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构建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怎样来达到这个要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现教学目的?方法有许多。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在众多的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强大的方式,融合了语言、画面、音响和动作,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聆听到美的声音,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益处,成了广大教师追逐的宠儿。
当前情况之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硬件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多媒体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当前重要的激趣手段之——多媒体教学,只要我们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实施,就算是有许多的不足条件,我们也还是能从中发挥出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激趣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虽说使用多媒体授课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稍不注意,就会使得课堂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以致于许多学生因无法跟上而失去兴趣。所以,要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的过程中也应有个度,否则,会收效甚微,过之甚至会南辕北辙。我感到,农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能用则用,无用则弃
在农村,有些教师对这种教学手段认识不够,一说公开课就认为要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而对于激趣,以为就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实现,其它传统教学手段都弃之不用,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论什么内容,都要用课件来展示一番,好像有了课件,课就生动了、有活力了。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这值得商榷。如:教学《桃花源记》,有的教师用大量的课件去展示桃花源的美,选用大量的图片、风景画来让学生理解桃花源的美,最后效果会怎样?学生学下来还是感到这桃源也不过如此平凡,和我们周边没什么区别。这样,教学目标就达不到。其实,桃花源本是个虚构的地方,如梦幻般美,你能用图片展示其内在的美吗?我认为这很难,还不如调动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美景提炼、升华,把学生的感受引导出来,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桃花源美的根源,那种幸福、安宁、和谐的美。而多媒体的形象性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只会画蛇添足。
还有的课文,用一些其它的手段就可达到激趣的目的。奶教学《荷叶母亲》,课前在黑板上画两幅简笔画,一幅是睛日里荷叶与红莲分开,红莲怒放;一幅是大雨中荷叶护红莲,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情感很容易产生共鸣,完全不用太费力去制作课件、设计动画等。
二、简而求精,突显要点
有些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教学,热闹非凡,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手不离鼠标,学生的眼睛不离屏幕,而黑板上甚至连课题都没有,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怎样?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像看电视节目一样,到最后,能记住多少?理解多少?……这些都值得思考。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往多媒体里面塞,要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一个“亮点”,激发学生寻找“太阳”的渴望。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只用了一段录像,截取一次腰鼓表演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部分,不添加别的东西,导入时放一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析课文中再看一次,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完后,再放一次,让学生能从中发现腰鼓的美,加深对安塞人的那种不屈精神的敬。从头至尾,只用了8分钟左右,也很简单,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既让重点突显出来了,又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简洁而有画龙点睛之效,效果非常不错。
三、贴近生活,切勿舍近求远
现在城市和农村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城乡不论是认识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有时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些内容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农村学生的条件有限,获得的信息量少,对很多的事物可能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资源中找到适合学生的素材。如:在教学《口技》一文中,城里的孩子可能对摹仿乐器的口技表演很熟悉,对口技表演也有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如果从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口技表演影像资料,城里的学生可能会很快就能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由于平时接触少,理解就可能没那么快了。所以,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没有在网上找资料,而是向周围有这方面能力的老人讨教,并录了音,如模仿小鸟、清风、公鸡叫等,由于这些口技表演和農村的生活有联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高涨。
四、力求互动,师生互促
如果想让学生感兴趣,有时,有好的点子还不够,还应让学生行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激发兴趣,俗语说得好,道理一大筐,不如放手让他试一试。还是以《口技》为例,讲完课后老师表演一个口技,在课后再教一个较简单的口技,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身边的这些传统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美。这样,在知识和思想上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情况变化无常,特别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一定论。但我认为,这其中应有个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导为主,不可喧宾夺主,只要达到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目的,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当前情况之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硬件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多媒体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当前重要的激趣手段之——多媒体教学,只要我们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实施,就算是有许多的不足条件,我们也还是能从中发挥出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激趣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虽说使用多媒体授课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稍不注意,就会使得课堂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以致于许多学生因无法跟上而失去兴趣。所以,要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的过程中也应有个度,否则,会收效甚微,过之甚至会南辕北辙。我感到,农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能用则用,无用则弃
在农村,有些教师对这种教学手段认识不够,一说公开课就认为要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而对于激趣,以为就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实现,其它传统教学手段都弃之不用,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论什么内容,都要用课件来展示一番,好像有了课件,课就生动了、有活力了。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这值得商榷。如:教学《桃花源记》,有的教师用大量的课件去展示桃花源的美,选用大量的图片、风景画来让学生理解桃花源的美,最后效果会怎样?学生学下来还是感到这桃源也不过如此平凡,和我们周边没什么区别。这样,教学目标就达不到。其实,桃花源本是个虚构的地方,如梦幻般美,你能用图片展示其内在的美吗?我认为这很难,还不如调动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美景提炼、升华,把学生的感受引导出来,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桃花源美的根源,那种幸福、安宁、和谐的美。而多媒体的形象性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只会画蛇添足。
还有的课文,用一些其它的手段就可达到激趣的目的。奶教学《荷叶母亲》,课前在黑板上画两幅简笔画,一幅是睛日里荷叶与红莲分开,红莲怒放;一幅是大雨中荷叶护红莲,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情感很容易产生共鸣,完全不用太费力去制作课件、设计动画等。
二、简而求精,突显要点
有些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教学,热闹非凡,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手不离鼠标,学生的眼睛不离屏幕,而黑板上甚至连课题都没有,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怎样?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像看电视节目一样,到最后,能记住多少?理解多少?……这些都值得思考。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往多媒体里面塞,要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一个“亮点”,激发学生寻找“太阳”的渴望。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只用了一段录像,截取一次腰鼓表演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部分,不添加别的东西,导入时放一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析课文中再看一次,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完后,再放一次,让学生能从中发现腰鼓的美,加深对安塞人的那种不屈精神的敬。从头至尾,只用了8分钟左右,也很简单,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既让重点突显出来了,又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简洁而有画龙点睛之效,效果非常不错。
三、贴近生活,切勿舍近求远
现在城市和农村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城乡不论是认识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有时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些内容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农村学生的条件有限,获得的信息量少,对很多的事物可能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资源中找到适合学生的素材。如:在教学《口技》一文中,城里的孩子可能对摹仿乐器的口技表演很熟悉,对口技表演也有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如果从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口技表演影像资料,城里的学生可能会很快就能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由于平时接触少,理解就可能没那么快了。所以,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没有在网上找资料,而是向周围有这方面能力的老人讨教,并录了音,如模仿小鸟、清风、公鸡叫等,由于这些口技表演和農村的生活有联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高涨。
四、力求互动,师生互促
如果想让学生感兴趣,有时,有好的点子还不够,还应让学生行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激发兴趣,俗语说得好,道理一大筐,不如放手让他试一试。还是以《口技》为例,讲完课后老师表演一个口技,在课后再教一个较简单的口技,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身边的这些传统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美。这样,在知识和思想上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情况变化无常,特别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一定论。但我认为,这其中应有个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导为主,不可喧宾夺主,只要达到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目的,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