然走了不少弯路,总算弄清实验的来龙去脉,值得宽慰。
参考文献
[1] 梁强.2009.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生物学通报,44(8):2.
[2] 俞如旺、林陈、康思婷.201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改进研究.生物学教学,36(6):36.37.
关键词:洋葱内表皮;角质层向上;延迟;RNA分解;补充吡罗红染液
1.做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采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其配制的浓度适当降低,0.8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按教材的配比加缓冲液),还有另一种配制染液的方法(甲基绿2g溶于98ml蒸馏水,取吡罗红5g溶于95ml蒸馏水。取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16ml蒸馏水即为A液[1]),可以参考,也要现配现用。染色时间为3~5min,了解到甲基绿易被氧化,而活细胞的细胞核是厌氧状态的,有利于甲基绿的染色,因此在制作内表皮细胞装片时,内表皮的角质层向上(新撕出的表面向下),载玻片上不滴加生理盐水(加热过程中浓度变化也比较大),防止温度过高破坏细胞核的厌氧状态,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变性被破坏,结果细胞核染成深紫色、黑色。用盐酸水解时,可适当加热可以提高至35℃,但不要太热,防止烫手,或盐酸挥发出来。然后滴水洗去盐酸,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到细胞变红了,可能是酸性强(甲基绿遇强酸性变红),或者内表皮的方向放错了(新表面向上了),需要反转过来(借助盖玻片),并加醋酸钠溶液或pH为8左右的清水(效果会更好一些),中和、缓冲一下,再染色。如果细胞都是浅紫色的,则清洗过度,偏碱性,用盐酸水解程度不够,或用新配制的染液再染色。如果细胞核及周围部分细胞质为绿色,则可能是核中或某些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分解并释放到细胞质中;较少数的核染成蓝绿色。多数细胞核染为紫色(偏蓝绿色),生活的细胞核的核仁会产生很多RNA的,核仁自身RNA的含量不少,水解后的洋葱表皮细胞用吡罗红染液单独染色时,细胞核的红色比细胞质的红色还深,因此核被染为蓝紫色比较普遍。实验结果没有“唯一答案”的。
2.因为RNA容易被RNase分解,就再设计以下一个实验:先把内表皮撕下来,放入湿润的培养皿保存,不要马上实验,过四、五小时再水解,漂洗、染色、制作装片,结果观察到细胞核染为蓝绿色,一些细胞的细胞质为红色。再补充吡罗红染液,则细胞质为红色,细胞核仍为蓝绿色,这说明核及细胞质中的RNA经过一段时间,发生分解,特别是细胞核。这时才出现与课本相同的实验结果。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也可以先把内表皮水解、漂洗后,延迟30min后染色、制作装片,也有相同染色效果。
通过多次实验,结果都是“失败”(实际上也反映出一定的实验事实)。再经过努力,上网,查资料,动手动脑,终于做出与教材一样的结果,弄清实验原理。虽然走了不少弯路,总算弄清实验的来龙去脉,值得宽慰。
参考文献
[1] 梁强.2009.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生物学通报,44(8):2.
[2] 俞如旺、林陈、康思婷.201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改进研究.生物学教学,36(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