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和县互通式立交的平纵面设计,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及立交范围内的控制因素,重点论述了连接高速公路主线立交喇叭的布设,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方案。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 双喇叭 平面布设
1 工程概况
和县互通式立交位于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滁州至马鞍山段K69+230~K70+490段。主线北沿江高速公路滁州至马鞍山段为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8m,被交叉道路为巢乌一级公路。该互通式立交的主要功能是为马鞍山市和县及西埠镇提供高速公路出入口同时吸引区域路网交通并实现与巢乌一级路之间的交通集散。
经以上综合比选,虽然方案二主交通流方向稍有绕行,但是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主交通流马鞍山至乌江方向与次交通流滁州至乌江方向差别不大,同时方案二具有工程量小、施工方便、少占农田、安全性更好,因此选择方案二更为适宜。
5 纵断面设计
和县互通式立交的纵断面设计相对比较简单,设计难点主要就是A匝道收费站处标高的控制及D匝道纵坡的控制。
立交区域内地形为西高东低,收费站满足设置收费员通道要求,中心填土高度控制为2.5m。A匝道下穿主线后接收费站一路下坡,纵坡为-0.6%,纵断面线形指标较高,工程量较小,但是D匝道由A匝道分流上跨巢乌路,有效升坡距离仅为126m,为满足上跨桥净空要求,纵坡达到4.2%,已超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在A匝道下穿主线至收费站广场之间插入一段280m上坡,以增加D匝道起坡点高程,同时增大收费站处纵坡以控制填土高度,减少工程量。
6 结语
和县互通式立交是一个典型的双喇叭互通式立交,设计时根据交通流分布、周围控制点等因素,灵活运用规范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力求设计出线形美观、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的互通式立交。
参考文献:
[1]交通部頒《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交通部颁《收费公路收费联网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第35号公告).
[3]胡春红,涂传红.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J].价值工程,2011(07).
[4]王长松,张华,丰光.浅谈互通式立交设计[J].北方交通,2009(04).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 双喇叭 平面布设
1 工程概况
和县互通式立交位于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滁州至马鞍山段K69+230~K70+490段。主线北沿江高速公路滁州至马鞍山段为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8m,被交叉道路为巢乌一级公路。该互通式立交的主要功能是为马鞍山市和县及西埠镇提供高速公路出入口同时吸引区域路网交通并实现与巢乌一级路之间的交通集散。
经以上综合比选,虽然方案二主交通流方向稍有绕行,但是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主交通流马鞍山至乌江方向与次交通流滁州至乌江方向差别不大,同时方案二具有工程量小、施工方便、少占农田、安全性更好,因此选择方案二更为适宜。
5 纵断面设计
和县互通式立交的纵断面设计相对比较简单,设计难点主要就是A匝道收费站处标高的控制及D匝道纵坡的控制。
立交区域内地形为西高东低,收费站满足设置收费员通道要求,中心填土高度控制为2.5m。A匝道下穿主线后接收费站一路下坡,纵坡为-0.6%,纵断面线形指标较高,工程量较小,但是D匝道由A匝道分流上跨巢乌路,有效升坡距离仅为126m,为满足上跨桥净空要求,纵坡达到4.2%,已超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在A匝道下穿主线至收费站广场之间插入一段280m上坡,以增加D匝道起坡点高程,同时增大收费站处纵坡以控制填土高度,减少工程量。
6 结语
和县互通式立交是一个典型的双喇叭互通式立交,设计时根据交通流分布、周围控制点等因素,灵活运用规范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力求设计出线形美观、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的互通式立交。
参考文献:
[1]交通部頒《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交通部颁《收费公路收费联网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第35号公告).
[3]胡春红,涂传红.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J].价值工程,2011(07).
[4]王长松,张华,丰光.浅谈互通式立交设计[J].北方交通,2009(04).